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脾肾俞穴位埋线对原发性骨质疏松妇女内分泌激素的调控作用被引量:13
- 2011年
- 目的:通过观察血清雌二醇(E2)、睾酮(T)以及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变化,探讨脾肾俞穴位埋线对原发性骨质疏松妇女内分泌激素的调控作用。方法:选择原发性骨质疏松妇女60名,随机分为埋线组和针刺组各30例,连续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血清E2、T和PTH。结果:①E2、T:两组治疗后血清E2、T均升高,较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PTH:两组治疗后血清PTH均无明显变化,较治疗前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脾俞、肾俞穴位埋线或针刺治疗6周都能使原发性骨质疏松妇女血清E2、T升高,对PTH的影响不明显,表明提高血清E2、T是脾俞、肾俞穴位埋线或针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内分泌作用机制。
- 刘兰英林志苇刘宪俊潘文谦武志鹏刘晓岚
- 关键词:穴位埋线脾俞肾俞骨质疏松
- 运用改良放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观察改良放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放血疗法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放血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血尿酸、红细胞沉降率、关节积液及滑膜增生水平。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65.63%(21/32),高于对照组的53.13%(1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8%(31/32),高于对照组的78.13%(2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次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3次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第3次治疗后,两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血尿酸、滑膜增生、关节积液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改良放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提示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应以通为用。
- 刘兰英凌珍美庄垂加许翔潘文谦
-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放血疗法通法
- 脾肾俞埋线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对血清BGP及尿Ca/Cr的影响
- 目的 探讨脾肾俞穴位埋线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4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脾肾俞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不予任何药物及治疗方法,连续治疗观察3个月...
- 刘宪俊林志苇陈耀祖吴淑平张建新陈敏黎健潘文谦刘兰英
- 肾俞穴位埋线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
- 研究肾俞穴位埋线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将2001—2003年临床确诊原发性骨质疏松病例分为埋线组、埋线乐力组和乐力组,检测记录各组治疗前、后6个月的疼痛评分值和腰2—4、左髋部骨密度值,并随...
- 林志苇黎健高丽萍庄垂加潘文谦刘兰英吴淑平
- 文献传递
- 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40例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泉州市中医院针灸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80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醒脑开窍针法(人中、内关、极泉、尺泽)。两组均治疗1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在Fugl-meryer量表评分、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及水肿程度评分方面,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确切。
- 卢明香刘兰英王培霞庄垂加
- 关键词:醒脑开窍针法康复训练脑卒中肩手综合征
- 穴位埋线结合正骨调曲法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弯症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结合正骨调曲法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弯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青少年脊柱侧弯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治疗采用正骨调曲法和功能锻炼,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穴位埋线治疗,治疗8周。结果:(1)Cobb角、Nash-Moe椎体旋转度:两组治疗后的Cobb角、Nash-Moe椎体旋转度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表面肌电信号RMS值:两组治疗前凸侧的RMS值均高于凹侧(P<0.01),治疗组治疗后凸侧的RMS值与凹侧接近(P>0.05),对照组治疗后凸侧的RMS值仍高于凹侧(P<0.05)。(3)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3.3%;治疗组治愈率为63.3%,高于对照组的33.3%(P<0.05),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埋线结合正骨调曲法能够改善青少年脊柱侧弯症患者脊柱两侧肌肉的平衡功能,改善脊柱侧弯及旋转角度,疗效确切。
- 刘兰英陈海荣凌珍美庄垂加潘文谦程维芬卢明香
- 关键词:针刺疗法穴位埋线
- 脾肾俞穴位埋线对原发性骨质疏松妇女内分泌激素的调控作用
- 目的:通过观察血清雌二醇(E2)、睾酮(T)以及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变化,探讨脾肾俞穴位埋线对原发性骨质疏松妇女内分泌激素的调控作用。方法选择原发性骨质疏松妇女60名,随机分为埋线组和针刺组各30例,连续治疗6周,分...
- 刘兰英林志苇刘宪俊潘文谦武志鹏刘晓岚吴淑平
- 关键词:脾俞肾俞骨质疏松睾酮(T)
- 文献传递
- 脾肾俞穴位埋线对原发性骨质疏松妇女内分泌激素的调控作用
- 目的:通过观察血清雌二醇(E2)、睾酮(T)以及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变化,探讨脾肾俞穴位埋线对原发性骨质疏松妇女内分泌激素的调控作用。方法选择原发性骨质疏松妇女60名,随机分为埋线组和针刺组各30例,连续治疗6周,分...
- 刘兰英林志苇刘宪俊潘文谦武志鹏刘晓岚吴淑平
- 关键词:脾俞肾俞骨质疏松睾酮(T)
- 文献传递
- 脾肾俞穴位埋线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血清BGP及尿Ca/Cr的影响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脾肾俞穴位埋线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4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脾肾俞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不予任何药物及治疗方法,连续治疗观察3个月。比较治疗观察前后血清骨钙素及尿Ca/Cr比值。结果①埋线组治疗后血清骨钙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3月后血清骨钙素降低,与之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2组间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1)。②2组3个月后尿Ca/Cr比值均升高,与之前比较统计学差异(P<0.01),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脾肾俞穴位埋线能使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骨钙素升高,并降低尿Ca/Cr比值的升高,表明脾肾俞穴位埋线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机制可能通过改善骨代谢来实现。
- 吴淑平林志苇潘文谦刘兰英
- 关键词:脾俞肾俞骨质疏松骨钙素
- 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通过对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的观察,为本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疗程短、见效快、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方法将64例2015年5月-2018年12月就诊于泉州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住院部、符合纳入标准并同意接受本研究治疗方案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取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研究方法,按1:1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刀疗法治疗,以3周为治疗时间,在治疗前、首次治疗后、足疗程治疗后、治疗结束后1个月进行NPQ量表、McGill疼痛评分量表的测评和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组治疗前后NPQ评分和McGill评分的组内评分,治疗组治疗前、首次治疗后、足疗程治疗后、治疗结束1个月后评分分别与前次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首次治疗后较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足疗程治疗后、治疗结束后1月评分分别与前次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传统针刺法和针刀疗法均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有效。2组组间的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治疗组采用的针刀疗法优于对照组的传统针刺方法,两组NPQ评分和McGill评分值在各观察时点均有下降。在首次治疗后、结束后1月(P <0.05),表明两组效果具有差异性,治疗组具有较好的近期及远期效应。结论(1)针刀疗法、传统针刺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均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均能缓解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2)针刀疗法与传统针刺相比,有较好的近期及远期效应。
- 杨如杏潘文谦邱福山刘兰英
- 关键词:颈椎病神经根型针刀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