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对乳腺癌患者人体成分、血清Dickkpof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运动对乳腺癌患者体重、腰围、臂围、体脂率、内脏脂肪面积、血清Dickkpof(DKK)1水平的影响。方法 67例乳腺癌患者分成运动组32例和非运动组35例,共进行12 w运动,运动前后进行人体测量及成分分析,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DKK1的水平。结果 12 w运动后,运动组腰围、臂围、体脂率、内脏脂肪面积、血清DKK1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运动能够改善乳腺癌患者身体状况,降低血清DKK1水平。DKK1可能成为评价乳腺癌患者的运动效果及评估预后的血清学标志物。 任云会 杨丽 李文庆 杨柳 车瑛琦 孙晶波关键词:乳腺癌 16例男性乳腺癌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2011年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大庆龙南医院及大庆油田总医院1997-2010年收治的16例男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男性乳腺癌占同期收治乳腺癌的0.6%,均经手术明确、病理诊断,其中浸润导管癌10例、Paget病3例、腺癌2例、髓样癌1例。结论男性乳腺癌发病率低,预后较女性差。根治性手术为主,辅以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是男性乳腺癌的较理想治疗方法。 孙晶波 任云会 李文庆关键词:男性乳腺癌 预后 RT-PCR法检测RASSF1A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RASSF1A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发生发展的作用。
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51例乳腺癌组织、30例癌旁正常组织、12例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中RASSF1A基因m... 任云会关键词:乳腺肿瘤 抑癌基因 RASSF1A基因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溶血性贫血采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抗淋巴球球蛋白(ALG)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并发溶血性贫血(HA)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84例AA并发HA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ALG组,各4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疗法治疗,ALG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ALG。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ALG组总有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结论 ALG可以改善AA并发HA患者的临床疗效。 江荣科 孙晶波 任云会 车瑛琦 张丽丽关键词: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溶血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多西他赛联合希罗达治疗转移性乳腺癌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对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采取多西他赛+希罗达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于2017年9月—2018年9月该院所收治的44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所服用的药物类型不同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分别为22例患者。单一组进给予多西他赛进行单纯的治疗,联合组则在单一组的基础上加以希罗达进行联合治疗,收集并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进行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结果联合组的症状缓解率18例(81.82%)显著高于单一组11例(50.00%)(χ~2=4.956,P=0.026)。联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5例(22.73%)显著低于单一组12例(5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7,P=0.030)。结论对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采取多西他赛+希罗达进行联合治疗,能够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治疗效果十分确切。 任云会关键词:多西他赛 希罗达 GST-π在三阴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胎盘型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在三阴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GST-π在三阴乳腺癌与非三阴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应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χ2检验,P值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免疫组化染色可见三阴乳腺癌组织中GST-π表达明显高于非三阴乳腺癌。结论 GST-π高表达在三阴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与患者不良预后有相关性。 孙晶波 姜波 杨柳 江荣科 任云会关键词:三阴乳腺癌 谷胱甘肽转移酶 榄香烯乳静脉联合胸腔置管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榄香烯乳静脉联合胸腔置管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置管,治疗组给予榄香烯乳400 mg静脉联合榄香烯乳400 mg胸腔灌注,对照组给予顺铂60 mg胸腔注射,连用2周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患者均完成治疗,治疗组、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6.67%、53.33%,两组间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榄香烯乳静脉联合胸腔置管灌注是一种控制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治疗方法。 孙晶波 姜波 任云会 杨柳 李文庆关键词:榄香烯乳 胸腔灌注 恶性胸腔积液 贝伐珠单抗+埃克替尼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有效率研究 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研究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行贝伐珠单抗+埃克替尼治疗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9年5月-2020年8月收治的80例中晚期NSCLC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常规组(埃克替尼,n=40)、联合组(贝伐珠单抗+埃克替尼,n=40),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用药前,两组生活质量、肿瘤标志物及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同常规组比较,联合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肿瘤标志物指标更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指标更高,纤维蛋白原(FIB)指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有效率(97.50%)高于常规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7,P=0.034)。结论贝伐珠单抗+埃克替尼治疗NSCLC患者能提高疗效、控制病情,值得推崇。 任云会 车瑛琦 李雪 张丽丽 李文庆 孙晶波关键词:埃克替尼 中晚期 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疗效 抑癌基因RASSF1A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RASSF1A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51例乳腺癌组织、30例癌旁正常组织、12例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中RASSF1A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RASSF1AmRNA在癌旁正常组织、良性肿瘤组织中均有表达,其表达量分别为0.46303±0.15069、0.48064±0.13569,二者之间的表达无明显差别(P〉0.05)。而该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缺失率为51.0%(26/51),其表达量为0.09550±0.13569,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良性肿瘤组织(P〈0.01);(2)乳腺癌组织中RASSF1AmRNA的表达低下或缺失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3)RASSF1AmRNA的表达低下或缺失与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型、组织学分级、激素受体和HER-2表达情况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RASSF1A基因表达缺失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影响其预后。 赵丽娜 张丽杰 任云会关键词:乳腺癌 抑癌基因 RASSF1A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FANCA基因缺陷的恶性肿瘤患者使用PARP抑制剂的疗效研究 2022年 目的探讨PARP抑制剂对FANCA基因缺陷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大庆龙南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Ⅱ~Ⅲ期无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s,BRCA)突变的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FANCA基因检测结果将其分为有FANCA基因突变组(n=25)及无FANCA基因突变组(n=35),所有患者均接受完成4~6周期铂类基础方案化疗后再行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有FANCA基因突变组ORR、DCR分别为48.00%、84.00%,均明显高于无FANCA基因突变组的22.86%、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9、4.861,P<0.05)。两组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随访结果显示,有FANCA基因突变组患者PFS显著长于无FANCA基因突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64,P<0.001)。结论FANCA突变的卵巢癌患者应用PARP抑制剂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并可显著延长PFS。 车瑛琦 武辉宇 李雪 任云会 李茜楠 娄晔 刘国华 杨雪松关键词:卵巢癌 PARP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