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少奎

作品数:29 被引量:102H指数:6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大连市卫生局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血管
  • 9篇心肌
  • 7篇心肌梗死
  • 7篇他汀
  • 7篇梗死
  • 6篇伐他汀
  • 6篇阿托
  • 6篇阿托伐他汀
  • 5篇动脉
  • 5篇细胞
  • 4篇内皮
  • 3篇动脉疾病
  • 3篇心病
  • 3篇血管损伤
  • 3篇血管新生
  • 3篇血压
  • 3篇循环内皮祖细...
  • 3篇炎症
  • 3篇脂蛋白
  • 3篇祖细胞

机构

  • 28篇大连大学附属...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遵义医学院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大连经济技术...

作者

  • 28篇刘少奎
  • 20篇王筱梅
  • 14篇洪军
  • 12篇穆鑫
  • 10篇王翠荣
  • 9篇初楠
  • 6篇陈仕毅
  • 6篇于勤
  • 6篇赵越超
  • 4篇高新宇
  • 3篇杨桂美
  • 2篇陈士毅
  • 2篇张志超
  • 2篇王海霞
  • 1篇张殿龙
  • 1篇付玉平
  • 1篇徐芹
  • 1篇张淑涛
  • 1篇宋晓萍
  • 1篇席慧君

传媒

  • 8篇中国循证心血...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航空航天医药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药学服务与研...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4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硝苯地平抑制核因子κB活性、改善鼠损伤血管炎症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研究硝苯地平抑制损伤血管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10至12周龄,分为4组,即对照组(无手术无干预)、血管损伤组(只手术无干预)、硝苯地平1及5 mg·kg^-1·d^-1干预组(简称为硝苯地平1及5 mg干预组,手术+硝苯地平干预).另外,也检测了硝苯地平干预却未手术的小鼠的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由于预测其结果与对照组相同,为免繁复,未单独设组.股动脉血管损伤手术后第5天采用Western blot检测NF-κB活性,第7天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F-κB的核转移.结果 术后第5天,血管损伤组、硝苯地平干预组NF-κB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硝苯地平5 mg干预组NF-κB活性显著低于血管损伤组(P<0.05).术后第7天,血管损伤组、硝苯地平干预组MCP-1 mRNA表达显著上调[MCP-1 mRNA表达与GAPH的相对比率为:对照组0.0017±0.0001,血管损伤组0.0154±0.0002,硝苯地平1 mg干预组0.0120±0.0001,硝苯地平5 mg干预组0.0026±0.0001],血管损伤组、硝苯地平干预组MCP-1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硝苯地平5 mg干预组MCP-1 mRNA表达显著低于血管损伤组(P<0.05).术后第7天,血管损伤组、硝苯地平干预组细胞质中p50、IκBα及IκBβ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50蛋白水平各组与对照组倍数比率为:对照组1.000±0.028,血管损伤组0.234±0.012,硝苯地平1 mg干预组0.303±0.014,硝苯地平5 mg干预组0.493±0.027.IκBot蛋白水平各组与对照组倍数比率为:对照组1.000±0.031,血管损伤组0.358±0.025,硝苯地平1 mg干预组0.373±0.029,硝苯地平5 mg干预组0.681±0.019.IκBβ蛋白水平各组与对照组倍数比率为:对照组1.000±0.022,血管损伤组0.483±0.047,硝苯地平1 mg干预组0.524±0.047,硝苯地平5 mg干预组0.723±0.031],血管损伤组、硝苯地平干预组细胞质中p50
高新宇于勤刘少奎卢发强周素敏张淑涛
关键词:血管炎症趋化因子CCL2NF-ΚB
老年高血压病晨峰现象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 通过观察住院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的变化,分析晨峰现象发生及其与体质指数、血糖、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自2012年9月~2013年9月住院的患者,共入选原发性高血压256例,其中男性112例,平均年龄(70.89±2.76)岁;女性144例,平均年龄(69.78±2.67)岁。根据所有研究对象收缩压是否存在晨峰现象分为两组,即晨峰组124例和非晨峰组132例,24h血压进行对比,并分析晨峰血压与体质指数、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相关性,探讨体质指数、血糖水平、血脂水平与晨峰血压之间的关系。结果 晨峰组与非晨峰组相比,晨峰组24 h动态收缩压、日间动态收缩压、夜间动态收缩压、24 h动态脉压、日间动态脉压、夜间动态脉压都高于非晨峰组(t值分别为2.991、2.045、4.441、6.713、2.861、2.281;P值分别为0.004、0.044、0.0001、0.011、0.005、0.0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多元性性回归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高密度脂蛋白与晨高血压呈负相关,体质指数、血糖、血脂与晨峰血压呈正相关,与非晨峰组相比,晨峰组的空腹血糖水平、血脂水平、体质指数均高于非晨峰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 体质指数、血糖水平、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是晨峰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故应在控制血压的同时适当减重、降糖、调脂治疗。
冯晓晶王筱梅刘少奎赵越超洪军王翠荣穆鑫陈仕毅
关键词:高血压体质指数血脂血糖
心肌营养素-1与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关系的临床分析
2008年
目的探讨心肌营养素-1(CT-1)与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LVSD)的关系。方法选择LVSD患者33例为LVSD组,非LVSD患者30例为对照组,测量2组身高、体重和血浆CT-1。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并计算短轴缩短率(FS)、左心室射血分数(EF)和左心室质量指数(MI)。结果LVSD组的血浆CT-1水平和MI较对照组高,FS较对照组低,均有统计学意义。LVSD组的血浆CT-1水平的对数与FS的对数呈负相关(r=-0.68,P〈0.01),与MI的对数呈正相关(r=0.63,P〈0.05),与EF的对数呈负相关(r=-0.70,P〈0.01)。结论血浆CT-1与LVSD有关,其浓度水平与收缩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有关。
穆鑫刘少奎王筱梅初楠王翠荣洪军
关键词: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心肌营养素-1
PKCα、βⅡ、η、ζ在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PKCα、βⅡ、η、ζ在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心肌中的表达,探讨PKC亚型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制备成功后,提取部分心肌组织,采用WesternBlot测定PKCα、βⅡ、η、ζ的表达情况。结果:PKCα、βⅡ、η、ζ表达在假手术组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手术组PKCα、βⅡ表达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KCη表达较术前减少,PKCζ术后无表达。结论:PKCα、βⅡ可能未直接参与高血压的发病。PKCη术后表达下降考虑与高血压发病相关,然而其发病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推测可能与其促进表皮细胞的增殖有关。PKCζ作用于AngⅡ诱导的ERK途径的活化,ERK激活增加,从而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血压升高。PKCη、ζ在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王海霞刘少奎张殿龙
关键词: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原发性高血压与载脂蛋白CⅢ-455C基因量的关系
2009年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CⅢ(npoCⅢ)-455区域T—C的改变及ApoCⅢ-455C基因量的不同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选取606例研究对象,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组(306例)和非原发性高血压组(300例)。2组中再按照其是否伴有高甘油三酯血症(TG≥1.69mmol/L),分为原发性高血压伴高甘油三酯血症亚组90例(A组)、原发性高血压不伴高甘油三酯血症亚组216例(B组)、单纯高甘油三酯血症组51例(C组)和非原发性高血压非高甘油三酯血症亚组249例(D组)。应用实时定量PCR法测定ApoCⅢ-455C基因的含量。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100(ApoB100)、ApoCⅢ、载脂蛋白E(ApoE)、血糖和血浆胰岛素,并测量腰围。结果B组与D组ApoCⅢ-455C基因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16±5.97与46,21±6.13,P〉0.05)。A组与B组比较,血浆ApoCⅢ、ApoB100和ApoCⅢ-455C基因的含量明显增高(O.14±0.03)g/L、(95.00±15.69)g/L、28.13±4.11与(0.09±0.03)g/L、(81.22±11.87)g/L、45.16±5.97(P均〈0.01)],血浆LDL—C[(2.54±0.61)mmol/L与(2.15±0.41)mmol/L]和ApoE[(0.05±0.01)g/L与(O.04±0.01)g/L]也明显增高(P均〈0.05)。结论ApoeⅢT-455C基因的量与原发性高血压无关。
穆鑫周旭晨刘少奎张志超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基因高甘油三酯血症
高水平的血尿酸与LDL—C/HDL—C对冠状动脉风险的联合评估价值探讨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高水平的血尿酸和高脂血症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对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联合预测价值。方法控制吸烟和体重后,对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并出现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248例(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组)与冠状动脉造影除外冠心病的220例(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分析血尿酸和LDL-C/HDL-C的差别,以及在不同水平时发生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风险。结果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组患者的血尿酸[(378.6±156.8)μmol/L]和LDL-C/HDL-C(2.83±2.60)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36.2±78.4)μmol/L、1.68±0.82],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在排除了年龄、性别、血压、血糖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之后,证明血尿酸和HDL-C与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显著相关。高水平的血尿酸联合高LDL-C/HDL-C对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风险预测价值显著高于任何单一指标。结论联合应用血尿酸和LDL—C/HDL-C对评价急性冠状动脉事件风险有显著意义。
洪军于勤初楠王筱梅刘少奎
关键词:尿酸脂蛋白类LDL脂蛋白类HDL
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房颤动患者RDW、ET及NT-proBNP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房颤动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内皮素(ET)及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患者是否并发心房颤动分为并发组(n=40)及未并发组(n=66)]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临床资料、RDW、ET、NT-proBNP水平及预后情况,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房颤动及其预后与RDW、ET及NT-proBNP水平的关系。结果并发组TC、左心房内径较未并发组明显扩大,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未并发组明显降低,并发组RDW、ET及NT-proBNP、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未并发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LDLC、RDW、ET及NTproBNP较发生心血管事件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RDW、ET及NT-proBNP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因子(OR=2.591、2.220、1.657,95%CI=1.311~5.153、1.132~4.350、1.058~2.027,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房内径与RDW、ET及NT-proBNP呈明显正相关(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与RDW、ET及NTproBNP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房颤动及其不良预后发生与RDW、ET及NT-proBNP水平升高密切相关,三者在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房颤动及预后中有一定临床意义。
赵越超刘少奎王筱梅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RDWETNT-PROBNP预后
左卡尼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左卡尼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左卡尼丁组和常规组对照组,观察用药前后各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各项心功能指标的变化,对比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心功能分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左卡尼丁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总有效率为92.1%,与常规组相比临床症状、心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左卡尼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高新宇刘少奎于勤王筱梅
关键词:左卡尼丁心力衰竭
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循环科的103例围绝经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冠心病组(n=48)与非冠心病组(n=5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家族史)与血生化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雌激素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组吸烟率、高血压及糖尿病发生率、冠心病家族史比率、TC、LDL-C、MPV、PDW均高于非冠心病组,雌激素水平低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史、冠心病家族史、TC、LDL-C、MPV、PDW是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糖尿病病史、冠心病家族史,血化验指标(TC、LDL-C、MPV、PDW)升高,是发生围绝经期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应早期干预,降低发生率。
陈仕毅刘少奎刘羽
关键词:冠心病围绝经期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兔内皮祖细胞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兔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后,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5mg/(kg·d)或20mg/(kg·d)],通过灌胃给药8周后,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接种于添加了内皮细胞生长培养基-2促微血管添加剂(EGM-2MV single quots)的内皮细胞基础培养基-2(EBM-2)中,进行循环内皮祖细胞培养,1周后,贴壁细胞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标记的异凝集素(FITC-UEA)和Di1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1-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循环内皮祖细胞,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记数。结果常规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明显增加外周血循环内皮祖细胞的数量,为(321.44±30.27),比对照组(211.17±18.65)和大剂量组的(240.29±44.37)明显增多(P<0.05)。大剂量组比对照组略有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能增加心肌梗死后兔外周血循环内皮组细胞的数量,而且这种作用不依赖于他汀类药物的降脂作用。但是加大剂量并不能进一步增加内皮祖细胞的数量。
刘少奎杨桂美王筱梅初楠洪军王翠荣穆鑫
关键词:循环内皮祖细胞阿托伐他汀心肌梗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