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平
- 作品数:14 被引量:138H指数:6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面向价值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与使命
- 2010年
- 通过"真"而诉说善、诉说美、诉说"价值/好",是哲学在人类生活中本真的存在方式。立足人类生活实践、面向人类生活的重大价值问题、变革世界,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应该将困扰当今中国人生活和中国社会发展的"中国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建构以价值问题为核心的哲学研究范式,从而为改善中国人的生活、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服务。
- 冯平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
- 哲学的价值论转向
- <正> 就其实质而言,“哲学的转向”包含三种含义。一,是指哲学研究中的某一问题被突显为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二,是指被突显的这一问题为其他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三,也是最深层的,是指一种哲学研究价值取向、立场和方法...
- 冯平
- 关键词:价值哲学哲学转向
- 文献传递
- 分析进路伦理学的意义:为摩尔辩护
- 2017年
- 摩尔伦理学引人质疑之点集中在:关于“善”是不可定义的、对“自然主义的谬误”的批判,以及当他自己言说“理想事物”时而被认为的“分析路向的不彻底性”。“善”是不可定义的,是摩尔《伦理学原理》和《伦理学》中最重要、也是最受质疑的观点。摩尔对“自然主义的谬误”的批判和他对理想事物的阐述都必须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得到理解。
- 冯平
- 关键词:《伦理学原理》《伦理学》不彻底性
- 中国价值论研究范式的现状与转型被引量:6
- 2014年
- 中国的价值论研究与改革开放息息相关,它既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是改革开放的一种促进力量。但最近几年,中国价值论研究者对价值论研究的现状普遍感到不满,大家都在努力寻找突破目前研究瓶颈的方式。本文即希冀对中国价值论研究者最为关心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些问题的关键是:中国价值论研究如何才能获得新的生命力,如何才能重新确立新的起点。笔者认为,中国价值论前三十多年的研究,其基本范式属于“元价值论”或“形式价值论”。所谓“元价值论”指的是对“价值”、
- 冯平
- 关键词:价值论范式
- 关于价值哲学与价值科学的思考被引量:11
- 2006年
- “价值”概念像一只随时间推移而逐渐鼓起来的麻袋,许多内容都只是后来才被装进去的。价值问题以不同的方式成为哲学研究的主题,哲学家们从不同的视角去研究价值问题,由此形成了当代哲学“价值论转向”的三种分支方向或表现形态,它们都只是“价值哲学”而非“价值科学”。价值问题既是哲学问题同时也是科学问题,光有关于价值的形而上的哲学层面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关于价值的形而下的科学层面的研究。作为人类理性智慧把握价值问题的不同方式,这两种研究各有其适用范围,价值哲学与价值科学的齐头并进及彼此互补,将是价值研究真正走向成熟的标志。
- 赖金良冯平
- 关键词:价值哲学
- 分析进路伦理学的意义——为摩尔辩护被引量:1
- 2016年
- 20世纪是一个虚无主义的世纪,是一个价值颠覆的世纪,是一个被相对主义的酸所溶解、且一直将这些漫延到21世纪的世纪。分析进路的伦理学就诞生于这个人类精神世纪遭遇几千年之未有之大变局的开端。不是分析进路的伦理学造就了精神世界的碎片化,而是社会结构的金字塔的颠覆带来了精神世界金字塔的坍塌。分析进路的伦理学不过是适应由这种颠覆和坍塌而催生的一个民主化、平等化、个体主体化世界的一种新型的伦理学。
- 冯平
- 关键词:伦理学家下定义伦理学原理语言分析伦理学理论
- 价值判断的可证实性——杜威对逻辑实证主义反价值理论的批判被引量:15
- 2006年
- 经验主义是逻辑实证主义和杜威哲学的共同前提。“可证实性原则”是经验主义关于陈述、判断之意义标准的表达。逻辑实证主义根据“可证实性原则”斥逐价值问题;杜威在认可“可证实性原则”的前提下,从“价值表达的可证实性”、“情感、欲望的可证实性”、“评价判断的可证实性”三个方面证明了价值判断的可证实性,从而捍卫了哲学研究价值问题的合法性。
- 冯平
- 关键词:情感情境
- 价值判断是一种实践判断——杜威实验主义价值论的核心命题被引量:11
- 2019年
- 在杜威长达四十余年的价值问题研究中,他发表于1915年的《实践判断的逻辑》一文最为重要。可以将杜威的这篇论文视为杜威实验主义价值论的纲领,将"价值判断是实践判断的一种实例"视为杜威实验主义价值论的核心命题。杜威认为,实践判断是一种关于"要做什么和要做到什么?"的判断,由"要做什么和要做到什么?"为中心所形成的一系列内容,构成了实践判断不同于其他判断形式的独特论题。作为实践判断的一种实例,价值判断不是对已然事实的阐释,而是对将要采取的行动的判断。价值并不是预先所予的,而是由将要采取的行动所创造的;价值以价值判断为条件并随价值判断的变化而变化。评价意味着将行为模式从对一种行动的直接接受和欢迎,转换成对这种行动的怀疑与考察。只有在对一个过程的延续和终止产生质疑的时候,评价才会发生;评价是关于做什么的判断;评价标准是在反思性评价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确定的,不能将评价标准当作支配评价过程的一种现成的东西。
- 冯平
- “复杂现代性”框架下的核心价值建构被引量:84
- 2013年
- 中国正处于"现代化运动与中华文明复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民族国家与全球化趋势"三大张力之中。这三大张力彰显出确立中国未来发展方向所面临的三大难题,是我们认清中国在当代世界历史中的位置,把握中国发展的历史趋势的思想坐标。为解决难题,需要建立"复杂现代性"理念,并以此作为分析中国面临挑战的分析框架和探寻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方法论原则。同时,需要建立与"复杂现代性"相应的思维方式,构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
- 冯平汪行福王金林孙向晨徐洪兴邓安庆徐洪兴
- 中国文化传统在当代中国核心价值中的位置被引量:1
- 2015年
- 在国际国内风云变幻、价值观复杂多样的环境中,中国文化 传统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在当代中国核心价值的构建中,中国文化传统有着相当于母体根基的作用.
- 冯平
- 关键词: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