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儒清
- 作品数:9 被引量:69H指数:5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白细胞滤器过滤晶体盐红细胞悬液进行血液质量与临床效果评估被引量:13
- 2001年
- 目的 用国产滤器制备的去白细胞的晶体盐红细胞悬液 (Salineadenineglucosemannitolredbloodcellsuspension ,SAGMRBCs)进行质量和临床效果评估。方法 2 0 0单位过滤后的SAGMRBCs,测定其过滤前后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HCT、Hb、计算白细胞清除率、红细胞回收率、血小板损失率 ;1 5 0例受血者 ,输血前均不使用激素类及抗过敏类药物 ,观察输血不良反应。结果 经过滤去除白细胞的SAGMRBCs,白细胞清除率为 99 3 % ;红细胞回收率为 92 7% ,血小板损失率为 87 2 % ;在接受去白细胞的SAGMRBCs的 1 5 0例受血者中 ,输血≤ 2次的受血者中末发现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 3次曾有过发热性输血反应史 (输注未去除白细胞的SAGM红细胞悬液 )的 3 0例受血者中仅有 1例出现发热性输血反应。结论 使用国产滤器能去除血液成分中99%以上的白细胞 ,能有效地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 成晓玲赵树铭林武存黎儒清曾杰任德惠王泽荣彭君
- 关键词:白细胞滤器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 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被引量:16
- 2005年
- 目的探讨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对24例患者或供者,使用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对采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每例采集2~3次,共58次,出现不良反应14次(24%),其中以枸橼酸盐毒性反应最多(13次),发热反应1次,经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后,不良反应消失.24例均能采集到足量的单个核细胞,顺利完成移植.结论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良反应,以枸橼酸盐毒性反应最多,处理不当,采集难以顺利进行.为确保采集成功,必须做好采集前准备、控制处理血液总量(终点量值)、全血流速及抗凝剂比例,并注意预防和及时处理.
- 林武存肖瑞卿赵树铭黎儒清刘凤君
- 关键词:外周血干细胞
- 抗体微矩阵玻片经硅酸钠处理后对红细胞血型抗体吸附能力的研究
- 2005年
- 目的探讨经硅酸钠修饰后用作抗体微矩阵载体的玻璃基片对血型抗体的吸附能力。方法用硅酸钠溶液在玻片上形成一层膜,再酸化以形成硅酸,然后用红细胞血型抗体包被后,以可与其发生特异性抗原抗体免疫反应的对应红细胞作反应指示剂,检测经硅酸钠处理后的玻片对血型抗体的吸附能力,以及血型抗体的免疫活性。结果红细胞血型抗体可以牢固的结合在硅酸钠处理过的玻片上,并且可以与其对应的红细胞抗原发生免疫学反应。结论经硅酸钠处理的玻片对血型抗体有很高的结合效力,同时抗体仍保持很高的免疫活性,因而可充当蛋白质抗体微矩阵基片。
- 菅强蒲晓允黎儒清赵树铭
- 关键词:玻片血型抗体
- 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临床应用分析被引量:12
- 2001年
- 向国春张佳思成晓玲黎儒清赵树铭
- 关键词:非溶血性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
- 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在输血科临床实习的探讨
- 2001年
- 医学检验或称临床检验医学(Clinical laboratorymedicine)是一门临床与实验相结合的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作为二级学科命名为临床检验诊断学,其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临床实验室专业工作人员,包括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我科已承担了数届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生的临床实习工作。由于我科既是医院输血科又是军队血站,既承担医院临床医疗用血任务又具有采血职能和军队人材培养任务,在教学工作中我们逐渐改进了学生实习方式,取得了较好效果。
- 赵树铭胡建黎儒清
- 关键词: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输血科工作作风实践操作能力
- 去白细胞输血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临床应用分析(英文)被引量:9
- 2002年
- 评价临床输注去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和浓缩血小板悬液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FNHTR)的效果。选择 1 0 0例肝硬化、胃溃疡和胃癌等病人输注去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 ,对照组相类似 50例病人输注普通红细胞悬液。 2 4 0例急性或慢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糖尿病、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重症肝炎、烧伤、癌症放、化疗等患者分为两组 ,各组 1 2 0例随机接受去白细胞的血小板或未去白细胞的血小板悬液 ,观察FNHTR的发生率。结果表明 ,在 1 0 0例接受去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的患者中未发生FNHTR ,对照组 50例患者中有 8例发生FNHTR ,发生率为 1 6 % ;输注血小板的患者中 ,去白细胞和未去白细胞的FNHTR发生7例和 2 5例 ,发生率分别为 5 .83 %和 2 0 .83 %。结论
- 赵树铭成晓玲胡建向国春张佳思黎儒清
- 关键词:去白细胞输血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 去白细胞输血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9
- 2002年
- 目的 评价临床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和浓缩血小板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FNHTR)的效果。方法 选择 10 0例肝硬化、胃溃疡和胃癌等病人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 ,对照组相类似 5 0例病人输注普通红细胞悬液。 2 4 0例急慢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糖尿病、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重症肝炎、烧伤、癌症放、化疗等患者分为两组 ,各组 12 0例随机接受去白细胞血小板或未去白细胞血小板悬液。观察这些患者FNHTR的发生率。结果 在 10 0例接受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的患者中未发生FNHTR ,对照组 5 0例患者中有 8例发生FNHTR ,发生率为 16 % ;血小板输注的患者中 ,去白细胞和未去白细胞的FNHTR发生 7例和 2 5例 ,发生率分别为 5 .83%和 2 0 .83%。结论 去白细胞输血可防止或减低FNHTR的发生。
- 赵树铭成晓玲胡建向国春张佳思黎儒清
- 关键词:去白细胞输血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 国产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效果观察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观察国产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效果。方法应用国产XCF-3000型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95例,用KX-21N型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采集前献血者、采集后血小板成品血细胞参数,评估血小板采集效率和成功率、白细胞和红细胞混入量质控标准符合率,观察献血者及受血者不良反应。结果单采血小板成品血小板数平均每袋(2.83±0.46)×1011,采集成功率为71.58%;采集效率为(54.20±7.48)%;白细胞混入量符合率为97.89%;红细胞混入量符合率为12.63%。结论血小板采集成功率、效率和白细胞混入量符合率与进口同类机型近似,红细胞混入量符合率较低。
- 林武存刘凤君黎儒清肖瑞卿赵树铭
- 关键词:单采血小板血细胞分离
- 硅酸修饰的抗体微阵列玻片对红细胞的血型抗体吸附能力的研究
- 2005年
- 目的探讨用硅酸修饰的微阵列玻璃基片,对红细胞血型抗体的吸附能力。方法将玻片用硅酸钠溶液处理,经酸化以形成硅酸,然后用抗红细胞血型抗体(抗-A、抗-B、抗-AB、抗-D)包被,以对应红细胞作反应指示物,以检测经硅酸修饰后的玻片对红细胞血型抗体的吸附能力,以及血型抗体的免疫活性。结果抗红细胞血型抗体可以牢固的结合在硅酸修饰过的玻片上,并且可以与其对应的红细胞抗原进行免疫学反应。结论经硅酸修饰的玻片对血型抗体有很高的结合效力,同时抗体仍保持很高的免疫活性,因而可进一步充当蛋白质抗体微阵列基片。
- 菅强蒲晓允黎儒清赵树铭
- 关键词: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