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颖
- 作品数:14 被引量:90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共和盆地中间锦鸡儿人工林根系的分布特征被引量:14
- 2012年
- 采用剖面法对青海共和盆地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人工林的根系进行调查,分析5a、9a和25a根系的生物量、比根长和根长密度的垂直分布格局,同时测定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变化。结果表明:①不同林龄中间锦鸡儿人工林的吸收根(d≤1mm)和输导根(d>1mm)的主要分布范围不同。5a、9a和25a吸收根主要分布土层分别是10~30、10~50cm和10~60cm,输导根主要分布土层分别是10~50、10~60cm和10~90cm。②随着林龄的增加,根系的吸收根、输导根的总生物量、总比根长和总根长密度均显著增加(P<0.05);各林龄根系中的吸收根比输导根具有更高的比根长和根长密度(P<0.05)。因此,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随着林龄增加而增大。③中间锦鸡儿人工林根系,尤其是吸收根的分布影响土壤水分变化,吸收根集中分布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显著降低。
- 刘丽颖贾志清朱雅娟魏登贤杨德福赵雪彬
- 关键词:吸收根根系生物量根长密度
- 砒砂岩沟坡沙棘群落冠层结构特征及密度调控思考
- 2010年
- 在砒砂岩区沙棘人工群落中,沙棘层鲜重平均占89%,草本层占11%。沙棘标准株鲜重生物量随树高分布模型为Cubic模型,即最下层生物量较小,向上增加很快,然后随着高度上升,生物量逐渐减少。对于2a、4a、6a、8a、10a等5个林龄,沙棘枝干鲜重的主要分布层次分别为0-40cm、0-120cm、0-140cm、0-160cm、0-210cm,即枝干重量随林龄的增加而不断向上延伸;而叶鲜重的主要分布层次分别为20-70cm、60-140cm、70-180cm、60-190cm、120-230cm,叶重量也随林龄的增加,其聚集重心部位不断向上转移。生产实践中应通过调节密度(如带状间伐)等,使叶的分布层次下移,这样将有利于沙棘果、叶的采摘,同时,也能防止由干旱而造成的沙棘枯死或感染病虫害而致死亡。
- 胡建忠刘丽颖殷丽强
- 关键词:砒砂岩沙棘冠层
- 砒砂岩区沙棘人工林雌雄分异规律被引量:1
- 2009年
- 雌雄分异规律的研究对于晋陕蒙砒砂岩区沙棘生态工程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36块沙棘人工林标准地的调查统计发现:这一地区沙棘人工林雌雄比例平均为1:2.6;低龄时雄株比例很高,其数量甚至可达雌株的10倍;而在5~8年生时,雌雄比例变化渐趋平缓,基本上在1:2左右波动;冲积土、风沙土(盖沙黄土)、黄土基质上生长的沙棘人工林,其雌雄比例约为1:2.2~2.4,而砒砂岩上的沙棘雌雄比例为1:3.4。严酷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是当地人工林中雄株比例明显居多的主要原因。以采果为主要经营目标的“经济型”或“生态经济型”沙棘林,应当建立在生态条件相对较好的沟谷川滩地段,适度追求经济效益;条件严酷立地应当建设“生态型”沙棘林,采取切实措施加以保护,充分发挥其水土保持、涵养水源和防风固沙等效益。
- 胡建忠杜文嫣郭海殷丽强刘丽颖何京亮郭建英夏博
- 关键词:砒砂岩沙棘人工林雌雄比例
- 德国野生小果的机械化采收
- 2008年
- 夏博刘丽颖E. TriquartT. Rocksch
- 关键词:机械化采收沙棘果实小果营养成分含量药品生产采收技术
- 砒砂岩区沙棘群落根系层的垂直分布规律被引量:4
- 2011年
- 砒砂岩区沙棘根系的根质量、根长、根数等参数,在从土表向下面深层延伸的过程中,一般先是由少到多,急剧增加;然后再由多到少,慢慢递减。计入沙棘林下侵入的草本层根系后,即沙棘群落根系随土深的空间分布可用CUBIC和INVERSE两类模型很好地表示。沙棘群落根系主要分布在0—50cm的表土层中。这种规律既有利于沙棘群落吸收季节性降水渗漏水分和地表径流补给水分,对维持沙棘群落生长起着重要促进作用,也有利于对面蚀、沟蚀的防治,有效减少入河泥沙。
- 胡建忠刘丽颖殷丽强郭海杜文嫣
- 关键词:砒砂岩沙棘人工群落根数
- 砒砂岩区沙棘定植株与萌蘖株生长指标间的关联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砒砂岩区为中国自然生态环境最为恶劣的地区之一。多年来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均证明,沙棘为适应这一地区的最佳先锋植物。2~8a沙棘定植株的平均高、地径分别与萌蘖株高、冠幅间存在着较好的正相关关系;中等盖度(40%~70%)的沙棘人工林分,其萌蘖能力最高。生产实践中可充分利用沙棘萌蘖性能强的优势,有效降低种植密度,减少种植成本,实现砒砂岩区快速、经济、高效恢复植被的目的。
- 胡建忠殷丽强郭海杜文嫣刘丽颖何京亮郭建英夏博
- 关键词:砒砂岩沙棘
- 砒砂岩区沙棘根瘤分布特征被引量:3
- 2010年
- 对具有结瘤特性的沙棘在砒砂岩区的根瘤分布研究表明,2~8年林龄的沙棘人工林分,其单株平均结瘤量为18.4g,最高可达75.3g;根瘤在10~30cm土层分布最多;4~6年林龄沙棘地下结有更多根瘤;砒砂岩沟坡沙棘林地单株平均根瘤重达18.8g,分别是盖土沟坡与盖沙土梁峁顶中的2、3倍;其根系粗度与根瘤重量呈正比,根系越粗,其上着生的根瘤越重。沙棘能够在裸露砒砂岩区结瘤的特性,为治理砒砂岩区环境提供了更好的物质基础。
- 胡建忠刘丽颖殷丽强
- 关键词:沙棘根瘤
- 砒砂岩区沙棘人工林的萌蘖能力被引量:10
- 2009年
- 为了达到快速治理砒砂岩区的目的,采用标准地调查方法,对内蒙古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准格尔召镇近年来营造的不同林龄沙棘林萌蘖能力进行研究,以期对沙棘种植的设计、施工以及管理等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沙棘具有极强的萌蘖性能,定植株2-8 a的沙棘人工林分,其萌蘖能力为0.2万-8.0万株/hm^2;沙棘萌蘖能力随林龄的变化,在2-4 a逐渐增加,5-6 a时达到最高,之后7-8 a又逐步下降;萌蘖能力以水、肥等条件最好的沟谷地川滩地最高,平均可达2.1万株/hm^2;不同立地条件类型间,萌蘖能力相差超过1倍;中等盖度(40%-70%)的沙棘人工林分,其萌蘖能力最高。生产实践中可充分利用沙棘萌蘖能力强的优势,适度降低种植密度,有效减少苗木和种植成本,从而实现砒砂岩区快速、经济、高效恢复植被、根治严重水土流失的目的。
- 胡建忠杜文嫣殷丽强郭海刘丽颖何京亮郭建英夏博
- 关键词:砒砂岩沙棘人工林萌蘖
- 民勤绿洲外围不同林龄人工梭梭林的土壤水分特征被引量:28
- 2011年
- 2009年6月到9月,每月中旬在民勤绿洲边缘不同林龄(2 a,5 a,10 a,20 a,30 a)的人工梭梭林内测试不同深度(20 cm,30 cm,50 cm,100 cm,150 cm和200 cm)的土壤含水量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龄的梭梭林内土壤含水量与时间和深度有关。土壤表层含水量主要受自然降雨控制,8月底发生比较大的自然降雨后,9月不同林龄梭梭林内20 cm和30 cm的含水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月。土壤50 cm以下的含水量比较稳定,当降雨少,土壤表层含水量低时,可以作为梭梭利用的水分来源。在7月和8月,5 a梭梭林内土壤含水量最低,表明梭梭对土壤水分的消耗最多,栽植密度过大,因此,需要间伐减少植株数量才能维持其稳定性。
- 朱雅娟贾志清刘丽颖刘海涛
- 关键词:土壤含水量土壤深度
- 高寒沙区植被恢复过程中表层土壤因子的变化规律被引量:11
- 2011年
- 对青海沙珠玉地区人工植被恢复过程中表层土壤因子性状的研究表明:人工植被恢复对干旱区土壤有很好的改良效果。随着流动沙丘被固定,土壤逐渐出现结皮层,颗粒组成中砂粒质量分数逐渐降低,粉粒质量分数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逐渐增加,pH值有降低的趋势。由线性回归分析可看出,表层土壤中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与砂粒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而与粉粒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干旱沙区的土壤要恢复到自然的水平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对于荒漠化地区土壤保护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 刘君梅王学全刘丽颖杨德福
- 关键词:植被恢复土壤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