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俊燕
- 作品数:22 被引量:100H指数:5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血清25(OH)D水平的检测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了解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探讨维生素D水平与ASD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117例新诊断的ASD患儿和109例健康对照儿童进行血清25(OH)D检测,并根据血清25(OH)D水平,将维生素D状况分为正常(〉30 ng/mL)、不足(10-30 ng/mL)和缺乏(〈10 ng/mL),比较两组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结果 ASD患儿25(OH)D水平(19±9 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36±13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SD患儿中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率为89.7%,明显高于对照组(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SD患儿存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有可能是ASD发病的环境/遗传因素。
- 杜琳单玲王冰冯俊燕徐志达贾飞勇
- 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维生素D环境因素儿童
- 维生素D对丙戊酸诱导孤独症大鼠重复行为的影响
- 杜琳单玲王冰冯俊燕贾飞勇
- 维生素D_3联合早期介入丹佛模式治疗幼儿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疗效被引量:22
- 2019年
- 目的探讨维生素D_3(VitD_3)联合早期介入丹佛模式(ESDM)对幼儿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疗效。方法选择102例1~3岁的ASD幼儿为研究对象。按家长意愿分为三组:常规康复组、ESDM组、ESDM+VitD_3组。各组幼儿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进行ASD行为量表(ABC)、ASD评定量表(CARS)评估。结果常规康复组治疗3个月后ABC总分、躯体运动能区、生活自理能区分数均降低(P<0.05)。ESDM组治疗3个月后ABC总分、躯体运动能区、生活自理能区、交往能区、言语能区及CARS总分均降低(P<0.05)。ESDM+VitD_3组治疗3个月后25(OH)D水平明显升高,ABC总分、生活自理能区、感觉能区、交往能区、言语能区及CARS总分均降低(P<0.05)。ESDM组交往能区分数差显著高于常规康复组,ESDM+VitD_3组交往能区分数差高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 ESDM治疗可有效改善ASD幼儿的临床症状,特别针对交往能区相比常规康复疗效显著;ESDM联合VitD_3治疗对ASD幼儿交往能力改善更优,其可能是目前改善ASD幼儿临床症状的最佳方案之一。
- 冯俊燕李洪华单玲王冰贾飞勇杜琳
- 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维生素D3幼儿
- 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9
- 2013年
- 目的探讨超低频经颅磁刺激(TMS)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5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只接受常规的综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治疗组则在综合康复训练的同时,进行超低频TMS治疗。应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和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FMFM)对两组患儿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儿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患儿坐位能区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儿坐位能区、爬与跪能区及GMFM总分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上肢关节活动能力、抓握能力、操作能力的改善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低频TMS可以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
- 冯俊燕贾飞勇姜慧轶李宁李洪华杜琳
- 关键词:痉挛型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儿童
- 维生素D改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行为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近年来,研究发现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是引起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环境因素之一,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补充维生素D治疗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可能性。方法:对我科应用维生素D治疗的1例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因言语发育落后和不听指令来我科就诊,结合患儿的临床症状,根据DSM-IV标准,该患儿确诊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BC,CARS和M-CHAT-R量表用来评估患儿症状的严重程度。血清25(OH)D水平为14.3 ng/ml。给予患儿维生素D肌肉注射和口服共两个月,患儿临床症状好转,疾病严重程度减轻,血清25(OH)D水平升至51.8 ng/ml。结论:补充维生素D有可能改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临床症状。
- 贾飞勇王冰单玲徐志达冯俊燕杜琳
- 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维生素D儿童环境因素
- 一种结合YOLO-MobilenetV3人脸检测的头部姿态估计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结合YOLO‑MobilenetV3人脸检测的头部姿态估计方法,属于机器视觉图像处理领域。构建人脸和人脸关键特征点检测模块,对原始YOLOV3损失函数进行改进,对包含头部姿态的图像预处理,训练改进的YOLO...
- 冯俊燕贾飞勇董涵宇陈小林万园园
- BTBR T^(+)tf/J小鼠:孤独症谱系障碍理想的动物模型被引量:1
- 2014年
-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是一组起源于儿童早期的以社会交往交流障碍和重复刻板的行为和兴趣为主要症状的神经发育性障碍。目前研究表明,ASD存在遗传基础,并在一定的环境诱导下发病,包括母体免疫因素、自身免疫紊乱及自然环境因素等,且存在脑发育的异常。但AS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尚需我们进一步研究。动物模型是评价实验结果的重要依据,确立合适的ASD模型是实验的基础。由于ASD是多因素引起的、可能涉及多种病理机制的疾病,能否选择精准复制ASD病理特征和临床症状的动物模型对ASD的深入研究具有重大意义。BTBR T^(+)tf/J (简称BTBR)小鼠是一种近交系小鼠,它不仅具有ASD的核心症状:社交减少、社交场合中发出的超声波少、重度的重复理毛行为;同时还具备与ASD类似的脑发育异常以及免疫生化指标异常。因此,BTBR小鼠是目前研究自闭症的理想模型,本文就BTBR小鼠与ASD的关系进行总结。
- 王冰杜琳单玲李洪华冯俊燕贾飞勇
- 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动物模型
- 口服布美他尼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的初步研究
-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联合布美他尼治疗对新诊断的孤独症患儿社会交往、言语及非言语交流、兴趣行为的影响,为儿童孤独症的治疗寻求新的治疗方法。方法:60例新诊断的孤独症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8例,单纯接受康复训练,包括...
- 杜琳李洪华姜慧轶李宁冯俊燕贾飞勇
- 关键词:孤独症儿童布美他尼康复训练
- 汉语阅读障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20年
- 阅读障碍是一种脑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往往导致患儿整体成绩不佳,从而对其自尊心、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等多方面都可产生不良影响。与英语等表音文字阅读障碍相比,汉语阅读障碍的研究刚刚起步,评估和干预体系还不完善。本文就汉语阅读障碍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共患病、评估及干预方法进行综述,以便将来在此基础上能建立更加专业的评估及康复体系,帮助阅读障碍患儿实现早期发现、早期评估和早期干预。
- 冯俊燕董涵宇王超贾飞勇
- 关键词:表音文字干预体系师生关系脑神经自尊心
- 以爱丽丝梦游仙境综合征为首发的儿童偏头痛1例
- 2012年
- 患儿,男,13岁。因发作性幻视8年、头痛1年就诊。患儿5岁时出现第一次发作性幻视,在幼儿园上课过程中突然站起,腿及身上发抖,自述看见蛇、鱼和小偷,并有多条蛇缠在躯干和腿上,恐惧、喊叫,并当众脱掉衣服和裤子,不敢走路,持续2 h,回家更换衣裤后缓解。发作后无困倦、嗜睡等现象。到当地医院未予明确诊断及治疗。
- 李宁贾飞勇杜琳姜慧轶李洪华冯俊燕
- 关键词:偏头痛综合征儿童首发梦游发作性发作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