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叔初
- 作品数:101 被引量:760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 液-液旋流分离器性能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被引量:1
- 2001年
- 通过对用于油水分离的液 液水力旋流分离器的性能进行分析 ,得出影响其性能的主要因素为效率、能耗、底流口含油浓度、溢流口的含水率、分割粒径和流量调节比。同时还提出了一种新的旋流分离器性能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并应用该模型对三种结构的旋流分离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该方法准确可行 。
- 张劲松李玉星冯叔初
- 关键词:数学模型
- 高气油比混输管路水力计算模型的比较被引量:18
- 2001年
- 在气液两相流研究中,管道的压降计算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在常用的多相混输计算软件中,有多种水力学计算模型,适用于不同流型的水力计算。对于高气油比混输管道,利用锦州20—2凝析气田和上海—平湖气田的实际生产数据,对混输管路水力计算的参数进行了研究分析,筛选出了用于压降计算的模型方程BBME、MBE和DE,并对多相混输管道压降与流量的关系作了讨论。
- 李玉星冯叔初舒军星
- 关键词:高气油比多相流混输管道水力计算模型
- 基于槽式孔板的凝析天然气计量技术被引量:8
- 2006年
- 介绍了一种新型气液两相流量传感器———槽式孔板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凝析天然气计量技术研究。结合实验数据和理论模型详细分析了影响槽式孔板两相压降倍率的各种因素,利用曲面拟合技术给出了传感器两相压降倍率与压力、气体富劳德准数、Lockhart-Martinelli参数之间的相关式,该相关式计算精度可以满足生产计量的精度要求,为低含液率的凝析天然气流量计研制奠定了基础。
- 耿艳峰冯叔初郑金吾李玉星
- 关键词:槽式孔板凝析天然气曲面拟合
- 多相混输管路清管技术研究被引量:18
- 2002年
- 简要介绍了混输管路清管实验装置、数据采集系统和实验方法 ,得到了清管时的集液量、清管时间和压力流量等参数。讨论了混输管路清管时间的影响因素 ,分析了清管过程中起点和终点压力、流量的变化规律 ,并将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作了比较 ;
- 李玉星寇杰唐建峰冯叔初
- 关键词:油气输送
- 海底长距离管道输气动态监测研究
- 冯叔初李玉星曹学文等
- 1993年11月底,石油大学(华东)和上海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针对“海底长距离管道输气动态监测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内容进行了磋商。决定由石油大学(华东)油气集输研究室开发出平湖至上海长距离天然气管道的工艺计算模拟软件,能动态...
- 关键词:
- 关键词:动态监测油气集输模拟计算
- 国外多相混输泵的研制情况
- 1992年
- 多相混输泵的开发将使油田油气集输系统的布局和集输流程产生革命性的变化,并大量缩减开采油田的建设和经营费用,是油田地面工程技术人员十分关注的大事。作者在对大量国外近期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撰写本文,以飨读者。
- 冯叔初龚池华曹学文
- 关键词:矿场设备输油泵多相混输
- 油气混输管线的瞬态过程分析被引量:1
- 2002年
- 在油气两相集输管线中 ,常发生瞬态变化过程 ,瞬态两相流的研究对两相流管线的优化设计和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简单介绍了均相流模型、两相流模型、漂移流动模型、无压波模型和简化模型等瞬态流动模型的特点。以压力波和孔隙率波的传播为例对瞬态过程作了简要分析后 ,讨论了流量变化引发的瞬态效应 ,增加气相流量 ,压力突增 ,其峰值超过最终稳态压力值 ;减小气相流量 ,压力突降 ,最低压力小于终态压力 ;而改变液体流量时管线压力变化较平缓。最后分析了瞬态模型应用于油气混输管线需要考虑的问题。
- 江延明李玉星冯叔初
- 关键词:瞬态过程油气集输输油管道两相流数值模拟
- 国外部分长距离混输管道调研被引量:3
- 1996年
- 本文介绍了北海油气田生产中三条长距离天然气/凝析液混输管道(Flag管道、CATS管道和Frigg管道)、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管道、澳大利亚Silver Springs两相流管道、澳大利亚南部Marlin、Barracouta的温天然气管道和美国墨西哥湾MOPS管道等长距离油气混输管道的基本情况,及其管理和液塞处理的方法。
- 李自力冯叔初
- 关键词:混输管道天然气凝析液油气田集输系统
- 气液两相分层流动相间结构稳定性分析被引量:11
- 1996年
- 利用线性稳定理论.对气液两相分层流动模型进行了严格的理论分析.模型中考虑液相粘度的影响,得到了用于判断分层流气液相间结构稳定性的准则。此准则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粘性流体的流型判断,通用性好,并且与泰特尔(Taitel)准则进行了比较。由于该分层流稳定性判别准则充分考虑了粘度影响,因而更适用于油气混输管道的计算,并可将其作为判断从分层流向其它流型转化的依据,为更准确地选择混相输送模型方程提供了更可靠的准则关系式。
- 李玉星冯叔初严大凡
- 关键词:两相流动分层流油气集输油气混输管道
- 湿天然气输送管道流体组成分布规律研究被引量:2
- 1998年
- 在湿天然气管输工艺计算中,沿线不同管段流体组成的分布规律是个有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认为管段持液率不同及相间滑脱是管段流体组成变化的两个原因。由于气液两相流管道一般存在相间滑脱现象,所以稳态工况下各管段组成也是变化的。通过建立计算管段内沿线组成变化的模型方程,对持液率进行了分析计算,指出持液率的变化取决于湿天然气组成、输送压力、温度和管段倾角。讨论了管段内流体组成的变化对气液相流速、温度分布和压力的影响,流体组成变化对沿线液体相速度分布有较大影响,而对压力、温降计算影响很小,并通过算例予以验证。
- 李玉星冯叔初
- 关键词:凝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