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卫星

作品数:47 被引量:586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7篇心肌
  • 11篇缺血
  • 10篇电针
  • 6篇心肌缺血
  • 5篇针刺
  • 5篇针灸
  • 5篇肾上腺
  • 5篇肾上腺素
  • 5篇皮层
  • 5篇脑皮层
  • 5篇大脑
  • 5篇大脑皮层
  • 4篇穴位
  • 4篇衰竭
  • 4篇不同温度
  • 3篇代谢
  • 3篇心律
  • 3篇心衰
  • 3篇血流量
  • 3篇针灸效应

机构

  • 26篇中国中医研究...
  • 2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1篇辽宁医学院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桦甸市中医医...

作者

  • 47篇付卫星
  • 23篇喻晓春
  • 19篇高俊虹
  • 14篇张栋
  • 14篇王淑友
  • 12篇王玉敏
  • 11篇崔海峰
  • 10篇宋利明
  • 9篇马惠敏
  • 8篇孟竞璧
  • 7篇马淑骅
  • 7篇晋志高
  • 6篇张萌
  • 6篇逯波
  • 6篇秦联萍
  • 5篇王洪新
  • 5篇崔晶晶
  • 5篇马琰岩
  • 5篇王援朝
  • 3篇叶翠飞

传媒

  • 15篇针刺研究
  • 4篇中国中医基础...
  • 3篇中国针灸
  • 3篇中医杂志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红外技术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北京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生理通讯
  • 1篇第八届全国红...

年份

  • 1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2
  • 5篇2001
  • 6篇2000
  • 1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2
  • 1篇1990
  • 2篇1989
  • 5篇1987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循经高温线下深部温度的测定被引量:23
2001年
目的 :了解循经高温线下深部组织温度 ,探讨循经高温线形成的机理。方法 :应用红外热像技术和插入式测温方法 ,对家兔体表在艾灸后产生的循经高温线下 (皮下、表皮下 5、10mm)的组织温度进行测定。结果 ,(1)艾灸前经线上的平均温度为 32 .7℃± 0 .5 3℃ ,经外的体表温度为 32 .5± 0 .5 5℃ ,两者无统计学差异 ;(2 )艾灸后经脉上的表面温度升高 0 .7℃ ,经脉外升高 0 .2℃ ,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3)随深度的增加 ,经线内外两组的温差逐渐减小 ,皮下的温差值为 0 4℃ ,表皮下 5mm为 0 2℃ ,表皮下 10mm为0 1℃ ,并且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张栋王淑友王援朝付卫星马惠敏
关键词:皮肤温度经络
黄芪总提物及其有效成分改善阿霉素致心衰的研究被引量:36
2012年
目的:探讨黄芪总提物及其有效成分(黄芪甲苷、黄芪多糖、黄芪总皂苷)对阿霉素致心衰(HF)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作用。方法: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HF组、地高辛(DG)组、黄芪甲苷(ASIV)组、黄芪多糖(APS)组、黄芪总皂苷(AST)组和黄芪混合提取物(AEM)组,除HF组18只,其余各组均12只。采用阿霉素隔日腹腔注射致慢性HF模型,治疗药物DG,ASIV,APS,AST剂量分别为0.05,50,1 000,100 mg.kg-1,AEM相当于生药8 g.kg-1,每天灌胃给药。实验采用Langendorff联合多道生理记录仪进行心功能指标观察,记录分析比较各组的动物存活率(SR),左心室收缩压(LVSP)、心率(HR)及左心室收缩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左心室开始收缩至射血的间隔时间(T-dp/dtmax)的变化。结果:阿霉素所致HF模型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各指标均明显下降(P<0.01);与HF组比较,AEM及其有效成分各组阿霉素致HF大鼠的SR,LVSP和+dp/dtmax均见明显提高,其中以AEM组在心脏收缩力学指标上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APS组亦能显著提高LVSP及+dp/dtmax,能够增加心肌收缩力和改善左心室收缩最大上升速率,对HF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结论:AEM及其有效成分均可以提高阿霉素致HF大鼠的存活率,明显增加实验性HF大鼠的心肌收缩力,APS也显示了明显的疗效。
王玉敏马琰岩高俊虹马淑骅张萌付卫星孙健喻晓春
关键词:阿霉素心衰心脏效应
呼吸衰竭时电针“人迎”对犬心脏动静脉血气及心肌氧代谢的影响
<正>本文在急性呼吸衰竭犬观察了电针“人迎”穴对犬心脏动静脉血气及心肌氧代谢的影响,旨在探讨呼吸衰竭时电针“人迎”穴对犬血流动力学及心肌收缩性能的作用机制。结果如下: 1.电针左侧“人迎”15分钟后电针组(n=7)冠状动...
孟竞璧宋利明付卫星朱广友
文献传递
家兔循经组织不同温度改变对Na^+/K^+-ATP酶活性及P物质含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02年
目的 :观察循经温度现象与Na+/K+ ATP酶活性变化及血管调控物质SP功能活动的关系。方法 :①用红外热像技术观察循经出现的温度变化。② )用酶学方法测定Na+/K+ ATP酶活性 ,放射免疫方法测定P物质 (SP )含量。结果 :①左后肢外侧和右后肢内侧循经高温区组织Na+/K+ ATP酶活性均高于对照区组织 (P <0 .0 5、P <0 .0 1 ) ;②左后肢外侧和右后肢内侧循经高温区组织的SP含量较对照区组织有升高趋势 ,但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 .5,>0 .1 )。结论 :①家兔循经出现温度较高组织的Na+/K+ ATP酶活性较非高温区组织的代谢活跃 ;②家兔循经高温区组织P物质水平有一定增高 。
马春红谭连红赵湘杰张栋王淑友付卫星
关键词:温灸P物质
经脉温度特性的红外热像图显示被引量:63
1996年
本文应用红外热像方法对43例健康人体躯干的体表温度进行了观察,目的是了解无大中血管纵向分布的前后正中线(督任二脉循行部位)上温度分布的特点。结果显示:自然状态下,57.1%的受试者背部正中线和7.7%的腹部正中线上具有纵向分布的高温线(带);在分别对命门穴和中肮穴艾灸后,70.4%的受试者背部正中线及56.0%的受试者腹部正中线上温度升高,并可形成较自然状态下更长。连续性更好的高温线(带);背中线上的高温线及艾灸后出现的升温线较长,最长可达约50厘米,而腹中线上的该线则较短,一般在10-30厘米左右。结果提示:循躯干前后正中线分布的高温线(带)似是督任二脉温度特性的客现显示,而该线(带)的形成可能与致密结缔组织或微循环的某种特异性调节机制有关。
张栋付卫星王淑友魏正岫王凤玲
关键词:皮肤温度经络结缔组织
电针对实验性心绞痛时心肌氧代谢和冠状脉窦血液酸碱度的影响被引量:12
1992年
冠心病心绞痛主要是由于冠脉血流减少,心脏血氧供应不能满足心脏的代谢需要而引起的。血氧供应不足时,心肌的代谢会发生一系列改变,酸性代谢产物增加,导致缺血局部pH值降低。
高翠华孟竞璧付卫星宋利明
关键词:电针心绞痛
经穴效应特异性在穴位注射多巴酚丁胺增效作用中的体现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药物穴位注射是否体现穴位效应的相对特异性。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电针内关+穴位注射组(EA-PC6+AI组)、电针足三里+穴位注射组(EA-ST36+AI组)和电针常规肌肉注射部位+注射组(EA-IMIS+IMI组),每组8只。电针各组分别电针10min后,再于相应部位注射β1-肾上腺素受体的激动剂盐酸多巴酚丁胺(DH,100μg/kg)。分析比较相应部位电针+注射DH前,电针+注射DH后2、5、15和30min左心室收缩压(LVSP)、心率(HR)和左心室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变化。结果:相应部位电针+注射DH后2min时,以EA-PC6+AI组增加LVSP、HR和+dp/dtmax的药理作用表现最为明显(各组相应指标与同时间点EA-PC6+AI组比较P<0.01或P<0.05)。注射DH后30min时,EA-ST36+AI和EA-IMIS+IMI组心功能各项指标均有较大幅度的回落,而EA-PC6+AI组LVSP、HR和+dp/dtmax的回落幅度最低(与同时间点正常对照组比较均P<0.01)。结论:电针"内关"穴加穴位注射确实有作用较强、作用时间窗宽大等优势,体现了其对心脏功能影响的相对特异性。
崔晶晶高俊虹付卫星王玉敏马淑骅张萌崔海峰喻晓春
关键词:内关穴电针穴位注射经穴效应特异性心脏效应
针刺后猫大脑皮层不同温区ATP酶活性及P物质含量比较被引量:2
2000年
本实验选用家猫 ,在红外热像仪监视下 ,选取针刺后皮层温度较高和较低部位的组织进行分析 ,用酶学方法测定Na+,K+ ATP酶活力 ,放射免疫方法 (RIA)测定P物质 (SP)含量。实验结果如下 :针刺后 ,皮层温度较高部位 (3 4.9± 1 .1 3℃ )的Na+,K+ ATP酶活力与皮层温度较低部位 (3 3 .3 8± 1 .0 3℃ )比较 ,有明显升高 (P <0 .0 1 ) ;皮层温度较高部位SP含量亦较温度低部位显著升高 (P <0 .0 2 )。结果提示 ,针刺后大脑皮层某些区域温度的高低可能与中枢Na+,K+ ATP酶活力增强有关 。
马春红谭连红赵相杰张栋付卫星王淑友
关键词:大脑皮层P物质针刺ATP酶
针药结合机制研究概况的分析及思考被引量:19
2009年
针药结合是针刺和药物两种治疗方式的有机组合,临床使用广泛,机制研究也日趋深入。本文从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免疫调节3个方面回顾了近10年来针药结合的机制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针药结合疗法的增效机制可能涉及以下3个方面:①针刺穴位可能通过影响血清药物浓度的改变,从而介导针刺对药物的增效作用;②穴位针刺能够特异性地引起与其相关联的内脏靶器官对于靶向性药物的吸收增加;③穴位针刺特异性地提高了靶器官对该药物的反应性或敏感性。
逯波王玉敏高俊虹付卫星崔海峰崔晶晶王洪新喻晓春
不同针灸方法诱发循经高温线现象的比较
<正>目的:为深入探讨循经高温线形成的机制,筛选较佳的刺激方法。方法:对家兔体表在针刺、电针、温灸、火针和穴位埋线刺激下循经高温线出现的规律,进行观察比较。 (1)实验动物家兔,雌雄不拘,体重在2.5-3.5 kg之间。...
张栋付卫星王淑友马惠敏王援朝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