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红军

作品数:10 被引量:40H指数:2
供职机构:大连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糖尿
  • 6篇糖尿病
  • 3篇胰岛
  • 3篇胰岛素
  • 3篇格列美脲
  • 3篇服用
  • 3篇2型糖尿
  • 3篇2型糖尿病
  • 3篇大剂量
  • 3篇大剂量服用
  • 2篇糖尿病患者
  • 2篇甲亢
  • 2篇病患
  • 1篇代谢
  • 1篇蛋白
  • 1篇碘131
  • 1篇多次皮下注射
  • 1篇血清
  • 1篇血清检验
  • 1篇血糖

机构

  • 10篇大连市中心医...

作者

  • 10篇付红军
  • 4篇高政南
  • 3篇罗兰
  • 3篇吴美慧
  • 3篇牛敏
  • 2篇谷晓岚
  • 1篇冯秋霞
  • 1篇卢林娜
  • 1篇李永航
  • 1篇李欣宇
  • 1篇侯桂梅
  • 1篇刘畅
  • 1篇朱珠
  • 1篇王冰

传媒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疗养医学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精胰岛素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RBP4、Nesfatin-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7
2018年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效果及其对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Nesfatin-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大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8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磷酸西格列汀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2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以及血清RBP4、Nesfatin-1水平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FPG、2hPG、Hb Alc等血糖指标均降低(P <0. 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 496、10. 074、10. 511,P <0. 01); 2组TNF-α、CRP、IL-6等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 <0. 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 265、10. 226、10. 560,P <0. 01); 2组患者血清RBP4、Nesfatin-1水平均降低(P <0. 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 372、2. 889,P <0. 01)。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 0%vs. 15. 5%,χ~2=0. 384,P=0. 540)。结论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磷酸西格列汀能够明显改善机体炎性反应,降低血清RBP4、Nesfatin-1水平,有效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血糖水平,治疗安全有效,值得在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付红军谷晓岚罗兰牛敏
关键词:甘精胰岛素视黄醇结合蛋白4NESFATIN-1
大剂量服用格列美脲、二甲双胍、吡格列酮一例
付红军吴美慧
CSII转换为两种MDI方式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胰岛素剂量比较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短期连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II)强化治疗使血糖平稳后,分别转换为生物合成人胰岛素N联合生物合成人胰岛素R、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MDI),比较两种MDI治疗时血糖的变化情况及胰岛素的用量。方法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CSII治疗血糖平稳后,改为生物合成人胰岛素N及生物合成人胰岛素R皮下注射(A组),86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CSII治疗血糖平稳后,改为甘精胰岛素及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B组),观察A、B两组治疗时的日内血糖波动情况、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经CSII治疗转换为MDI治疗后均能有效控制血糖,B组血糖波动较A组平稳,每日胰岛素用量较A组更少[(0.62±0.28)U/kg],低血糖发生率更低。结论两种MDI方法均能有效控制血糖,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降糖更加安全、有效:
侯桂梅高政南卢林娜王冰付红军刘畅
关键词:多次皮下注射血糖波动
甲亢性肝病患者血清检验指标改变的临床价值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分析研究甲亢性肝病患者血清检验指标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比分析该院确诊收治的86例甲亢性肝病为甲组与78例甲亢患者为乙组(肝功能正常),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肝功能指标以及甲状腺相关指标。结果研究表明,年龄越大,则甲亢肝病的发病率越高,甲组患者的ALP、ALT、FT3、FT4指标与乙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TBA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亢疾病多合并肝功能损伤,肝功能损伤程度与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相关,老年、病情危重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因此应加强对病情危重、老年患者的疾病诊断。
付红军高政南
关键词:甲亢性肝病血清检验
大剂量服用格列美脲、二甲双胍、吡格列酮1例被引量:1
2014年
随着糖尿病患者的逐年增多,降糖药物被广泛的认识和应用,降糖药物的过量应用,可出现诸多副作用。糖尿病患者大剂量服用二甲双胍(格华止)、格列美脲(亚莫利)、吡格列酮(艾汀)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乳酸酸中毒、消化道出血、脑水肿、呼吸衰竭等一系列并发症,依据药物特性及并发症情况积极选择血液净化治疗及其他抢救措施,成功挽救患者生命,现报道该病例。
付红军吴美慧高政南
关键词:二甲双胍格列美脲吡格列酮乳酸酸中毒2型糖尿病
碘131联合甲巯咪唑对甲亢患者甲状腺功能及骨代谢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观察碘131联合甲巯咪唑对甲亢患者甲状腺功能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某院就诊的甲亢患者92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甲巯咪唑治疗,观察组给予碘131联合甲巯咪唑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甲状腺功能、骨代谢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71.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甲状腺功能指标、骨代谢指标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0%,疾病复发率为4.3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91%,疾病复发率26.09%,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碘131联合甲巯咪唑用于甲亢中可提升该病治疗效果,且有助于改善患者甲状腺功能,缓解骨代谢异常情况,且具有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的优势。
付红军
关键词:甲亢碘131甲巯咪唑甲状腺功能骨代谢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对临床疗效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分析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4月~2018年2月诊治的86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43例)及对照组(4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研究组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FPG (5.43±1.15)mmol/L、HbAlc (6.93±0.17) mmol/L、2hPG (6.87±2.20) mmol/L,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MDA(3.09±0.34)μmol/L、SOD (38.50±14.43) IU/L、RGSH (189.49±45.27) ng/L,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降低氧化应激反应。
付红军谷晓岚罗兰牛敏
关键词:初诊胰岛素泵氧化应激
2型糖尿病检测晨尿Alb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晨尿Alb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同期检测30例正常人与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晨尿的Alb/Cr比值、Alb与α1-MG的浓度。结果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晨尿Alb较糖尿病尿白蛋白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也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结论做好晨尿Alb监测可以早发现2型糖尿病肾脏早期病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付红军
关键词:2型糖尿病
367例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研究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BMD)值与年龄、BMI、FPG、HbA1c、ALT、AST、BUN、Cr、TC、TG、HDL、LDL、Ca、P、Mg、LH、FSH的相关性。方法:(1)对367例2型糖尿病患者测量其...
牛敏高艳超罗兰冯秋霞付红军朱珠芦林娜候桂梅李永航李欣宇高政南
文献传递
大剂量服用格列美脲、二甲双胍、吡格列酮一例
患者女性,27岁,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格列美脲50 mg、二甲双胍34 g、吡格列酮450 mg,2 h后被送至我院急诊,途中呕吐咖啡样物。入院时神清,血糖5.6 mmol/L;血气:pH 7.28、HCO 10.7 m...
付红军吴美慧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