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宇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血浆
  • 1篇血浆D-二聚...
  • 1篇易感
  • 1篇易感性
  • 1篇溶酶
  • 1篇乳酸脱氢酶
  • 1篇乳酸脱氢酶同...
  • 1篇栓塞患者
  • 1篇氢酶
  • 1篇组织型
  • 1篇组织型纤溶酶...
  • 1篇组织型纤溶酶...
  • 1篇细胞
  • 1篇细胞肺癌
  • 1篇纤溶
  • 1篇纤溶酶
  • 1篇纤溶酶原
  • 1篇纤溶酶原激活

机构

  • 3篇济宁医学院

作者

  • 3篇丁宇
  • 3篇林祥晓
  • 1篇于学勇
  • 1篇刘慧红
  • 1篇姚树娈

传媒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6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DICR基因多态性与变异性哮喘易感性的研究
2022年
目的探索DICR基因多态性与变异性哮喘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7月1日―2019年2月30日收治的52例变异性哮喘易感性患者作为哮喘组,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的4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组,检测其树突状细胞免疫受体(DICR)基因表达,比较DICR基因中不同基因亚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变异性哮喘易感性的相关性。结果 DICR基因rs2377422位点基因型中,哮喘组T型和C型基因型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健康组,而T型和C型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无差异(P>0.05)。DICR基因rs10840759位点基因型中,2组T型和C型基因型分布频率无差异(P>0.05),而哮喘组T型基因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DICR基因rs2377422和rs10840759位点下基因型分布与变异型哮喘易感性显著相关(P=0.004,95%CI:1.135~1.647)、(P=0.015,95%CI:1.158~1.322)。结论体内携带T型、C型分布频率的变异性哮喘患者,易感性发生率较高,可为临床基因调节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林祥晓丁宇张雪梅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变异性哮喘易感性
早期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浆D-二聚体、乳酸脱氢酶同工酶3、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乳酸脱氢酶同工酶3(LDH3)、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在早期急性肺栓塞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6例早期急性肺栓塞患者(肺栓塞组)及同期门诊正常体检无异常者50例(对照组),急性肺栓塞患者按照病情分为低危18例,中危15例,高危13例,对其进行DD、LDH3及bPA检测。结果肺栓塞组DD、LDH3及t-PA分别为(2.95±0.73)mg/L、(421.42±63.29)u,L、(0.85±0.02)u几,对照组分别为(0.03±0.01)mg/L、(198.17±23.37)U/L、(0.59±0.02)u/L,肺栓塞组DD、LDH3及bP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低危患者DD、LDH3、t-PA分别为(1.49±0.04)mg/L、(315.47±38.24)u/L、(0.63±0.01)U,L,中危患者分别为(2.22±0.27)mg/L、(382.41±54.36)u/L、(0.79±0.02)u/L,高危患者分别为(3.38±0.98)mg/L、(583.93±117.21)u,L、(0.92±0.03)U/L,中、高危患者与低危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患者LDH3、t-PA与中危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栓塞组治疗后DD、LDH3、t-PA分别为(1.03±0.11)mg/L、(223.24±25.04)u,L、(0.62±0.02)u/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在早期急性肺栓塞患者中DD、LDH3及t-PA均明显升高,随着病情缓解会逐渐下降,联合检测有助于急性肺栓塞的早期诊断。
于学勇姚树娈刘慧红林祥晓丁宇
关键词:肺栓塞D-二聚体乳酸脱氢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评价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NSCLC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吉非替尼组(n=70)和吉西他滨组(n=70)。吉非替尼组口服吉非替尼250 mg/d,吉西他滨组静脉注射吉西他滨(1 000 mg/m2,第1、8天);每21 d为一个疗程,共持续4个疗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吉非替尼组药效强于吉西他滨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吉西他滨组(P〈0.05)。结论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患者耐受性好。
丁宇林祥晓
关键词:吉非替尼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安全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