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成仿
- 作品数:18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医科大学校长研究基金首都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基地开放性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 中国共产党80年胜利发展之根本经验
- 2001年
- 中国共产党 80年发展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三大阶段。与时俱进、求实创新是中国共产党
- 储成仿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
- 谭平山对中国革命艰难曲折的探索和追求被引量:2
- 1996年
- 谭平山对中国革命艰难曲折的探索和追求储成仿众所周知,谭平山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较有影响且贡献较大的政治活动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组建过第三党这一史实,我国党史学界有人认为,这是“谭平山从一个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转变为小资产阶级政党的一员”,“这无疑...
- 储成仿
- 关键词:第三党国民党革命统一战线开除党籍中华革命党
- 赶超·均衡·备战——1953—1965年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论析被引量:1
- 2000年
- 1953~ 196 5年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起点 ,先后经历了赶超战略、均衡战略以及备战战略三次大转折。
- 储成仿
- 影响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相关因素探析被引量:5
- 2010年
- 影响我国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氛围、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体系。现在此基础上尝试进行拓展性的探析,认为影响我国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因素可能还与医学生基础阶段课堂课程学习所要接受的信息总量、与医学科学的特殊性、与医学生临床阶段所展示的职业特点、与中国民众长期养成的尊崇权威和顺从既成的社会心理以及与我国学术界对批判性思维学术研究的滞后和教育界对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缺乏训练等有关。
- 储成仿
- 关键词: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 新中国经济赶超战略形成的原因及其经验教训被引量:2
- 2003年
- 新中国工业化思想和工业发展战略的赶超主题的形成 ,首先是基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极端落后。极端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加上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使得新中国工业化思想和工业发展战略的赶超意识在事实上远远强于其他同类国家。实践证明 ,经济建设单凭主观愿望和建设热情是不够的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经济建设和计划工作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 ,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的性质 ,经济建设必须处理好速度与比例、效益的关系。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 ,尤其是弄清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是我国经济建设健康、持续、高效发展的根本前提。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法制化是经济建设健康、持续、高效发展的根本保证。
- 储成仿
- 关键词:新中国
- 刘少奇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两次独立探索被引量:3
- 1998年
- 在老一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中,如同毛泽东一样,刘少奇也是一位富有独立探索精神和富有独到见解的领导人。刘少奇一生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他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独立思考和独立探索。刘少奇探索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历程,党史学界一般认为,其起点是1948年9月他在中央政...
- 储成仿
- 关键词:新中国经济大跃进运动试办托拉斯毛泽东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辉煌进展的根本经验
- 2004年
-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辉煌进展的根本经验。选择市场经济,打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坚冰;加入世贸,迎接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浪潮;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实践精神和理论品质。中共十六大与十六届三中全会,继往开来,为我国改革开放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 储成仿
- 关键词:十三届四中全会
- 新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形成背景、主要经验及其现实意义被引量:5
- 2005年
- 中国工业化以“一五”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为起点刘少奇、周恩来、陈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中国工业化道路提出了不同的思考从理论上看,中国工业化道路一开始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是与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以及与列宁进一步归纳和发展的“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密切相关。朝鲜战争的爆发加速了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形成保证重点、均衡发展是“一五”时期所实施的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最显著的特点。
- 储成仿
-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基本素质的途径
- 2008年
- 思想政治课(简称思政课)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其具有2个显著特性:一是百科全书性,二是频繁变化性。提高思政课教师基本素质的途径主要有自学、交流、参加专题研讨会、参加各种培训班、去国内外名校进修、争取攻读更高学位或进博士后流动站继续深造、自立或申请自己认为有价值而又力所能及的课题。
- 储成仿
-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课
- 我国预防医学教育的早期经验被引量:2
- 2014年
-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预防为主"不仅是苏区卫生系统的工作内容,也是面向全社会的全民医学教育,是我国预防医学教育的开端。指导思想上高度重视实行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建立了基本的规章制度,采取了群众运动这一切合实际的组织方式,是苏区时期开展卫生防疫运动、对群众进行预防医学教育的显著特点。这种着眼于预防医学的教育活动,带有一定程度、一定深度的社会实验的意义。这些活动成为我国预防医学教育最早的社会实践,对于以后几十年我党领导的卫生防疫工作乃至于爱国卫生运动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 冯萱陈志宏陈莹储成仿李琪田刚
- 关键词:医学教育卫生防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