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傅刚

作品数:51 被引量:143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股骨
  • 9篇手术
  • 9篇儿童
  • 8篇截骨
  • 6篇骨头
  • 6篇股骨头
  • 6篇关节
  • 5篇蛋白
  • 5篇治疗儿童
  • 5篇细胞
  • 5篇坏死
  • 5篇骨质
  • 5篇发育不良
  • 4篇旋转截骨
  • 4篇髋关节
  • 4篇基因
  • 4篇骨保护蛋白
  • 4篇骨细胞
  • 4篇长骨
  • 4篇成骨

机构

  • 42篇北京积水潭医...
  • 8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湖北省中医院
  • 3篇清华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佛山市中医院
  • 1篇上海市伤骨科...
  • 1篇武汉军械士官...

作者

  • 50篇傅刚
  • 22篇郭源
  • 15篇朱振华
  • 12篇吕学敏
  • 10篇杨征
  • 9篇张建立
  • 8篇王玉琨
  • 8篇边臻
  • 7篇张骥
  • 6篇杜靖远
  • 6篇尤海峰
  • 5篇徐云峰
  • 5篇徐易京
  • 4篇魏玉玲
  • 4篇田伟
  • 4篇冯超
  • 4篇梁克玉
  • 3篇鲁明
  • 3篇姜立伟
  • 3篇徐刚

传媒

  • 5篇中华实验外科...
  • 4篇中华小儿外科...
  • 3篇国外医学(骨...
  • 3篇骨科临床与研...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医正骨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4篇2023
  • 8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3
  • 2篇2002
  • 6篇2001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outhwick角和Klein线在股骨头骺滑脱诊断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Southwick角和Klein线在股骨头骺滑脱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8月~2006年4月,本科所收治并获得随访的SCFE病例42例,其中男30例,女12例;平均年龄10.4岁。分析患儿的标准前后位双髋正位和双髋蛙式侧位片。在正位X线片上观察股骨头骺板是否增宽和不规则,测量Southwick角,绘制Klein线。在侧位X线片上测量外侧骺干角,绘制Klein线。[结果]所有患者均出现股骨头骺板增宽和不规则。Southwick角随着滑脱程度加重而减少。正侧位Klein线阳性率均随着严重程度加重而增加,但是正位Klein线在轻中度滑脱组中阳性率不高,侧位Klein线在全部组中阳性率均高。[结论]Southwick角和Klein线在SCFE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要重视髋关节侧位片在诊断中的作用。
徐易京傅刚张建立朱振华郭源
关键词:X线诊断
一种用于儿童下肢牵引治疗的丁字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由左、右护腿板、左、右足底板、中心固定底板、条形支撑底板、滑槽连接板、螺纹轴及螺母组成的用于儿童下肢牵引治疗的丁字鞋,通过四块滑槽连接板利用四连杆原理固定并滑动连接左、右护腿板、左、右足底板及条形支撑...
李燕华郭培全屠锋张淳傅刚田伟
文献传递
儿童肢体软组织及骨的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28例临床病理学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儿童肢体软组织及骨的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北京积水潭医院的28例儿童肢体软组织及骨的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行光镜观察和EnVision两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8例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患儿年龄2个月至14岁,平均7岁。女患儿7例,男患儿21例。12例发生于肢体软组织:手部9例,上臂1例,足部2例。单骨病变14例:股骨8例,胫骨2例,锁骨2例,腓骨1例,桡骨1例。累及多骨的肌纤维瘤病2例。骨内病变影像学显示溶骨性改变。组织学上瘤细胞呈梭形、卵圆形,肌纤维母细胞样,呈显著的细胞密集区与稀疏区交替双相分布,间质黏液样,并见血管周排列。发生骨内可见刺激新骨形成,并伴有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及血管瘤样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波形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经随访,1例在术后11个月复发。结论儿童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骨内病变预后较好,具有独特的形态学特征,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可与其他梭形细胞肿瘤进行鉴别。
宫丽华苏永彬傅刚孙晓淇丁宜
关键词:软组织肿瘤骨肿瘤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
一种穿骨固定针的瞄准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穿骨固定针的瞄准器,包括瞄准杆、起始杆和终止杆,瞄准杆、起始杆和终止杆通过顶端连接在一起实现三杆的共面以及转动;瞄准杆起始杆和终止杆分别设置有瞄准孔、起始针孔和终止针孔,瞄准杆、起始杆和终止杆均为伸缩杆,...
徐云峰闫桂森冯超杨征张骥尤海峰吕学敏傅刚边臻
儿童特殊型类孟氏骨折的手术治疗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儿童头颈分离型类孟氏骨折的受伤机制、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5例儿童头颈分离型骨折的资料。男4例,女11例;左侧11例,右侧4例。受伤时年龄5.1~13.0岁(平均8.7岁)。此类损伤的特点为尺骨干骨折伴桡骨颈骨折,桡骨头颈分离移位,肱桡关节保持完好,但桡骨纵轴的延长线偏离了肱骨小头的中心。根据骨折移位和成角的方向分型:工型定义为尺骨骨折端向尺掌侧成角,桡骨近侧干骺端向尺掌侧移位,共9例。Ⅱ型与I型相反,成角和移位方向均指向桡背侧,共6例。尺骨骨折采用钢板、克氏针或弹性髓内针固定,桡骨颈骨折采用克氏针或弹性髓内针固定。术后根据x线片评估骨折复位效果,末次随访时按Bruce-Harvey-Wilson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术后随访11~60个月(平均27个月)。X线片评价尺骨骨折的复位效果:优13例,良2例。桡骨颈骨折采用M6taizeau评价标准:优14例,良1例。末次随访时按Bruce-Harvey-Wilson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13例,良1例,中1例。术后出现桡骨头骺缺血坏死改变1例,桡骨颈干骺端膨大1例。结论儿童头颈分离型类孟氏骨折受伤机制特殊,只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尺骨骨折坚强固定、桡骨颈骨折解剖复位、术后早期开始功能锻炼,均可获得满意的预后,并发症较少。
张骥傅刚万世奇郭源
关键词:桡骨骨折骨折固定术儿童
早期筛查对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预防意义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分析早期筛查对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预防意义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北京积水潭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住院的1 376名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DDH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父母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根据初次就诊年龄、不同就诊途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分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患儿初次就诊年龄、患儿父母文化程度、家庭中是否有从医人员、患儿年平均医疗费用、患儿骨科疾病患病史、首次就诊的主管医生级别等。结果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2岁以下DDH患儿占当年全部初次就诊患儿总数的比例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P<0.05),而6岁以上DDH患儿占当年全部初次就诊患儿总数的比例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P<0.05)。由当地医生发现并推荐就诊的患儿比例呈不断上升的趋势。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选的变量包括患儿父亲文化程度、患儿母亲文化程度以及首次就诊的主管医生级别。结论新生儿进行髋关节早期筛查的意识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疾病诊疗相关知识逐渐丰富,患儿父母亲文化程度及首次就诊的主管医生级别是DDH患儿接受早期筛查年龄的主要影响因素。
李燕华吕学敏张宇辰傅刚杨楠代少君郭源
关键词:疾病影响状态调查
髓内延长钉驱动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髓内延长钉驱动器,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髓内延长钉驱动器包括壳体、电机和铜线绕组;电机设置在壳体上,壳体内设置有转动轴,转动轴与电机传动连接;铜线绕组插设在转动轴上,以使铜线绕组与转动轴同步转动。达...
杨豪聂振国李思杰杨征鲁明傅刚
增骨Ⅰ、Ⅱ、Ⅲ号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 :观察增骨Ⅰ、Ⅱ、Ⅲ号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和成骨功能的影响。方法 :利用分段酶消化法从胎鼠颅骨中分离出成骨细胞 ,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 ,碱性磷酸酶 (ALP)染色来鉴定细胞。然后用不同浓度的增骨Ⅰ、Ⅱ、Ⅲ号作用于成骨细胞 ,使用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比色分析、骨钙素 (BGP)含量放免测定、ALP含量测定、细胞钙含量测定来检测其对成骨细胞增殖和成骨能力的影响。结果 :增骨Ⅲ号以剂量依赖方式促进各项指标的表达 ,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及骨形成 ,增骨Ⅰ、Ⅱ号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无影响。结论 :增骨Ⅲ号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 ,促进骨形成 ,增骨Ⅰ、Ⅱ、Ⅲ号序贯疗法可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症和促进骨形成。
傅刚魏玉玲梁克玉
关键词:成骨细胞体外培养骨质疏松症
色努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观察色努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探究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2016年1月~2018年6月采用色努支具治疗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49例,其中女性46例,男性3例,治疗初始年龄12.6±1.3岁(10~15岁),初始主弯Cobb角32.5°±6.9°(20°~45°),初始Risser征2.2±1.6。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每日佩戴时间等信息;影像学资料:初始、佩戴支具即刻和随访的系列脊柱全长X线片。通过佩戴支具即刻X线片计算初始支具矫正率。评估治疗后结果:Cobb角减少≥6°定义为“改善”,Cobb角变化5°以内定义为“稳定”,Cobb角增大≥6°定义为“进展”,前两者为治疗成功。观察初始支具矫正率在各组结果中的差异;分析畸形进展的患者相关因素:畸形严重程度(20°~29°,30°~39°及40°~45°三组)、Risser征(0~4)和侧凸类型(胸弯、胸腰弯/腰弯、双主弯三种类型);并分析影响初始支具矫正率的可能因素。结果:49例患者平均治疗2.0±1.0年,所有患儿每天支具佩戴时间在18~20h以上,依从性良好。随访2.0±1.0年(1~5年),末次随访时年龄14.6±1.4岁,Risser征4.2±0.6,末次随访Cobb角28.5°±9.6°;其中畸形改善31例,畸形稳定14例,支具治疗的总体成功率为91.8%(45/49);畸形进展4例,其中3例畸形超过45°。初始支具矫正率平均(64.9±23.6)%,其在改善组、稳定组和进展组分别为(69.5±23.2)%、(61.5±23.7)%和(42.5±10.0)%,初始支具矫形率和各组结果存在中等强度相关性(相关系数0.318,P=0.026);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显示支具矫正率对结果存在正向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分析畸形进展的患者相关因素发现:畸形严重和骨骼成熟度低是畸形进展的危险因素(P=0.016和P=0.010),不同侧凸类型的畸形进展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124),但4例进展患儿均发生在胸段侧凸(3例胸弯,1例双主弯),胸腰弯/腰弯无进展病例。多因素分析显示,畸形程
边臻郭源傅刚杨征吕学敏朱振华肖斌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支具治疗
骨保护蛋白基因转染成骨细胞后的表达及对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将人骨保护蛋白(OPG)基因转入体外培养的人成骨细胞,研究OPG基因在转染成骨细胞中的表达,并分析OPG基因转染对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首先行人成骨细胞体外培养,然后用质粒pcDNA3.1-hOPG转染成骨细胞,应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转染细胞OPG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观察OPG基因转染后成骨细胞的增殖情况,对成骨细胞表达的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BGP)的含量进行检测,观察转基因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结果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在OPG基因转染后,成骨细胞表达的OPGmRNA和蛋白质含量均较未转染组增加。在OPG基因转染后,可明显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成骨细胞表达的ALP和BGP的含量均显著上升,而且在量效图中可以观察到随着OPG基因转染剂量增加,其增加程度也增加。结论成骨细胞可作为转基因的受体细胞,成功表达目的基因。转染OPG基因的成骨细胞可稳定、高效的表达OPG。OPG基因转染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稳定,而且可明显促进转染成骨细胞的成骨特性的表达。
傅刚杜靖远
关键词:骨保护蛋白成骨细胞转染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