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希军

作品数:33 被引量:103H指数:6
供职机构:山东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8篇肿瘤
  • 12篇放疗
  • 9篇适形
  • 8篇疗法
  • 8篇放射疗法
  • 7篇细胞
  • 5篇三维适形
  • 5篇化疗
  • 5篇肺癌
  • 4篇调强
  • 4篇三维适形放疗
  • 4篇适形放疗
  • 4篇小细胞
  • 3篇调强放疗
  • 3篇直肠
  • 3篇直肠癌
  • 3篇食管
  • 3篇食管癌
  • 3篇食管肿瘤
  • 3篇术后

机构

  • 33篇山东省肿瘤医...
  • 3篇济宁肿瘤医院
  • 2篇济宁医学院
  • 2篇山东省立医院
  • 2篇济宁市肿瘤医...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作者

  • 33篇刘希军
  • 24篇于甬华
  • 11篇张永
  • 10篇于金明
  • 10篇丛昌盛
  • 5篇何为
  • 4篇孔蕾
  • 4篇刘同海
  • 4篇袁双虎
  • 4篇朱昆莉
  • 4篇尹勇
  • 4篇翟利民
  • 4篇韩大力
  • 4篇孙尧
  • 3篇郭守芳
  • 3篇李文武
  • 3篇胡漫
  • 3篇周涛
  • 3篇高东伟
  • 3篇张自成

传媒

  • 5篇中华肿瘤杂志
  • 4篇肿瘤防治杂志
  • 4篇中华肿瘤防治...
  • 3篇中华放射肿瘤...
  • 2篇肿瘤研究与临...
  • 2篇中华核医学杂...
  • 2篇肿瘤基础与临...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2007第六...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8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转移瘤的锥形束CT增强扫描与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如何实施和完善脑转移瘤锥形束 CT 增强扫描的拍摄和图象登记。方法通过对12例放射治疗中的脑转移瘤病人在常规 CT 增强扫描后的20分钟、30分钟、40分钟时完成锥形束 CT 增强扫描和图象配准,然后与锥形束 C...
巩贯忠袁双虎余宁莎刘希军李文武于金明
文献传递
^18FDG 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PET-CT融合解剖和功能成像的优势,能较准确判断患者疗后情况,同时通过SUV值不同筛选治疗后高危病例,为其提供及时的补充治疗提供理论依据^[1]。笔者搜集了非小细胞肺癌疗后患者38例,对比研究^18FDG PET-CT与CT在其放化疗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张永于甬华于金明付政郭守芳刘希军丛昌盛
关键词:PET-CT^18FDG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评估放化疗后高危病例
肝动脉介入治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对伴癌栓原发性肝癌的效果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 探讨肝动脉介入治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伴癌栓原发性肝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52例伴门脉和(或)下腔静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观察组给予TACE联合3D-CRT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甲胎蛋白(AFP)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73.08 %(19/26),高于对照组的42.31 %(11/26)(P<0.05);AFP下降率为57.69 %(15/26),高于对照组的26.92 %(7/26)(P<0.05)。观察组1、2、3年生存率及生存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恶心、呕吐、白细胞数下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总胆红素升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ACE联合3D-CRT治疗伴癌栓原发性肝癌近期及远期疗效提高,患者生存时间延长,且安全性较好。
王小礼刘希军孟英涛
关键词:介入治疗
食管癌鼻骨转移1例被引量:2
2006年
韩大力于甬华戴洪海袁双虎张自成刘希军
关键词:术后病理报告根治切除锁骨上窝溃疡型左胸
直肠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初步编制与评估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编制和检验适合国情、符合直肠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定工具。方法形成条目库并进行条目和因素分析以选取合适条目构成多维度量表,然后选择70例直肠癌术后患者,对量表进行信度和反应度检验。结果经筛选和测试形成包括一般症状、手术反应、功能3个分量表,后者又包括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焦虑和抑郁)、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5个功能子量表,以及经济困难、工作和生活期望和总体健康状况共37项条目的自评量表(QLQ-PRC-37)。功能子量表因子分析显示因子数与量表的理论结构一致,同时具有较好的可信度、区分效度及一定的效标效度。结论本量表通过信度和效度检验,可作为直肠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定工具。
于甬华丛昌盛王瑜山长平朱昆莉刘希军张永
关键词:生活质量直肠肿瘤量表
胸中段食管癌适形放疗靶区位置变化与剂量学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胸中段食管癌在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中靶区移位的变化及放疗过程中复位对靶区剂量学、正常组织剂量学的影响,讨论3DCRT中复位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15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接受40Gy治疗后进行复位,利用图像融合观察肿瘤靶区移动范围。制定定位和复位两套放疗计划,对比复位后对靶区D100、D95及肺平均、心脏平均、脊髓最大剂量的影响。结果胸中段食管癌患者在放疗40Gy后,肿瘤计划靶体积(PTV)边缘头脚方向平均移位0.5cm(0.41~0.45),前后方向平均移位0.2cm(-0.3~0.6cm),左右方向平均移位0.2cm(-0.7~0.5c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脚方向回缩最明显。肿瘤靶区D100及D95两个指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肺平均、心脏平均、脊髓最大剂量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但其数值上比较,复位计划(plan 2)中正常组织受照剂量均比定位计划(plan 1)小。结论胸中段食管癌患者在三维适形放疗中进行复位可减少靶区移位影响,同时更改放疗计划可减少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有必要进行复位。
孙尧刘希军刘同海于甬华尹勇
关键词:食管肿瘤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剂量学
直肠癌术后患者不同放疗方式对心理健康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直肠癌根治术后常规放疗及术后复发接受姑息放疗的患者,由于治疗原则和目的不同,患者常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患者免疫功能相应受到一定影响,临床治疗及护理需要做出相应调整。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较多集中在直肠癌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性生活的变化^[1-3],而直肠癌患者的心理学研究多局限于各种术后患者的心理调查及心理干预或心理护理^[4-5]。关于直肠癌术后放疗患者的心理问题研究鲜有报告,本研究以直肠癌术后放疗患者为对象,探讨不同放疗方式对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丛昌盛于甬华王瑜山长平刘希军朱昆莉张永
关键词:直肠癌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术后患者放疗方式直肠癌术后心理问题
胸中段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及旋转调强放疗的剂量学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 研究胸中段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IMRT)、旋转调强放疗(IMAT)3种放疗计划的剂量差异。方法 选取胸中段食管癌患者15例,以Varian Eclipse 8.6计划系统分别设计3DCRT、IMRT、IMAT 3种放疗计划,其中3DCRT采用5~8个共面射野,IMRT采用7个共面射野,IMAT采用2个弧度。比较3种计划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IMRT、IMRT的靶区均匀指数(HI)、适形指数(CI)、95 % 计划靶体积(PTV)体积剂量均优于3DCRT,全肺V5、V20、V35、心脏V30受照剂量低于3DCRT(t=2.531,P<0.05),而在全肺V10、V15、V25、V30、全肺平均、心脏平均、脊髓Dmax剂量之间三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25,P>0.05)。结论 IMAT与IMRT在胸中段食管癌放疗靶区体积剂量覆盖和危及器官保护方面相似,二者均优于3DCRT。IMAT的机器跳数和照射时间均少于IMRT。
孙尧刘希军刘同海于甬华尹勇
关键词:食管肿瘤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剂量学
周围型肺癌CT图象特征与病理分型关系的定量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为了探讨提高影像学对周围型肺癌病理类型的诊断准确率的方法。对193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2个临床特征和15个CT图象特征逐一进行量化,利用计算机影像计量诊断技术,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并对31例患者进行前瞻性应用研究。通过建立周围型肺癌的CT图象特征与病理分型的关系的数学模型,使其诊断符合率提高到70.9%。
于甬华袁双虎张自成戴洪海韩大力刘希军黄伟孔蕾高东伟何为
关键词:肺肿瘤
FDG PET—CT标准摄取值在预测放射性肺炎发生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后FDGPET-CT标准摄取值(SUV)及其变化在预测放射性肺炎发生中的作用。方法40例未经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在放射治疗前后均行PET-CT检查,分别测量出受照≤5Gy、5.1~15Gy、15.1~35Gy、35.1—60Gy以及〉60Gy肺组织放射治疗前后的平均SUV,比较发生放射性肺炎组与未发生放射性肺炎组SUV的变化情况,以及受照肺组织的SUV与未受照射肺组织SUV值之比(L/B)。结果40例患者中,有8例在治疗后发生放射性肺炎,其中2级6例,3级2例。受照剂量35.1—60Gy肺组织的SUV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明显相关,当SUV≥1时,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为41.7%,明显高于全组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20.0%;χ^2=3.96,P〈0.05),SUV预测放射性肺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2.5%和78.1%。L/B≥2.5时,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为40.7%,亦明显高于全组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20.0%;χ^2=4.92,P〈0.05)。以L/BI〉2.5为标准预测放射性肺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7%和90.9%。SUV≥1与L/B≥2.5在预测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002,P〉0.05)。结论SUV和L/B的大小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呈正相关,临床医生可根据FDGPET—CT提供的SUV和L/B来预测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张永于甬华于金明何为付正郭守芳刘希军丛昌盛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体层摄影术正电子发射型标准摄取值放射性肺炎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