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剑伟
- 作品数:28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艺术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乡村导视系统设计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随着乡村建设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以及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但是大部分乡村的建设还停留在向城市靠拢的发展中,并且发展极其不平衡,其中就包含导视系统设计,在基本功能和视觉美学效果方面差强人意,并存在许多杂乱、不人性化的问题,基于此,乡村导视系统的设计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 刘子恺刘剑伟王昕
- 关键词:美丽乡村导视系统
- 一种多功能毯子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毯子,包括裁成长方形的毯体,该毯体沿长边方向分为位于中部的毯体中部,以及分别位于毯体中部两端的毯体端部,所述的毯体的两长边在毯体端部位置均对应均匀分布有多个锁扣件,并满足:轴对称的两个毯体端部上的...
- 王立英刘剑伟
- 文献传递
- 一种产品包装盒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产品包装盒。所述的底束环与顶束环之间固定有多片所述的翅片板,并且每片所述的翅片板间隔距离为0.65‑1.1厘米之间;多片所述的翅片板合围形成一个筒体;所述的翅片板外侧边包裹有硅胶杆,内侧面上下位置分别开有第...
- 张启凡刘剑伟程思凡刘雅萱
- 休宁西街历史风貌建筑的活化再利用设计研究
- 2020年
-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张以及业态的丰富,人们对传统建筑传统文化的日趋重视,对历史风貌建筑仅进行修缮保护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本文以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西街为例,通过对休宁西街的现状及建筑特点进行整理和分析,探讨改造历史风貌建筑的意义,挖掘传统建筑的价值,确定休宁西街历史风貌建筑活化再利用的定位方向,提出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在保留原有建筑传统风貌及城市肌理的同时,又能使其蕴藏的社会价值被重新利用,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 李婧刘剑伟周云婷
- 关键词:历史风貌建筑历史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 日本东京都立川城市公共艺术研究
- 2019年
-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不满足于简单生存,精神追求已提上日程。因此,城市的软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个城市最具魅力的、取之不尽的正是它的软价值。公共艺术是城市软价值体现的载体之一。本文以日本东京都立川市公共艺术开发与展示为例,通过对公共艺术的定义、目的和功能的概念性分析,总结出公共艺术对地域价值的重要意义。
- 王鑫钰刘剑伟
- 关键词:公共艺术
- 基于模块化理念的儿童家具设计被引量:4
- 2020年
- 产品不仅要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同时也要充分考虑用户的心理需要。是一种从"量的需求"到"质的追求"转换。这也使得产品向着多元化、多功能化、情感化、绿色化等发展。设计师要全面综合考虑产品的造型、材料、色彩、功能,将模块化设计原则融入到产品设计中。模块化设计已成为当下设计的主流导向、主导趋势。从美学角度进行分析,阐明模块化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
- 刘剑伟李子坤
- 关键词:产品设计模块化设计美学
- 基于虚拟现实的装饰材料与构造交互训练系统设计
- 2024年
- 为提高环境设计专业室内装饰材料与构造的学习效率,增加虚拟现实训练的沉浸感和体验感,设计了基于虚拟引擎的装饰材料与构造训练系统。采用三维模型场景模拟操控装饰材料施工中的材料与结构,利用Unreal Engine 4引擎创建可在PC端进行自由交互的虚拟可视化操作程序,根据墙面、顶面、地面3种不同装饰材料设置对应虚拟装饰施工场景,通过UE4蓝图编程达到训练者与虚拟施工场景进行交互的效果,完成系统的设计。采用事后问卷调查法对系统参与者进行评估调研。结果表明,仿真实训课程能够清晰直观感受施工环境与构造工艺,利用PC端键盘鼠标控制进行交互训练,能够极大提高受训者的沉浸感和体验感,增强受训者对施工材料及施工构造的理解,巩固和提高受训者的设计思维能力。
- 李云鹏刘剑伟
- 关键词:交互设计室内装饰
- 基于建筑形态的校园建筑概念设计研究——以山东农业大学北校区为例被引量:1
- 2020年
-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高等教育,高校建设不断发展,但是部分高校校园内存在建筑设计同质化的现象,建筑特色不够明显。该文探索基于建筑形态的校园建筑概念设计,以概念的形式探索性地分析建筑形态与文化语言的关系。
- 刘子恺刘剑伟王昕
- 关键词:校园建筑概念设计建筑形态
- 英国都铎王朝时期民居研究
- 2019年
- 15世纪至17世纪,都铎王朝时期的英国无论政治、艺术、建筑都在欧洲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该文通过研究英国都铎王朝时期的民居建筑结构、装饰等,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 张启凡刘剑伟
- 关键词:都铎王朝建筑研究
- 上海市闵行区口袋公园设计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上海在不遗余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导致城市空间变得愈发紧凑。近年来,包括上海在内的很多城市都通过建设口袋公园来解决这一问题,曾经的社区灰色地带、城市杂乱地区等,经过改造摇身变成了“外貌”得体的开放性公共空间和绿色公园。目前,不同规模的口袋公园遍布上海的各个角落,作为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质、发展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其设计是否符合民众的体验需求、能否发展城市生态系统,这些问题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本文通过研究上海市口袋公园的设计,结合闵行区现有案例和理论实际,以期为上海市口袋公园的未来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龚玉静刘剑伟
- 关键词:口袋公园城市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