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康
- 作品数:13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药物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12年
- 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当前高处坠落、交通事故、体育运动等原因引起的脊髓损伤逐年增多,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负担,脊髓损伤的治疗一直是脊柱外科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急性脊髓损伤是暴力作用于脊髓引起的感觉、运动以及自主神经的复杂性功能障碍。主
- 刘小康徐建广
- 关键词:脊髓损伤药物治疗
- 一种特殊类型的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
- 目的:探讨双椎体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方法:自2009年1月-2012年1月,本组收治的的双椎体峡部裂腰椎滑脱症患者共32例,通过椎弓根螺钉提拉复位椎间融合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25-71岁,...
- 连小峰徐建广刘小康李浩杨二柱邱满乐曾炳芳
- 二维距离法和三维体积法对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后突出椎间盘再吸收的定量测量被引量:4
- 2021年
- 背景:文献报道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突出椎间盘再吸收现象,但目前尚未有统一的突出颈椎间盘测量方法。目的:运用二维距离法和三维体积法分别测量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后突出椎间盘体积,并对比观察其突出椎间盘再吸收现象,选出更准确可靠的测量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2013年6月至2019年11月行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治疗的患者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31-63岁,平均51岁;病程1-11个月,平均4个月。分别应用二维距离法和三维体积法测量突出颈椎间盘的突出程度,采用吸收比、吸收率、吸收度、再突出比及再突出率等指标评估测量结果。结果与结论:①患者随访时间为6-34个月,20例病例共67个突出椎间盘,二维距离组中有56个突出椎间盘术后发生突出椎间盘再吸收,三维体积组有61个突出椎间盘术后发生突出椎间盘再吸收,二者吸收比分别为84%和91%,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二维距离组和三维体积组测算吸收度分别为12.30%-71.24%和7.71%-87.80%;②二维距离组及三维体积组少量吸收比、中量吸收比、大量吸收比分别为49%(33/67)、34%(23/67)、0(0/67)和36%(24/67)、49%(33/67)、6%(4/67),两组各吸收度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③二维距离组平均吸收率为31%,三维体积组平均吸收率为42%,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④二维距离组及三维体积组再突出比分别为1.49%(1/67)和0,二维距离组该椎间盘再突出率为12.18%;⑤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患者术后优良率为85%(17/20),无一例加重或死亡;⑥提示三维体积法是一种较二维距离法精度更高、更适合定量观察突出颈椎间盘体积的方法,可为脊髓型颈椎病诊疗提供可靠依据。
- 吴彦禹张春霖邵成龙严旭刘小康王永魁李东哲
- 关键词:内镜颈椎间盘微创
- 大鼠钳夹式急性脊髓损伤模型的制备与评价被引量:16
- 2012年
- [目的]建立并评估大鼠钳夹式脊髓损伤模型,为研究急性脊髓损伤的机制及后续治疗提供基础。[方法]4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脊髓损伤组和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行T10水平的椎板切除术,并用一动脉瘤夹瞬间释放,造成脊髓的急性挫伤,假手术组大鼠则仅行T10水平的椎板切除,术后进行行为学评价,血清学检测及病理学检查。[结果]脊髓损伤组大鼠术后运动功能评分(BBB评分)低于假手术组大鼠,术后4 h血清TNF-α和IL-6的含量高于假手术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病理学检查脊髓损伤组有脊髓实质结构破坏、空洞及瘢痕形成,假手术组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能够反映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及稳定性,可用于脊髓损伤的研究。
- 刘小康徐建广连小峰杨二柱赵成
- 关键词:脊髓损伤动物模型BBB评分动脉瘤夹
- 颈椎分期前后路手术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价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颈椎分期前后路手术的临床应用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月,分二期手术的颈椎伤病患者32例,其中26例为一期前路二期后路,6例为一期后路二期前路,2次手术时间间隔为3~12个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24~48个月,平均32个月。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评分,患者一期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二期术后仍有明显改善(P<0.05);主观满意率由一期术后的56.3%提高到二期术后的75%。所有患者均获骨性融合。颈椎生理曲度由术前平均12.8°纠正到一期术后的18.5°(P<0.01),二期术后变化不明显,随访角度无明显丢失。结论对于颈椎前后压迫较重的患者,分期前后路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为临床提供一种手术方案选择。
- 连小峰李浩徐建广刘小康赵成曾炳芳赵杰侯铁胜
- 关键词:颈椎脊髓压迫症减压术脊柱融合术
- RPR、NLR、PLR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疾病活动度及并发葡萄膜炎风险的评估价值
- 2021年
-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比值(RP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疾病活动度及并发葡萄膜炎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7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295例AS并发葡萄膜炎患者(葡萄膜炎组)的病历资料,选取同期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298例AS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指标,探讨RPR、NLR、PLR与AS疾病活动度关系及其对并发葡萄膜炎风险的辅助诊断价值。结果295例AS并发葡萄膜炎患者中,以葡萄膜炎为首发表现的有39例(13.2%)。葡萄膜炎组NLR高于对照组,ESR、PLT、PLR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是AS并发葡萄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LR、RPR是AS并发葡萄膜炎的保护因素(P<0.05)。PLR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呈正相关(P<0.05)。RPR与ESR、CRP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提示PLR诊断AS发生葡萄膜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453(P=0.047)。结论NLR是AS并发葡萄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LR、RPR是AS并发葡萄膜炎的保护因素,PLR、RPR与疾病活动度相关,PLR对AS并发葡萄膜炎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效能不高。
- 王晶晶江东彬王振博陈建强许大麟刘小康高冠民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度
- 三维体积法评价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术后不同退变程度突出颈椎间盘的自然吸收被引量:3
- 2021年
- 背景:既往研究认为突出颈椎间盘的自然吸收现象与突出的类型和位置有关,突出颈椎间盘的退变程度是否会影响其发生自然吸收现象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术后不同退变程度的突出颈椎间盘发生自然吸收的情况,并分析其特点及可能的机制,为脊髓型颈椎病治疗提供更为合理的策略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行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术治疗的5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影像学资料。采用Miyazaki分级标准评估突出颈椎间盘退变程度并分组;应用三维体积法测量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突出颈椎间盘的体积,采用吸收率、吸收比评估突出颈椎间盘发生自然吸收的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1)5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中男29例,女25例,年龄(54.81±9.76)岁,病程(10.54±8.48)个月,随访时间10 d至76个月;(2)共观察到159个突出颈椎间盘,其中87.42%(139/159)发生不同程度的吸收;(3)因Ⅰ,Ⅴ级退变组数量较少,不纳入统计学分析;Ⅱ、Ⅲ、Ⅳ级退变组的吸收率和吸收比分别为(40.60±25.72)%、(36.12±18.30)%、(37.49±27.95)%及85.42%(41/48)、89.23%(58/65)、87.50%(35/40),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139个发生自然吸收的突出颈椎间盘中有77.70%(108/139)无退变等级变化,另有22.30%(31/139)发生退变等级增加,其中Ⅱ级变Ⅲ级22个,Ⅲ级变Ⅳ级9个;(5)54例患者疗效优者20例,良27例,可7例,优良率87%;(6)结果表明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术后突出颈椎间盘的自然吸收现象与突出颈椎间盘退变程度无关,提示该术式使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不同退变程度的突出颈椎间盘均可较早发生长期、稳定的自然吸收现象,有利于提高远期治疗效果,这为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和依据。
- 李龙张春霖邵成龙严旭王永魁刘小康李东哲
- 关键词:内镜微创颈椎管成形术
- 经伤椎椎弓根磷酸钙人工骨植入及置钉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磷酸钙人工骨植入及置钉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56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65.7岁;均接受经伤椎椎弓根磷酸钙人工骨植入及置钉治疗,12个月后取出内固定。记录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椎体压缩程度、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46例随访18~42个月,平均26个月;7例随访12个月时尚未取出内固定;3例失随访。术后患者椎体压缩程度、Cobb角、VA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无一例患者发生椎间隙过度撑开及内固定松动或断裂。内固定取出后无椎体高度丢失发生。结论经伤椎椎弓根磷酸钙人工骨植入及置钉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是安全有效的,可使伤椎获得良好复位与固定,有利于维持矫正效果、减少内固定松动或断裂。
- 李浩徐建广连小峰刘小康赵成邱满乐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伤椎置钉经椎弓根植骨
- 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抗体在临床无肌病性皮肌炎中的临床意义
- 2022年
- 目的分析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抗体在临床无肌病性皮肌炎(CADM)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诊断为CADM的25例住院患者,分为抗MDA5抗体阳性组与抗MDA5抗体阴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并分析抗MDA5抗体滴度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25例CADM患者,其中抗MDA5抗体阳性CADM患者14例,抗MDA5抗体阴性CADM患者11例。两组白细胞计数(WBC)、谷草转氨酶(AST)、α-羟丁酸脱氢酶(HBDH)、红细胞沉降率(ESR)、铁蛋白、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MDA5抗体阳性组间质性肺炎的发生率更高(P<0.05)。抗MDA5抗体滴度与AST、ESR、铁蛋白水平呈正相关,与WBC水平、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及抑制性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抗MDA5抗体阳性CADM患者除了典型的皮肤症状,还有更明显的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并发间质性肺疾病(ILD),且肺部受累较重。
- 陈建强江东彬郭艳珂刘小康陈玉凤买志妍王振博高冠民
- 关键词:间质性肺炎
- 椎间融合引起相邻节段退变的动物实验模型被引量:3
- 2016年
- 背景:直立大鼠椎间盘退变模型虽然能证明椎间融合后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加重,但无法检验脊椎非融合技术是否更有优势。目的:在已确认的Beagle犬椎间盘退变模型基础上行椎间融合,了解椎间融合后是否加重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方法:将12只Beagle犬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行椎间盘穿刺,损伤L_(5/6)椎间盘;实验组行椎间盘穿刺,损伤L_(5/6)椎间盘,1个月后行L_(4/5)椎间融合。融合后3,6个月行腰椎MRI检查,取L_(5/6)椎间盘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与PCR检测。结果与结论:(1)MRI检查:实验组融合后3,6个月出现不同程度的椎间盘突出征象,对照组未出现明显椎间盘突出征;(2)组织学观察:融合后6个月,实验组椎间盘纤维环与髓核组织结构紊乱,褶皱出现空隙,髓核细胞数量减少;对照组椎间盘髓核与纤维环分界清晰,胶原稀疏,排列有序,细胞数量较多,纤维环结构接近正常,胶原纤维排列整齐致密。实验组融合后3,6个月的Ⅱ型胶原阳性细胞少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融合后6个月时的Ⅱ型胶原阳性细胞少于融合后3个月时(P<0.05);(3)PCR检测:实验组融合后3,6个月的骨形态发生蛋白15、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基因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融合后6个月时的骨形态发生蛋白15、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基因表达量高于融合后3个月时(P<0.05);(4)结果表明:椎间融合后能引起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的加重。
- 刘英杰彭俊刘小康赵成杨二柱徐建广
- 关键词:椎间盘退化骨科植入物椎间融合BEAGLE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