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3篇手术
  • 2篇动脉瓣
  • 2篇主动脉
  • 2篇主动脉瓣
  • 2篇外科
  • 2篇肺动脉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相关
  • 1篇动脉旁路
  • 1篇动脉旁路移植
  • 1篇动脉旁路移植...
  • 1篇动脉栓塞
  • 1篇动脉血
  • 1篇动脉血栓
  • 1篇对心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畸形
  • 1篇心脏

机构

  • 8篇郑州大学第一...

作者

  • 8篇冯德广
  • 4篇李莉
  • 2篇张涛
  • 2篇徐敬
  • 2篇赵晖
  • 2篇刘光辉
  • 2篇张真真
  • 2篇张驰
  • 1篇任建庄
  • 1篇刘绍霞
  • 1篇顾月
  • 1篇谢周良
  • 1篇刘超
  • 1篇张文广
  • 1篇苏刚
  • 1篇韩新巍
  • 1篇刘红
  • 1篇王峰
  • 1篇宋燕
  • 1篇杨海波

传媒

  • 2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世界临床药物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临床医学进展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二尖瓣生物瓣毁损行介入瓣中瓣的早期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总结生物瓣毁损患者行介入二尖瓣瓣中瓣手术的经验和早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介入瓣中瓣手术治疗二尖瓣生物瓣毁损的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9例患者中,既往置换Medtronic HancockⅡ瓣膜5例,Edwards Perimount瓣膜1例,佰仁思生物瓣膜1例,St Jude Medical Epic瓣膜12例。瓣膜型号25号10例,27号7例,29号2例。手术于杂交手术室完成,在X线透视及TEE检测下经心尖途径或经股静脉-房间隔途径,将压缩的介入瓣膜在导丝引导下植入二尖瓣生物瓣内。19例患者均成功经心尖入路或经房间隔入路完成介入二尖瓣瓣中瓣植入术。1例术后8 h内发生活动性出血,1例术后随访2年后死亡,其余17例患者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完成全部随访,NYHA心功能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二尖瓣均无反流,峰值流速[(1.81±0.36) m/s vs (2.61±0.49) m/s,P<0.05]及平均跨瓣压差[(6.1±2.3) mmHg vs(12.5±5.9) mmHg, 1 mmHg=0.133 kPa,P<0.05]明显下降。结论:对于外科手术高风险或禁忌患者,介入瓣中瓣技术治疗二尖瓣生物瓣毁损可获得良好的早期效果。
刘光辉冯德广王佳祥林彬连博文张言芝张涛张真真李莉杨晓卫
关键词:二尖瓣微创介入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气管狭窄的外科治疗被引量:5
2011年
部分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病儿合并气管、支气管狭窄,心脏手术后的呼吸道管理困难,影响预后,甚至直接导致围手术期死亡。2005年2月至2010年2月,我们共收治合并有气管狭窄的先天性心脏病病儿6例,手术矫治心内畸形同期矫治气管狭窄,现总结报道如下。
葛振伟赵文增刘超苏刚谢周良冯德广程兆云
关键词:支气管狭窄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手术矫治心脏手术后
CRP、sICAM-1、Lp-PLA2、RBP4与AS的相关性及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9
2019年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及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60例为CHD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7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40例、另选40例健康对象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CRP、sICAM-1、Lp-PLA2、RBP4及一般生化指标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HD组和对照组的血清sICAM-1、RBP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的血清CRP、Lp-PLA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AP、UAP、AMI患者的血清sICAM-1、RBP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UAP、AMI患者的血清CRP、Lp-PLA2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冠状动脉(冠脉)病变支数患者的血清sICAM-1、RBP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双支、三支患者的血清CRP、Lp-PLA2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的血清CRP、Lp-PLA2与患者Gensini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CRP、Lp-PLA2对于诊断冠心病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同时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具有相关性。
林彬徐敬王佳祥李莉赵晖冯德广
关键词: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视黄醇结合蛋白4
应用多层螺旋CT评价升主动脉延长与近端主动脉整体形态相关变化的联系
2021年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TAVR术前升主动脉延长与近端主动脉整体形态相关变化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1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比较患者TAVR术前近端主动脉的结构解剖,重点观察了其延长、扩张、倾斜、旋转、主动脉瓣功能。结果 (1)TAVR延长(+)组主动脉近端在延长(P<0.001)、扩张(P=0.012)、倾斜(P<0.001)数据高于TAVR延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VR延长(+)组升主动(P=0.009)、窦管交界径(P=0.045)、主动脉窦部凹陷指数(P=0.043)数据高于TAVR组延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TAVR组延长(+)组Valsalva窦(P=0.465)、虚拟瓣环(P=0.601)与TAVR组延长(-)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一名患有重度主动脉狭窄的老年人,升主动脉的延长与近端主动脉的扩张相关(r=0.382,P=0.013)。升主动脉的延长与向右倾(r=0.729,P<0.001)显著相关。升主动脉的延长与顺时针旋转相关(r=0.468,P=0.032)。结论在老年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升主动脉的延长与主动脉窦部水平以上的主动脉扩张有关,而Valsalva窦或虚拟瓣环的扩张无关。升主动脉的延长还与近端主动脉向右倾斜、顺时针旋转相关。
张驰林彬王峰顾月李珍连博文刘耀恺李莉张涛冯德广
关键词:升主动脉
国产新型肺动脉血栓取出装置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2023年
目的探讨国产新型Tendvia^(TM)肺动脉血栓取出装置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APE)中高危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单臂、单中心临床试验,于2022年2月1日至10月31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纳入APE中高危患者24例,均使用Tendvia^(TM)肺动脉血栓取出系统接受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PMT)治疗。疗效主要指标为基线至术后48 h右心室/左心室比值(RV/LV)的下降值,次要指标包括手术成功率、平均肺动脉压(mPAP)、动脉血氧分压(PaO_(2))及术后即刻的靶血管血栓清除率;安全性评价包括手术即刻、随访过程中PMT相关并发症及48 h内与器械相关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合检验比较APE患者PMT治疗前后的变化,评估Tendvia^(TM)肺动脉血栓取出系统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24例受试者采用Tendvia^(TM)装置行PMT的手术成功率为100%,手术前后RV/LV比值分别为1.19±0.25、0.82±0.16,术后48 h RV/LV较术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03,P<0.001);手术前后mPAP分别为(31.09±6.09)、(25.91±4.36)mmHg,术后mPAP较术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73,P<0.001);手术前后PaO_(2)分别为(74.66±11.28)、(88.01±10.57)mmHg,PaO_(2)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8,P<0.001)。血栓清除率为68.17%±22.66%,其中血栓清除率Ⅱ级以上21例(87.5%)。1例患者术中出现咯血,保守治疗后咯血消失,48 h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17%(1/24),无器械相关死亡,无全因死亡。结论国产Tendvia^(TM)肺动脉血栓取出系统治疗中高危APE患者安全有效,可以即刻清除肺动脉血栓,为APE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张文广陈鹏飞张萌帆刘红刘绍霞杨海波宋燕冯德广任建庄韩新巍
关键词:肺栓塞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围手术期使用硝酸异山梨酯与硝酸甘油的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围手术期使用硝酸异山梨酯与硝酸甘油的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3月我院接诊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使用硝酸甘油治疗,观察组采用硝酸异山梨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收缩末期内径(LVESD)、肌钙蛋白I(c 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记录两组患者正常心肌百分比、室壁运动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的70.00%(P <0.01)。治疗后,两组患者LVEDD、LVESD均较治疗前下降,LVEF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P <0.01),LVEF高于对照组(P <0.01);治疗后,两组患者cTnI、CK-MB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5);且观察组cTnI、CK-M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1);治疗后,观察组正常心肌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室壁运动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P <0.05)。结论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围手术期采用硝酸异山梨酯较硝酸甘油效果更加显著,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与运用。
林彬徐敬王佳祥李莉赵晖冯德广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硝酸异山梨酯硝酸甘油
肺动脉肉瘤复发再次手术切除1例并文献复习
2022年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肺动脉肉瘤的认识,为其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1名肺动脉肉瘤术后肿瘤局部复发的患者进行病例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再次开胸行肺动脉肿瘤切除伴肺血管壁重建术,术后规律放化疗,6个月随访期间症状较前明显缓解,复查暂无迹象表明疾病进展。结论:对于肺动脉肉瘤复发患者且放化疗无效的患者,再次手术切除早期仍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可延长患者生存期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刘光辉张驰张言芝张真真王佳祥冯德广
关键词:肺动脉肉瘤肿瘤复发二次手术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1年
目的探讨高龄(年龄>65岁)主动脉病变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 TAVI)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以及术后并发症及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TAVI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19例。观察终点包括全因死亡、瓣膜反流、出血(血红蛋白水平较术前下降>25%)、急性肾功能损伤(血肌酐水平较术前升高>50%)、心脏传导异常(房室传导阻滞、束支阻滞)等。结果入选19例TAVI患者,男性10例,女性9例,年龄在65~85岁之间,平均年龄(72.9±7.3)岁,平均主动脉瓣跨瓣压差(52.4±8.4)mm Hg, 19例患者均成功完成经导管人工主动脉瓣植入术,其中9例经心尖入路置入,10例经股动脉入路置入。术后平均主动脉瓣跨瓣压差下降至(8.9±3.5)mm Hg(P<0.05)。住院期间无死亡事件,常见并发症有:4例瓣周漏(21%),6例新发心律失常(31%),2例出血事件(11%),3例急性肾损伤(16%)。术后4例为瓣周漏,均为轻度。6例术后新发心律失常:其中2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置入永久起搏器,1例术后新发房颤,1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2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与术前相比,经心尖组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下降达峰,经股动脉组术后第2天血红蛋白下降达峰,2例患者血红蛋白下降>25%,给予输血支持。肌酐在术后第2天达峰,其中2例患者出现急性肾损害(肌酐水平升高>50%)。结论 TAVI治疗高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手术方式是可行的,但术后新发心律失常、出血、瓣膜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提示围术期需严密监测患者,尽早发现并积极处理并发症。
刘燿恺冯德广王佳祥王锋连博文
关键词:TAVI外科瓣周漏肾功能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