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艳

作品数:81 被引量:147H指数:7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0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28篇心房
  • 26篇电图
  • 26篇房颤
  • 25篇心电
  • 25篇心电图
  • 23篇心房颤动
  • 13篇心肌
  • 11篇心律
  • 9篇心律失常
  • 9篇心脏
  • 8篇心血管
  • 8篇血管
  • 7篇起搏
  • 6篇慢性
  • 5篇心耳
  • 5篇心血管疾病
  • 5篇血管疾病
  • 5篇血压
  • 5篇综合征
  • 5篇微电极阵列

机构

  • 65篇新疆维吾尔自...
  • 17篇新疆医科大学...
  • 15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新疆煤矿总医...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宁德市医院

作者

  • 79篇冯艳
  • 17篇侯月梅
  • 12篇于付生
  • 12篇张彦
  • 11篇孙娟
  • 8篇赵嵘
  • 8篇张玲
  • 6篇蔡晓玉
  • 6篇宋伟
  • 6篇马艳红
  • 4篇娜仁花
  • 4篇侯秀丽
  • 3篇贾邢倩
  • 3篇刘政疆
  • 3篇张岩
  • 2篇阿米娜·艾海...
  • 2篇杨新
  • 2篇高峰
  • 2篇滕化民
  • 2篇王璐

传媒

  • 16篇实用心电学杂...
  • 7篇临床心电学杂...
  • 4篇中华心血管病...
  • 3篇新疆医科大学...
  • 3篇心血管病学进...
  • 3篇中国心血管病...
  • 3篇中华实用诊断...
  • 2篇心电学杂志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心脏起搏...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华精神科杂...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辐射卫生
  • 1篇新疆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年份

  • 3篇2025
  • 13篇2024
  • 6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7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8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0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4
  • 1篇2003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碎裂QRS波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碎裂QRS(f QRS)波相对于病理性Q波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143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根据患者心电图f QRS波及病理性Q波不同,分为无f QRS波及Q波组(A组)、有Q波无f QRS波组(B组)、有f QRS波无Q波组(C组)、有f RQS波及Q波组(D组)。比较四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及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C组和D组的Ⅲ级、ⅣA级、ⅣB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A组及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D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中,f QRS波是心电图检查有利的线索,是预测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可靠标志,是全因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子。
赵嵘张晨禹冯艳
关键词:陈旧性心肌梗死碎裂QRS波室性心律失常
慢性应激大鼠抑郁模型心肌纤维化改变及场电位变化的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的心脏局部组织的病理及场电位变化。方法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20只,体质量180~250g,随机分为抑郁组(10只)和对照组(10只)。用Cronli方法建立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并对抑郁组大鼠在慢性应激前后进行糖水消耗试验和旷场行为测试。应用微电极阵记录技术观察大鼠的心率、心房及心室肌组织局部场电位时程(fAPD)的变化规律及左心室心尖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Massion染色。结果(1)抑郁组大鼠慢性应激后心率[(107±18)次/min]显著高于对照组[(99±9)次/min]、心房肌组织fAPD[(83.1±4.6)ms]显著长于对照组[(45.8±3.7)ms],场电位离散度[(628±90)ms]大于对照组[(349±69)ms];(2)抑郁组心室肌局灶性炎症细胞浸润,心肌纤维间质胶原纤维增生。结论慢性应激大鼠抑郁模型心率、心房组织fAPD及其离散度的改变,是慢性应激致大鼠心肌炎症及心肌纤维化进而增加心肌组织电兴奋的离散度,这可能慢性抑郁性心律失常的基础。
侯月梅刘政疆孙娟张彦冯艳
关键词:抑郁微电极动作电位心肌疾病
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心电图Q-T离散度的影响
2021年
分析化疗药物对心脏损伤的心电图Q-T离散度(Q-Td)、校正后的Q-T离散度(Q-Tcd)等带来的影响。方法:对化疗后心电图发生ST-T改变者设定为观察组,化疗后心电图未发生ST-T改变着设定为对照组,各40例,对比两组化疗前后心电图Q-Td和Q-Tcd的变化情况。结果:在化疗前,两组的心电图Q-Td和Q-Tcd对比无差异(P>0.05);在化疗后,实验组的Q-Td和Q-Tcd值均得到有所增加(P<0.05),不过,对照组在化疗前与、化疗后的数据对比上无差异(P>0.05)。结论:在化疗中导致ST-T改变说明化疗前病患或许存在冠状动脉病变,或者冠状动脉储备能力差,对于这一类病患来说,其Q-Td大大增加,这代表着恶性心律失常或不良心脏风险的发生概率大大提升,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印纹源吴梅古丽尼格尔·吾布力冯艳
关键词:化疗恶性肿瘤离散度
90岁及以上患者异常心电图特征的性别差异分析
2024年
目的 探讨90岁及以上老年人异常心电图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4例年龄为90岁及以上患者的住院资料,将患者按性别分为两组(男114例、女90例),对比并分析两组间基础临床资料、空腹血糖、血脂、肝肾功能、B型脑钠肽、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女性组入院时的收缩压和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男性组(P<0.05),男性组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显著高于女性组(P<0.05)。在76.5%的人群中可观察到窦性心律;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按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ST-T改变(46.1%)、房性早搏(22.1%)、一度房室阻滞(22.1%)、右束支阻滞(19.6%)和心房颤动(13.7%)。男性组心房扑动、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右束支阻滞、一度房室阻滞、左前分支阻滞的检出率均高于女性组。结论 在年龄90岁及以上的住院患者中,心电图异常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ST-T改变、房性早搏、一度房室阻滞、右束支阻滞和心房颤动。这些异常心电图特征在不同性别间的分布存在差异。
穆耶赛尔·麦麦提明刘惠娟王芳丽冯艳
关键词:高龄心电图心房颤动心律失常
应用微电极阵列技术检测持续快速起搏左心耳8周犬的心肌电生理特征
冯艳侯月梅
7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心率变异性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 探讨持续性房颤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变化,分析其在基础心脏疾病伴房颤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70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房颤组,70例为正常对照组.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检测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进一步将70例房颤患者分为孤立性房颤10例,冠心病伴房颤2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伴房颤25例,心衰伴房颤14例.所有房颤患者均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24h HRV时域分析指标.结果 房颤患者HRV时域分析较正常对照组下降(P<0.01).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慢性心衰伴房颤患者HRV时域分析指标较孤立性房颤患者明显降低(P<0.01).结论 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慢性心衰、伴房颤患者HRV降低,即自主神经对心脏的调节能力减弱.HRV可作为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衰伴房颤患者的无创性预测指标.
冯艳王璐孙娟
关键词:持续性房颤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高血压性心脏病
基于心电网络系统的动态心电图危急值临床分析及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危急值报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69053例,共检出有危急值报告的患者376例。回顾性分析检出的动态心电图危急值,总结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结果376例动态心电图危急值报告患者中有门诊患者65例,住院患者311例;动态心电图危急值报告通常出现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在5大类动态心电图危急值中,以急性冠脉综合征及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在13小类动态心电图危急值中,以疑似心肌缺血或损伤、3~5 s的长PP间期发生率最高。男性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严重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女性患者,女性患者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QT间期显著延长的发生率高于男性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3小类动态心电图危急值报告主要来源科室是门诊和神经内科(住院)。结论动态心电图危急值多见于60岁以上人群,且男性与女性患者的危急值情况存在差异,建议针对不同性别的患者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还需密切关注门诊和神经内科两个科室患者的心电图变化。
冯艳麦五久代·吐尔逊阿尔祖古丽·麦麦提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缓慢性心律失常
微电极阵列芯片技术在抑郁大鼠胸1~5脊髓与心脏组织场电位变化的应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用微电极阵列芯片技术(MEA)研究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的胸1~5脊髓和心脏局部组织的场电位变化。方法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抑郁组(n=10)和对照组(n=10)。用Cronli方法建立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观察模型的心功能、心律失常发生、大鼠胸1~5脊髓、心房及心室肌组织局部的场电位时程(FAPD)变化规律和HE、Massion染色、电镜检查心脏病理和结构的变化。结果抑郁组大鼠在慢性应激3周后,体表心电图P波从(25.43±3.38)ms增加到(35.09±7.92)ms,QT间期从(81.93±16.35)ms增加到(114.64±35.08)ms(P〈0.01),并出现房性早搏(n=2)、室性早搏(n=3)。抑郁组慢性应激后胸1—5脊髓神经FAPD延长和频率适应性降低[500mV刺激时,FAPD为(144.25±32.63)ms,1000mV刺激时为(152.38±30.86)ms,P〉0.05];抑郁组心房肌组织FAPD为(83.14±4.61)ms,FAPD离散度(FAPDd)为(628.25±90.01)ms,显著长于对照组FAPD(45.76±3.66)ms及FAPDd(348.67±69.42)ms(P〈0.05)。抑郁组大鼠心肌细胞体积增大,排列较紊乱,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和心肌细胞间质胶原纤维增生。结论慢性应激抑郁出现胸1—5脊髓FAPD延长和房性及室性心律失常,其病理基础为心肌细胞炎性浸润和心肌纤维化,电生理变化基础为心房组织FAPD延长和FADPd增加。提示交感通路激活和电传导异常介导了慢性应激抑郁时心律失常的发生。
侯月梅刘政疆马晓洁孙娟冯艳
关键词:微电极
微电极阵列技术检测犬左心耳心肌电生理特征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微电极阵列(microelectrode arrays,MEA)技术检测犬心房电生理特征的价值。方法健康比格犬1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起搏组各7只,假手术组植入起搏器不起搏,起搏组植入起搏器持续起搏左心耳;8周后开胸取出2组心脏,剪取左心耳立即切片(厚度500μm),将标本固定在MEA记录系统,记录2组左心耳组织的场电位波形、场电位时程改变及电激动的传导并进行比较。结果 14只实验犬均成功植入埋藏式动物实验用高频起搏器(400次/min);起搏组连续起搏期间,心电图监测可见起搏器信号,起搏器工作正常,并可见典型心房颤动改变;MEA记录系统显示,2组左心耳场电位形态与倒置心房肌动作电位的膜电位曲线相似;假手术组场电位时程((192.14±15.49)ms)高于起搏组((164.29±7.87)ms)(P<0.01);假手术组电激动传导顺序从左至右、左下至右上向外周缓慢递减传导,传导过程中场电位信号电压逐渐递减;起搏组电激动传导顺序总体趋势与假手术组一致,向外周传导,但在传导过程中电压逐渐降低的梯度样改变消失。结论 MEA技术可用于研究心房电生理特性。
冯艳孙娟于付生张彦侯月梅
关键词:心房颤动
脑出血89例心电图改变分析
2010年
卢永萍冯艳肖杜华
关键词:心电描记术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