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盆地
  • 2篇地震资料
  • 2篇松辽盆地
  • 2篇勘探
  • 2篇高分辨率
  • 2篇DMO
  • 1篇地表
  • 1篇地表一致性
  • 1篇地震勘探
  • 1篇地震资料处理
  • 1篇遗迹化石
  • 1篇折射波
  • 1篇上白垩统
  • 1篇深层勘探
  • 1篇塔里木盆地
  • 1篇频带
  • 1篇倾角
  • 1篇倾角时差校正
  • 1篇去噪
  • 1篇褶积

机构

  • 8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8篇任林伟
  • 4篇王丽娜
  • 4篇王建民
  • 3篇王元波
  • 3篇关昕
  • 2篇裴江云
  • 1篇刘文龙
  • 1篇林东成
  • 1篇陈春瑞
  • 1篇高军义
  • 1篇张海桥
  • 1篇刘安英
  • 1篇刘志宏
  • 1篇张立国
  • 1篇刘国友
  • 1篇朱德丰
  • 1篇王春梅
  • 1篇郑玉龙
  • 1篇韦学锐
  • 1篇吴相梅

传媒

  • 2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长春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学会...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DMO校正技术在深层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深层地震资料具有地层倾角大、断裂发育等特点,由于常规NMO叠加建立在水平层状介质模型上,因此把DMO叠加技术引入到常规叠加中。当地层具有非零倾角时,CMP道集数据不对应地下界面同一反射点上的信息,所以动校叠加后也不能形成...
王丽娜王元波王建民任林伟裴江云刘国友
关键词:地震勘探地震资料处理
AVA处理技术及其在英台—大安地区的应用被引量:2
2007年
针对AVA属性分析方法对其处理技术应用时的资料精度要求,以解决AVA资料处理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为目的,合理利用叠前去噪、振幅补偿、反褶积和静校正等处理技术对英台—大安地区地震资料进行了三维高分辨率的精细处理,强调了相对振幅保持和地表一致性处理在AVA处理中的重要作用。AVA处理方法的开发与应用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并结合模式判别法进行的储层及裂缝预测效果较好,能够为地震、地质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也为今后的井位部署奠定了基础。
王建民王元波任林伟关昕韦学锐王丽娜
关键词:高分辨率反褶积去噪
倾角时差校正及AVO分析
针对地质条件复杂、断层发育等地震资料特点,将DMO技术应用于地震资料处理中,较好地解决陡倾角叠加成像问题.实际应用表明,应用合适的叠前去噪,合理的静校正方法,精确的DMO速度分析,实现正确的DMO处理后,能使来自不同方向...
王丽娜王建民任林伟裴江云关昕
关键词:AVO静校正技术
文献传递
松辽盆地常家围子-古龙地区深层勘探方向分析
松辽盆地北部大庆探区东部深层天然气勘探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徐家围子断陷相继发现汪家屯、升平、兴城等气田。常家围子-古龙地区紧邻东部深层,以地层发育完整,埋藏深,面积大为主要特点,勘探实践在多个层位发现气显示或少量气,证实为...
吴相梅刘文龙金明玉任林伟朱德丰
关键词:勘探方向松辽盆地
文献传递
海拉尔BZ次凹地震资料高保真宽频带高分辨率处理技术
针对海拉尔BZ次凹南屯组地层开展精细构造解释,对地震资料纵向分辨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开展地震资料高保真、宽频带高分辨率处理。本文结合该区资料的特点,在解决好资料静校正、振幅一致性校正的基础上,重点应用了叠前噪音压制技...
任林伟刘津冶张海桥关昕
关键词:折射波地表一致性
塔里木盆地吐木休克断裂带的研究被引量:30
2001年
研究区位于塔里木盆地的西部 ,以吐木休克断裂带为界将研究区划分为巴楚断隆和阿瓦提凹陷两个构造单元。在对吐木休克断裂带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 ,指出该断裂带是沿着断层传播褶皱或断层转折褶皱轴面形成的右行逆冲走滑断裂带 ,对早期构造主要起破坏作用 ,它控制了巴楚断隆和阿瓦提凹陷的形成和发展。吐木休克断裂带的出现与印藏碰撞的远距离效应有关 ,其形成开始于老第三纪 。
刘志宏林东成王文革张立国高军义任林伟刘安英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
松辽盆地上白垩统陆相遗迹化石及其沉积环境被引量:18
2005年
松辽盆地上白垩统中含有丰富的遗迹化石,通过对该盆地20余口取心井岩心的详细观察,发现了6大类动物遗迹化石15属20种。根据这些遗迹化石的分布规律,在松辽盆地上白垩统中划分出5种遗迹化石组合(1)Scoyenia遗迹组合,主要成分有Scoyeniagracilis、Skolithos和Planolites,偶见停息迹化石,反映的是遭受周期性暴露的极浅水环境;(2)Skolithos遗迹组合,主要以Skolithos和Cylindricum十分发育为特征,分异度小,丰度高,反映的是高能动水环境;(3)Arenicolites遗迹组合,主要以Arenicolites和Polykladichnus大量发育为特征,还见有Skolithos、Planolites、Thalassinoides和逃逸迹等化石,分异度较高,反映了水流能量较低的浅水环境;(4)Planolites遗迹组合,以密集分布的Planolites十分发育为特征,分异度小,丰度高,见有少量指示缺氧环境的Chondrites化石,反映了水体较平静的还原环境;(5)Fuersichnus遗迹组合,主要由Fuersichnus、Glockeria、Gordia、Megagrapton和Planolites等遗迹分子构成,反映了相对平静的深水环境。
郑玉龙陈春瑞任林伟
关键词:遗迹化石沉积环境松辽盆地上白垩统陆相分异度
DMO校正技术在深层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3年
深层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发育,油气勘探与地震资料处理工作者始终致力于其油、气资源的勘探及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的研究工作,力求在深层地震勘探中有所突破。由于常规的地震资料处理手段难以满足地质解释精度要求,因此进行了倾角时差(DMO)校正技术研究。该技术是将动校正后的数据偏移到倾斜反射界面零偏移距位置上,能够解决深层构造成像问题。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在采用合适的叠前去噪及合理的静校正方法基础上,通过精确的DMO速度分析实现DMO校正处理后,能够使来自不同方向的反射波有效叠加,从而提高横向分辨率,不仅消除了速度分析过程中不同倾角带来的影响,而且使统射波得到加强。经DMO校正技术处理后,能够获得水平层和倾斜界面同时存在的高信噪比资料,使倾斜地层及复杂断裂等深层地质构造正确成像,确保更加真实地反映地下构造形态。
王丽娜王建民王元波任林伟王春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