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海鹏

作品数:35 被引量:652H指数:12
供职机构:天津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8篇玉米
  • 12篇小麦
  • 6篇种植密度
  • 6篇夏玉米
  • 5篇栽培
  • 5篇小麦品质
  • 5篇春小麦
  • 4篇垄作
  • 4篇播期
  • 4篇播种
  • 3篇性状
  • 3篇叶面
  • 3篇玉米产量
  • 3篇栽培技术
  • 3篇平作
  • 3篇密植
  • 3篇春小麦品质
  • 2篇冬小麦
  • 2篇叶面积
  • 2篇容纳量

机构

  • 15篇中国农业科学...
  • 14篇天津市农业技...
  • 8篇黑龙江八一农...
  • 3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吉林省农业科...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天津农学院
  • 1篇宁河县农业技...
  • 1篇天津市植保植...
  • 1篇天津市原种场
  • 1篇静海县农业技...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35篇侯海鹏
  • 15篇赵明
  • 9篇杜佳林
  • 7篇李从锋
  • 6篇葛均筑
  • 6篇薛盈文
  • 6篇马玮
  • 6篇李冰
  • 5篇于立河
  • 5篇隋华
  • 5篇郭伟
  • 4篇孙雪芳
  • 4篇薛文多
  • 4篇丁在松
  • 4篇李向岭
  • 3篇周宝元
  • 3篇张健
  • 3篇卢东琪
  • 3篇杨永安
  • 3篇刘强

传媒

  • 11篇天津农林科技
  • 7篇作物学报
  • 2篇玉米科学
  • 2篇作物杂志
  • 2篇黑龙江八一农...
  • 2篇天津农业科学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农业科技与信...
  • 1篇江西农业

年份

  • 3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淮海双季玉米产量性能与资源效率的研究被引量:24
2011年
冬小麦-夏玉米一直是黄淮海两熟区的主要种植模式,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冬季冻害和干旱时有发生,为了充分发挥玉米C4作物高光效、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特点,探索了双季玉米的新型种植模式。于2009年和2010年在河南新乡以冬小麦-夏玉米传统种植为对照,进行了双季籽粒玉米产量性能与资源效率测定,结果表明,双季玉米与传统冬小麦-夏玉米模式相比,周年产量略高,两年平均增幅2.3%;周年光、温生产效率平均增加26.1%和6.5%,周年经济效益显著增加,平均为1628元hm?2,还有140d农田休闲期。说明双季玉米模式是光温生产效率高、经济效益好的高效和简化的种植模式,也是一种有利于土壤休闲和避开冬季冻害和干旱的生态安全的模式,该模式将成为黄淮海地区长期冬小麦/夏玉米模式的补充,也是冬小麦冬季受灾的一种补救技术。
李立娟王美云薛庆林崔彦宏侯海鹏葛均筑赵明
关键词:双季玉米资源效率
基于农作物需水规律与灌溉节水探讨被引量:3
2016年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如何从农业上节水已成为我国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在节水的同时,还需保证农作物获得丰收。因此,研究农作物的需水规律必不可少。基于此,根据农作物的需水规律,在满足农作物基本需求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灌溉节水技术,有效节约水资源。
杨永安侯海鹏薛文多张枫
关键词:农作物需水规律灌溉节水
叶面喷施吨田宝对冬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通过2016-2017年度在天津市静海区、2017-2018年度在天津市蓟州区分别开展的不同喷施量、不同生育时期喷施吨田宝对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试验得出,叶面喷施吨田宝均可提高小麦穗数和粒重,最终提高产量。其中起身期喷施30 mL·(667 m^2)^-1,40 mL·(667 m^2)^-1和50 mL·(667m^2)^-1吨田宝,比喷施清水对照分别增产14.4%,18.1%和29.2%;起身期、杨花前和杨花后喷施40m L·(667 m^2)^-1吨田宝比喷施清水对照分别增产13.9%,10.5%和22.2%。综合试验结果,推荐静海区小麦起身期叶面喷施吨田宝50 mL·(667 m^2)^-1兑水30 kg,蓟州区小麦扬花后叶面喷施吨田宝40 mL·(667 m^2)^-1兑水30 kg。
李争杜佳林刘强侯海鹏李冰李健
关键词:冬小麦叶面喷施产量性状
玉米条深旋一体化播种试验初探被引量:2
2014年
针对我市农田土壤长期浅耕或免耕覆盖播种,导致犁底层上移,土壤结构恶化,蓄水保墒能力较差,不利于作物根系和植株生长,以及土壤深松技术实际生产中未得到广泛应用的现状,引进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研制的玉米条深旋精量播种机,初步研究与常规播种在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促进根系和植株生长,提高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方面的作用。表明在0—25cm耕层中,玉米条深旋播种土壤容重降低1—16.7%,土壤含水量增加9.7~28.5%,根条数增加80.4%,成熟期绿叶数增加1.6片,生物产量增加15.2%,籽粒产量增加18%,经济系数提高2.3%,效果显著。
隋华张红玲刘春芳侯海鹏杜佳林
关键词: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玉米根系籽粒产量
不同基因型夏玉米对种植密度的响应特征研究
2014年
以主推品种"郑单958"和"浚单20"为试验材料,于2012年在河南新乡设置密度试验,研究不同基因型夏玉米在不同种植密度下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产量随密度变化呈二次曲线变化趋势,二个品种表现趋势一致,产量的变化主要受穗粒数的影响。随密度增大,叶面积指数和收获期群体生物量逐渐增大。综上,在黄淮海中等地力条件下,"郑单958"和"浚单20"最适密度为75 000株/hm2左右。
侯海鹏王瑞卿隋华赵明
关键词:基因型夏玉米种植密度
不同密度春小麦群体的光合作用特性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分析了不同密度春小麦群体的光合作用特性,结果表明,密度对春小麦群体的结构、光照特征、单叶光合生理性能均有显著的调节功能。合理的群体大小是保证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而获得高产的基础。试验范围内以密度450万株/hm2群体的透光特性、旗叶光合生理性能和产量各因子表现最佳而产量最高,是最佳的密度水平。
王雄健薛文多侯海鹏杨永安
关键词:春小麦
玉米叶面积系数动态特征及其积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44
2011年
明确不同播期条件下,玉米关键生育期对积温的需求及叶面积系数动态和积温的关系。本研究选用早、中、晚3个熟期不同的玉米品种(益农103、先玉335和登海661)为材料,设早播(5月3日)、中播(5月28日)、晚播(6月22日)3个播种期和4个种植密度(4.5万株hm-2、6.0万株hm-2、7.5万株hm-2和9.0万株hm-2),并进行全生育期的叶面积系数动态调查和记录田间生态因素,分析其叶面积系数动态特征及积温模型。结果表明:(1)利用CurveExpert1.38软件,对3个播期玉米不同处理的相对LAI和相对积温进行动态模拟后可有6个不同型模型,其中Ration模型y=(a+bx)/(1+cx+dx2)具有很好的模拟效果和生物学意义,a值为出苗时的相对LAI值,(a+b)/(1+c+d)为成熟时相对LAI;通过对2008年的试验和另外试验的进一步验证,模拟的准确度(以k表示)均大于0.9392**,精确度(以R2表示)均大于0.9996**。(2)模型中参数a、c值在播期、密度和品种间变异很小;b、d值在播期、品种间变异较大,密度间变异很小,播期和品种主要通过调节参数b、d值实现对整个模拟模型的调控。(3)播期对全生育期的天数、平均温度、积温、平均LAI、LAI变化速率和籽粒产量均具有调节作用;随着播期的推迟,生育天数、积温、平均LAI和籽粒产量呈减少趋势,平均温度呈增加趋势;生育天数和积温表现为登海661>先玉335>益农103,籽粒产量和平均LAI表现为先玉335>登海661>益农103。
李向岭赵明李从锋葛均筑侯海鹏
关键词:玉米叶面积系数活动积温播期
收获期降雨对春小麦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2
2007年
为了研究收获期降雨对春小麦品质变化的影响,比较分析了降雨前与降雨后春小麦的品质,结果发现,收获期降雨对小麦品质有不利影响。降雨导致小麦籽粒容重降低;α-淀粉酶活性增大,面团流变学特性变差,如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缩短、公差指数增大、面团断裂时间显著缩短、粉质质量指数降低,面团拉伸曲线面积、拉伸阻力、最大拉伸阻力、拉伸比值、最大拉伸比值明显降低。
于立河刘德福郭伟薛盈文曾玲玲张健侯海鹏
关键词:春小麦淀粉酶活性面团流变学特性
施肥和密度对春小麦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08年
以强筋春小麦品种龙麦2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施肥和密度处理对群体质量指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在施肥(氮磷钾纯量)180 kg/hm2,密度600万株/hm2条件下达最大值,为5 716.5 kg/hm2,其关键群体调控指标为孕穗期叶面积指数6.0,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分别为16 899 kg/hm2和9 211.5 kg/hm2;在此施肥和密度条件下,叶面积指数在整个生育期维持在较高水平,并且后期下降较慢。
薛文多于立河郭伟薛盈文侯海鹏杨永安
关键词:施肥春小麦
小麦持续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创新与集成化及垄作栽培技术研究
于立河薛盈文郭伟宋伟吴金花崔丽亚何元龙刘春梅张健侯海鹏薛文多
该研究成果形成了一套适合于黑龙江垦区的小麦持续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该体系针对中国北方以春播春性小麦为主要种植模式的雨养农业区域,以伏秋耕整土地,早春适期播种,缩短行距,增加单位面积种植密度为技术要点的小麦种植方法.严格...
关键词:
关键词:小麦栽培技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