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病毒
  • 4篇流感
  • 4篇流感病毒
  • 3篇银翘
  • 3篇银翘散
  • 3篇病毒作用
  • 2篇甲1型流感
  • 1篇凋亡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实验性肝纤维...
  • 1篇体外
  • 1篇体外实验
  • 1篇体外实验研究
  • 1篇田基黄
  • 1篇牛蒡
  • 1篇牛蒡子
  • 1篇外感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凋亡

机构

  • 6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6篇黄碧松
  • 4篇朱宇同
  • 4篇刘妮
  • 3篇杨子峰
  • 2篇王艳芳
  • 1篇胡英杰
  • 1篇胡溪柳
  • 1篇陈俏妍
  • 1篇林培政
  • 1篇孟以蓉
  • 1篇谢斌

传媒

  • 2篇中药材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6
  • 3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田基黄体内抗甲3型流感病毒作用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从体内抗病毒实验观察田基黄抗甲3型流感病毒作用。方法:以病毒滴鼻感染小鼠,观察田基黄对肺指数、病毒致小鼠死亡率的影响。结果:口服10 g/kg.d田基黄可明显抑制甲3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小鼠肺组织炎性实变,降低甲3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死亡率。结论:田基黄是一种治疗流行性感冒的有效药物。
刘妮胡溪柳孟以蓉朱宇同黄碧松林培政
关键词:田基黄流感病毒
新银翘散及牛蒡子制剂抗甲1型流感病毒FM1株的实验研究
本课题对牛蒡子醇提液、将牛蒡子醇提的银翘散制剂及牛蒡子甙元的抗流感病毒作用,进行体内、外研究,希望能够通过改进牛蒡子的提取工艺,研制疗效更好的新银翘散制剂,或从牛蒡子中发现具有疗效可靠、质量可控、成分单一的新的抗流感病毒...
黄碧松
关键词:流感银翘散牛蒡子流感病毒
文献传递
银翘散抗甲1型流感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2
2005年
目的以MDCK细胞及小鼠流感肺炎模型为基础,观察不同浓度银翘散煎剂对流感病毒导致细胞病变的抑制作用和改善小鼠肺炎严重程度的情况,评价古方银翘散对甲1型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 方法接种甲1型流感病毒于MDCK细胞,观察银翘散体外抗流感病毒作用;以甲1型病毒滴鼻感染小鼠,观察对肺指数、病毒致小鼠死亡率等的影响.结果银翘散的最大无毒浓度为1.13 g.L-1,100 TCID50病毒攻击量下,银翘散(在0.52~66 g.L-1浓度下)在MDCK细胞对甲1型流感病毒FM1株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银翘散对流感病毒致小鼠肺炎的抑制作用,其40、20、10 mg.kg-1三个剂量组的肺指数分别为1.35、1.36、1.52,其中银翘散40、20mg/kg两个剂量组与病毒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银翘散100mg.kg-1与病毒对照组相比,在死亡保护率和平均存活时间均有统计学的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银翘散可改善流感病毒引起的小鼠肺炎症状,延长生命率,对甲1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有死亡保护作用,对病毒性感冒显示了较好的疗效.
杨子峰黄碧松刘妮王艳芳朱宇同
关键词:银翘散甲1型流感病毒外感动物模型
银翘散对多种呼吸道病毒作用体外实验研究被引量:16
2006年
目的观察银翘散对多种呼吸道病毒导致细胞病变的抑制作用,进一步探讨银翘散抗病毒机理。方法分别接种鼻病毒R_(14)型、流感病毒A型FM1株、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7型于KMB17、MDCK、Hep-2、Hela细胞,观察银翘散体外对多种呼吸道病毒作用。结果在4种培养细胞上,银翘散对4种呼吸道病毒株均未见明显的抑制病毒致细胞病变的作用。结论银翘散在体外对多种呼吸道病毒的增殖未显示抑制作用,结合体内抗病毒有效的结果,认为将来银翘散抗病毒机理研究方向可调整为以含药血清进行研究,模拟药物代谢的体内过程,使结果更符合临床特点,也可考虑银翘散可能通过对宿主防御机能的影响而发挥抗病毒感染效果。
谢斌杨子峰陈俏妍刘妮黄碧松朱宇同
关键词:银翘散体外呼吸道病毒
牛蒡子甙元体内抗甲1型流感病毒作用的研究被引量:57
2005年
目的:从体内抗病毒实验观察牛蒡子抗甲1型流感病毒作用。方法:以病毒滴鼻感染小鼠,观察肺指数、病毒致小鼠死亡率等的影响。结果:牛蒡子甙元在100μg/kg及10μg/kg口服均明显抑制甲1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小鼠肺炎实变;牛蒡子甙元100μg/kg浓度组对甲1型流感病毒感染的小鼠有死亡保护作用。结论:牛蒡子甙元是一种治疗流行性感冒的有效药物。
杨子峰刘妮黄碧松王艳芳胡英杰朱宇同
关键词:流感病毒
加味大黄蛰虫丸治疗实验性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学改变,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甚至肝癌发展的主要病理基础,其致病因素以乙型肝炎病毒和酒精为主,但在不同地区有一定差异。我国是慢性肝病的高发区...
黄碧松
关键词:DMNHSC-T6细胞细胞凋亡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