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通过对RhD阴性孕产妇腹中胎儿和分娩的新生儿发生胎儿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fetus and newborn,HDFN)的相关指标对比分析,为预防和治疗HDFN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 收集我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分娩的RhD阴性孕产妇737名,比较新生儿是否发生RhD血型不合、ABO血型不合导致的HDFN及其影响因素,发生RhD-HDFN和发生ABO-HDFN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发生RhD-HDFN和发生ABO-HDFN患儿的实验室指标差异;分析IgG抗-D效价≤16和≥32的孕产妇分娩的新生儿发生RhD-HDFN的实验室指标差异。结果 737名RhD阴性孕产妇中,发生RhD-HDFN的母婴ABO血型相同或相容者比率88.89%(40/45)显著高于母婴ABO血型不相容者11.11%(5/45)。母体二次妊娠及以上发生RhD-HDFN比率93.33%(42/45)显著高于ABO-HDFN 60.66%(37/61)者。母体IgG抗-D效价≥32者分娩的新生儿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最低值低于母体IgG抗-D效价≤16者(χ^(2)=5.61,P<0.05),母体IgG抗-D效价≥32者分娩的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峰值高于IgG抗-D效价≤16者(χ^(2)=4.471,P<0.05)。结论 RhD阴性孕产妇中,母婴ABO血型相同或相容及孕产次≥2者,相应新生儿更易发生RhD-HDFN,母体IgG抗-D效价≥32者发生新生儿溶血的严重程度显著高于抗-D效价≤16者。
目的通过对南京市妇幼保健院ABO胎儿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fetus and newborn,HDFN)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探讨ABO-HDFN患儿胆红素水平及血清学检测结果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131例确诊为ABO-HDFN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和碳氧血红蛋白(carboxyhemoglobin,COHb)水平,同时进行溶血三项血清学检测,并收集患儿体重、胎龄、就诊日龄等临床资料,分析患儿胆红素水平、溶血发生及其严重程度影响因素。结果1131例确诊为ABO溶血的患儿中,胎龄39.14(38,40.14)周,体重3240(2890,3540)克。TBIL和IBIL水平在出生体重、是否多胎、胎龄、分娩方式、喂养方式和就诊日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和IBIL水平在性别、血型和胎次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项血清学检测中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irect antiglobulin test,DAT)阳性率19.36%(219/1131),游离抗体试验阳性率84.08%(951/1131),放散试验阳性率100%;将三项血清学结果分为“三项阳性”、“两项阳性”和“一项阳性”三组,患儿TBIL、IBIL、Hb和COHb水平在不同分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龄≤3 d患儿DAT、游离抗体试验的阳性率最高,分别为29.22%(161/551)、90.74%(500/551),日龄4~7 d患儿DAT、游离抗体试验的阳性率分别为11.31%(57/504)、79.96%(403/504),日龄≥8 d患儿DAT、游离抗体试验的阳性率分别为1.32%(1/76)、63.1%(48/76)。随着日龄的增加,患儿直抗、游离的阳性率也随之降低(P<0.001)。结论ABO-HDFN严重程度跟血清学三项试验、Hb和COHb有关;针对母婴ABO血型不合的患儿,应及时进行胆红素水平和三项血清学检测,对ABO-HDFN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