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希平

作品数:118 被引量:282H指数:11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6篇期刊文章
  • 3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8篇哲学宗教
  • 16篇文化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4篇医药卫生
  • 3篇社会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3篇儿童
  • 13篇记忆
  • 11篇心理理论
  • 10篇学习时间分配
  • 9篇元记忆
  • 8篇集体记忆
  • 8篇记忆监测
  • 7篇年龄
  • 6篇幼儿
  • 6篇提取诱发遗忘
  • 6篇小学儿童
  • 5篇大学生
  • 4篇前瞻记忆
  • 4篇情绪
  • 4篇老年
  • 4篇记忆成绩
  • 3篇学科
  • 3篇影响因素
  • 3篇中介
  • 3篇社会

机构

  • 112篇天津师范大学
  • 26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信阳师范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东北师范大学
  • 2篇河北大学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鲁东大学
  • 1篇北京体育大学
  • 1篇广东培正学院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唐山师范学院
  • 1篇天津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湖北中医药大...
  • 1篇郑州财经学院

作者

  • 117篇刘希平
  • 61篇唐卫海
  • 14篇方格
  • 11篇刘湍丽
  • 8篇张环
  • 6篇冯虹
  • 5篇李晶
  • 5篇吴丹
  • 4篇刘娜
  • 4篇唐乐
  • 4篇石英
  • 4篇白学军
  • 3篇梁福成
  • 3篇兰公瑞
  • 3篇刘玉霞
  • 3篇石靓子
  • 3篇秦琨
  • 3篇谢斯
  • 3篇李楠
  • 3篇张晓沛

传媒

  • 35篇心理科学
  • 11篇心理学报
  • 10篇天津师范大学...
  • 7篇心理发展与教...
  • 4篇心理科学进展
  • 4篇心理学进展
  • 3篇心理与行为研...
  • 3篇第十八届全国...
  • 3篇中国心理学会...
  • 3篇第十九届全国...
  • 2篇第十三届全国...
  • 2篇第十二届全国...
  • 2篇中国心理学会...
  • 1篇学前教育研究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社会心理科学
  • 1篇黑龙江高教研...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14篇2016
  • 12篇2015
  • 5篇2014
  • 7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10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1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阈下情绪面孔的注视线索提示效应被引量:2
2019年
采用线索-靶子范式,利用2个预实验和1个正式实验,考察阈下不同情绪面孔的注视线索提示效应。要求被试在具有表情与注视线索的面孔呈现完毕后,快速而准确地对目标的位置进行判断。记录被试反应时间。结果显示,当被试未有意识的觉察到注视线索与面孔表情时,注视线索提示效应存在,并受到表情的调节。表现为:在注视线索有效并伴有恐惧表情时,被试对于目标的判断更加迅速;当比较不同表情下线索无效与线索有效条件下的反应时差异时发现,恐惧表情面孔出现时,线索无效与线索有效条件之间反应时的差异最大。结果表明,阈下情绪刺激能够激发个体更原始的生物性反应;在早期注意阶段,个体对于恐惧信息更加敏感,注意存在负向情绪偏差。
刘希平王贝妮唐卫海
关键词:面孔表情
国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干预效果的元分析被引量:24
2008年
对国内过去12年间的62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干预研究结果进行了元分析,结果显示:(1)国内现有的ADHD干预措施取得了显著的干预效果;(2)在不同干预措施中,药物治疗与行为疗法或认知行为疗法相结合具有最佳疗效,单独的药物治疗次之,单独的行为疗法或认知行为疗法效果较低;(3)在各种效果指标中,学业指标上的效果量是最大的,这一结果与国外已有的元分析研究发现不一致;(4)在各种效果信息来源中,来自客观观察的效果量最高,来自父母评价的效果量次之,来自教师评定的效果量最差。(5)各种干预措施在不同效果指标上有不同的表现。药物治疗对于学业和行为指标的效果最强烈,而认知行为疗法和脑电反馈疗法对认知指标的效果最明显。最后,结合干预措施的选择、效果指标的采用以及研究质量问题进行了讨论。
盖笑松兰公瑞刘希平
关键词: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干预
儿童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的发展特点
2024年
为了考察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是否存在于儿童群体中,研究选取了9~12岁儿童各30名,以30名大学生作为成人对照,考察了儿童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的发展特点。实验为5(年龄:9岁、10岁、11岁、12岁、21岁)×3(项目类型:Rp+、Rp-、Nrp)的混合实验设计。结果发现:5个年龄组均产生了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并且各年龄儿童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表现与成人相当。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在9~12岁儿童中稳定存在。
储月刘希平徐慧唐卫海
关键词:儿童
测试的间接效应:语义中介视角的解释被引量:1
2017年
测试效应,是指复习时的测试比重复学习更能促进记忆保持。它分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测试效应的早期理论着重研究其直接效应。近年来,研究者开始关注测试的间接效应,经历了借鉴其他理论、关注语义加工、探讨其作用机制三个阶段后,研究者们提出了语义中介假说。该假说认为,提取练习会促使学习者对学习内容进行语义加工,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其后续学习。这是对测试效应作用机制的更深层次的解释,对未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刘希平刘湍丽唐卫海
部分线索效应的作用机制被引量:3
2011年
部分线索效应指让学习者学习一系列材料,在随后的测试阶段,给学习者提供先前学习的部分材料作为提取线索,让学习者回忆剩余的材料,其回忆成绩反而比没有提取线索时回忆成绩差。该效应的经典理论模型主要有组织干扰假说和提取抑制假说。由于它们有许多分歧之处,最近提出的双机制解释试图将二者融合,显示了诸多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对双机制解释的进一步探索应侧重于确定组织干扰的量、探讨部分线索相对持久抑制作用的过程、界定组织干扰假说和提取抑制假说的关系,此外对部分线索效应在实际学习生活中的检验也很重要。
刘希平石英唐卫海
序列统计结构对内隐序列学习发展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采用序列学习研究范式,考察小三到大三学生内隐序列学习的发展规律及制约因素。结果表明:(1)各年龄组被试均能在序列学习中获得序列规则;(2)不同年龄组被试序列反应时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内隐序列学习从小三到大三之间一直存在发展变化;(3)被试在高统计结构下的反应时要低于低统计结构下的,且这种差异不存在发展变化,说明高统计结构下的内隐学习成绩要好于低统计结构下的;(4)外显被试的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说明对序列学习的有意识加工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刘湍丽刘希平
关键词:内隐序列学习年龄
注意资源、学习方式与年龄因素对协作抑制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探讨不同编码因素对协作抑制效应的制约作用,从协作抑制角度为挖掘集体记忆的作用机制提供证据。实验1结果发现,集中注意条件下,出现协作抑制;分配注意条件下,协作抑制消失。说明学习时注意资源的投入程度,对协作抑制有影响。实验2结果发现不同的学习方式对协作抑制的影响在不同年龄被试身上表现不同。本研究将视角聚焦于编码因素,研究结果证实,协作抑制受到不同编码因素的制约,此外,本结果亦为协作抑制的提取策略破坏假说提供了新的证据。
张环唐卫海陈果刘希平
关键词:注意资源
关注度及得失量对损失规避的影响
损失规避是预期理论关注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指的是损失带来的痛苦要比等量获益带来的快乐对人心理的影响更大,因此当人们面对概率相等的获益和损失时,倾向于选择不参与活动来回避可能的风险。为了探查损失规避的影响因素,设计了两个实验...
刘希平徐晓惠刘玉霞唐卫海
关键词:损失规避关注度
同龄效应的类别化-个体化模型被引量:2
2017年
针对面孔认知偏好的类别化-个体化模型,探讨该模型中的知觉经验、加工方式和动机水平对本龄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对异龄面孔的知觉经验、个体化加工异龄面孔及提高加工异龄面孔的动机都能有效改善对异龄面孔的再认,减少本龄效应量。这说明本龄效应遵循类别化-个体化模型,且在类别化-个体化模型中本龄效应与本族效应加工原理相仿。。
唐卫海张晓沛唐乐李楠李楠
关键词:动机水平
幼儿对假装游戏中意图和行为作用的理解被引量:4
2010年
关于儿童如何理解假装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幼儿能够从心理角度理解假装。另一种观点认为,幼儿只能从假装行为角度理解假装。本研究通过自制录像,考查了3~5岁幼儿对假装游戏中意图和行为作用的理解。实验中,给幼儿呈现3种不同类型的录像情境:有意图-有行为、有意图-无行为和无意图-有行为,要求幼儿回答录像中的主人公是否在假装。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在录像中主人公明确表达其假装意图的情境下,幼儿能够从心理层面理解假装,并且3~4岁幼儿存在一个快速发展期;同时,假装实体的熟悉度可能影响幼儿对假装的理解。
孟红霞刘希平
关键词:假装熟悉度幼儿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