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傅开道

作品数:40 被引量:247H指数:10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水利工程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重金
  • 10篇重金属
  • 10篇污染
  • 9篇泥沙
  • 9篇污染评价
  • 7篇底沙
  • 7篇指数法
  • 7篇生态危害
  • 7篇潜在生态危害
  • 7篇潜在生态危害...
  • 7篇潜在生态危害...
  • 7篇重金属含量
  • 7篇金属含量
  • 4篇地积累指数
  • 4篇地积累指数法
  • 4篇电站
  • 4篇水电
  • 4篇水电开发
  • 4篇水库
  • 4篇梯级

机构

  • 35篇云南大学
  • 5篇兰州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云南省水文水...
  • 2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华能澜沧江水...

作者

  • 40篇傅开道
  • 13篇何大明
  • 10篇苏斌
  • 10篇宋静宜
  • 6篇钟荣华
  • 5篇陈礼强
  • 4篇张继来
  • 4篇李少娟
  • 3篇方小敏
  • 3篇陆颖
  • 3篇黄江成
  • 2篇冯彦
  • 2篇黄启胜
  • 2篇王兴勇
  • 2篇高军平
  • 2篇李运刚
  • 2篇张洁
  • 2篇杨文辉
  • 2篇李大兴
  • 1篇徐艳红

传媒

  • 4篇科学通报
  • 3篇地理学报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人民长江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科学(D...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水文
  • 1篇湖泊科学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生态经济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山地学报
  • 1篇云南地理环境...
  • 1篇泥沙研究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第二届重金属...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地理学会...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1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北部构造隆升和气候变化的沉积响应定量研究
本文试图通过对青藏高原北缘祁连山山麓洪积扇上河流沉积物粒径的测量统计,探寻其与高原高度的相关关系,建立数学模型,然后应用到地层中,以探讨高原的隆升过程和高度的变化,并结合其它沉积指标讨论构造和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北部祁连山...
傅开道
关键词:气候变化青藏高原
文献传递
滇池流域气候变化及与水资源利用的关系被引量:7
2010年
利用昆明站1953-2000年的逐日气象数据、滇池1961-2004年月平均水位流量、海口和蔡家村水文站1953-2005年逐月径流量及2000水平年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采用Mann-Kendall方法分析了滇池流域近50年来的气候环境和农业用水变化趋势,Granger因果分析方法检验流域降水与径流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滇池流域内气温升高,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降低,降水量略微增加;年均ET0显著降低,在1990年前后发生由减少到增加的转折变化;干湿指数为雨季增加、枯季显著降低;水稻灌溉定额和农业综合灌溉定额都呈减少趋势。②在1-3、8、9月份出现"蒸发悖论"现象,蒸发量与降水量之间的变化趋势存在"逆向关系"的时段为1-3、9、10、12等月份。③昆明站年降水与蔡家村站年径流无因果关系,但与海口站年径流在10%的检验水平上存在因果关系;在年度、枯季及汛期,海口站年径流与下游的蔡家村站年径流都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④滇池出湖径流变化与流域内降水的不一致性,反映出全球气候变化已对滇池流域的水资源利用产生了影响,但滇池水生态环境的修复治理仍须立足于全社会节约用水、城市截污和污水资源化、水源地保护、外流域引水等措施。
谢波周云顾世祥何大明傅开道
关键词:滇池流域参考作物腾发量灌溉定额MANN-KENDALL检验GRANGER检验气候变化
青藏高原北部砾石粒径变化对气候和构造演化的响应被引量:17
2006年
青藏高原周边广泛分布的晚新生代砾岩是高原强烈隆升的产物,但也可能仅仅是气候变化造成.通过对青藏高原北部代表性砾岩,酒西盆地老君庙剖面上部酒泉砾石层和戈壁砾石层进行详细的砾石粒径变化研究,发现约0.8Ma以来酒泉、戈壁砾石层砾石粒径不仅具有明显的变粗趋势,而且还发育了9个显著的粗细变化旋回,并且可与黄土-古土壤和深海氧同位素气候旋回进行良好对比,粗、细砾石层分别对应于季风气候的暖湿和干冷时期,具有显著的大约10万年和4.1万年周期.由于我国西北第四纪晚期的气候是持续变干,因此,初步认为酒泉-戈壁砾石层中砾石粒径的持续变粗反映了高原第四纪晚期持续强烈的构造隆升,而其中的旋回是对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气候旋回变化的响应,后者叠加于前者之上,从而为高原周边砾岩层主要是高原强烈隆升的产物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傅开道方小敏高军平韩文霞
关键词:酒西盆地气候变化
澜沧江水系底沙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及其污染评价
流域内矿山开采引起的河流系统重金属污染是流域开发及资源利用过程中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本研究选取澜沧江水系底沙沉积物为介质,考察干流及11条支流的5种重金属元素(Cu、As、Pb、Zn、Cr)含量的空间变化,并综合采用了单...
宋静宜傅开道苏斌黄启胜
关键词:重金属含量污染评价
文献传递
基于GIS/RS的西畴县法斗乡土地利用变化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运用到土地利用管理中,能够快速提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同时地理信息技术(GIS)迅猛发展,基于这两种技术结合起来探测土地资源的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GIS平台支持下,将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结果用于土地利用更新从而得到更新后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并根据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类型等方面对项目区进行了定性定量研究。根据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以及土地利用各类型之间的相互转换状况,建立了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矩阵并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提出了在石漠化地区生态效益恢复的建议及对策。
许新惠傅开道徐艳红
关键词:土地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流沙河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导致的泥沙变化被引量:7
2008年
采用澜沧江下游一级支流流沙河勐海水文站38年月平均悬移质输沙量资料,通过考察1966~1992和1993~2003年两时段勐海站输沙变化,反映已建的漫湾水库拦沙后,下游支流泥沙补充增减状况.结果表明:水库建成后,勐海断面年均输沙比建库前增加了42%,而期间勐海气象站月平均降水与水文站断面月平均流量没有明显的增减趋势,说明泥沙增加趋势是由于区域内土地利用及覆被变化引起的,是人类活动影响的结果.
傅开道王波黄启胜杨春明李刘安
关键词:泥沙变化气候变化
澜沧江河床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被引量:18
2014年
河床沉积物是河流水体与泥沙环境中重金属的主要积存载体,能反映水环境的重金属污染状况。本文选取澜沧江为对象,通过对澜沧江干流西藏和云南境内22个河段的河床沉积物重金属测定分析,得到了8种主要的重金属元素(Cr、Mn、Ni、Zn、As、Pb、Cu和Co)的含量,并采用沉积物富集系数法与地质积累指数法分别对所测得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澜沧江干流大部分河段污染情况并不明显,但在中游的旧州和功果桥河段,因该区域的地质金属背景值和支流沘江流域铅锌矿开采,地表的重金属元素被雨水冲刷到该河段,导致沉积物重金属富集现象明显,出现了轻度到较强度污染;2澜沧江流域受人为干扰的区域集中于中游与下游,部分河段(功果桥附近)Cu、Pb和Zn等元素呈轻度或偏中度污染;3大坝对河流的阻隔效应使得干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呈现片段化分布,河流沿岸城市化等人类活动对附近河段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也有较明显的影响。
张继来傅开道王波陈礼强宋静宜苏斌
关键词:河床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澜沧江-湄公河干流底沙重金属含量空间变化及污染评价被引量:7
2011年
国际河流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资源开发引起的水文情势、泥沙和水环境变化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本研究选取了该河干流境内外8个关键河段的底沙进行采样,并进行5种重金属元素(锌Zn、铅Pb、铜Cu、铬Cr、砷As)含量实验测试,分析了该河干流底沙重金属含量空间变化。运用沉积学原理,应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干流底沙重金属污染的情况。结果显示:1.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干流底沙重金属元素中Zn、Pb、As在上游中国境内澜沧江底沙中的含量平均值分别为91.43 mg/kg、41.85 mg/kg、21.84 mg/kg,均大于其在下游境外湄公河底沙中平均含量,其平均含量分别为68.17 mg/kg、28.22 mg/kg、14.97mg/kg;Cr在境外湄公河底沙中含量的平均值为418.86 mg/kg,大于境内上游澜沧江底沙中的平均含量42.19 mg/kg,且主要集中在琅勃拉邦和巴色采样点,其含量分别为762.93 mg/kg、422.9 mg/kg;Cu除在戛旧和界碑含量较小分别为11.7 mg/kg、7 mg/kg外,在上下游其他采样点的含量分布变化不明显。2.地积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干流底沙重金属在上游中国境内Zn、Pb、As有污染,其中Pb、As的污染较Zn严重。在下游中国境外Cr污染较严重,其污染主要集中在琅勃拉邦和巴色两个采样点,As在巴色采样点也出现了轻微污染。3.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结果表明干流底沙重金属元素单一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和多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均较小,各采样点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均属于轻微污染。由此可见澜沧江-湄公河境内局部河段因地球化学背景或矿产开采致使的水体和底沙重金属污染,沿程经水体稀释和水库淤积后,尚未出现污染的跨境迁移现象。本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填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在干流上对重金属污染研究的空缺,为澜沧江流域资源开发的评价影响提供理论依�
苏斌傅开道钟荣华宋静宜
关键词:地积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
澜沧江水系底沙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及其污染评价
流域内矿山开采引起的河流系统重金属污染是流域开发及资源利用过程中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本研究选取澜沧江水系底沙沉积物为介质,考察干流及11条支流的5种重金属元素(Cu、As、Pb、Zn、Cr)含量的空间变化,并综合采用了单...
宋静宜傅开道苏斌黄启胜黄江成张继来
关键词:重金属含量污染评价
文献传递
澜沧江水系底沙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及其污染评价
流域内矿山开采引起的河流系统重金属污染是流域开发及资源利用过程中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本研究选取澜沧江水系底沙沉积物为介质,考察干流及11条支流的5种重金属元素(Cu、As、Pb、Zn、Cr)含量的空间变化,并综合采用了单...
宋静宜傅开道苏斌黄启胜黄江成张继来
关键词:重金属单因子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