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勇国
- 作品数:22 被引量:130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元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食管癌手术围术期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预防被引量:18
- 2014年
- 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围术期发生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2年广元市中心医院258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食管癌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将258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分为两组,肺部感染组:86例,男62例、女24例,平均年龄65.1(45~84)岁,食管癌手术后均发生肺部感染;对照组:172例,男124例、女48例,平均年龄60.2(43~78)岁,为随机抽取的同期食管癌手术后未发生肺部感染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肺功能、年龄、吸烟量、吻合口位置、手术出血量、术前、术后其它合并症及管状胃代食管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食管癌手术围术期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部感染组肺功能中重度障碍、吸烟(≥400支/年)、高龄(≥65岁)、喉返神经损伤、围手术期失血量(术中出血+术后24 h胸腔、腹腔引流量≥1 000 ml)、手术时间≥4 h、术前合并糖尿病的比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功能中重度障碍(P=0.022)、吸烟(≥400支/年,P=0.000)、高龄(≥65岁,P=0.026)、喉返神经损伤(P=0.002)、围手术期失血量(术中出血+术后24 h胸、腹腔引流量≥1 000 ml,P=0.020)是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结论肺功能中-重度障碍、吸烟(≥400支/年)、高龄(≥65岁)、喉返神经损伤、围手术期失血量(≥1 000 ml)是食管癌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术前戒烟、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呼吸道准备、严密止血、注意保护喉返神经等措施可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
- 周小伟万志渝殷君太李晓明鲁勇国牟海德梅波
- 关键词:食管癌围术期肺部感染高危因素
- 食管癌手术切除适宜长度的探讨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研究食管癌手术切除的适宜长度。方法手术切除140例食管鳞癌,用连续切片的方法将切除的标本制成病理切片,在镜下观察食管癌粘膜下浸润、跳跃式转移,肿瘤多源性等多方面情况。再用食管癌切除后,回缩法推算术中实际长度。结果 140例食管癌手术中,以肉眼观大体肿瘤为中心发现食管癌粘膜下浸润108例(77.1%),以门齿为距仅有近端浸润32例,远端浸润26例,两端均有侵润50例,近端粘膜下浸润长度平均为3.5cm,最长浸润距离值为4.8cm;距门齿食管癌远端粘膜下浸润长度平均为3.2cm,最长距离值为4.1cm:发现肿瘤多源性25例(17.9%),其中仅有近端病灶7例,仅有远端病灶13例,两端均有病灶5例。近端多源性病灶移与肉眼大体肿瘤距离加多源性病灶长度均数为3.9cm,最大距离为4.7cm;远端多源性病灶与肉眼大体肿瘤距离加多源性病灶长度均数为3.6cm,最大距离为8.5cm。140例患者中发现21例(15.0%)有跳跃式肿瘤转移,其中近端跳跃转移11例,远端跳跃转移5例,两端均有5例。近端跳跃式转移与肉眼大体肿瘤的距离加跳跃式转移的长度平均数2.3cm,最大距离3.1cm;远端跳跃式转移与肉眼大体肿瘤的距离加跳跃式生长的长度平均数2.4cm,最大距离2.8cm。140例患者中未发现残端癌。结论食管癌手术切除的适宜长度,应该是距门齿近端切缘至肿瘤上缘应不少于6cm,远端应将食管全部切除。
- 万志渝冯江何东权殷君太鲁勇国李晓明周小伟武韬
- 关键词:食管癌食管癌手术病理切片
- 肺癌手术淋巴结根治性清扫范围的探讨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肺癌手术根治性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方法 370例肺癌根治性肺叶或一侧全肺切除术患者的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按标准肺癌淋巴结分布规律对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进行了根治清扫,共清除纵隔和肺门淋巴结1746枚。手术切除的肺叶和淋巴结行病理切片检查,其中鳞癌211例,腺癌123例,大细胞肺癌11例,小细胞肺癌16例,其他类型9例。根据病理标本结果,对肿瘤部位、分型、大小、细胞分化程度等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370例中181例(48.9%)存在N1或N2以及N1和N2共同淋巴结转移,其中N2淋巴结转移共138例(37.3%)。手术清除纵隔淋巴结1200枚,其中转移淋巴结(N2)262枚,纵隔淋巴结转移度21.8%。结论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机会很大,且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肺癌淋巴结转移与肺癌部位、细胞类型、肿瘤T分级和细胞分化程度都有密切关系。手术要达到根治目的 ,应进行纵隔和肺门淋巴结根治性清扫。
- 万志渝殷君太何东权鲁勇国李晓明周小伟
- 关键词:肺癌外科手术淋巴结切除术
- 13例肺隔离症诊断与治疗的临床总结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分析13例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PS)临床特点,总结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1月共收治的13例PS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情况和随访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诊治经验。结果:(1)临床表现:反复发作单纯咳嗽、咳痰11例,伴喘累及咯血各1例,病程3个月~12年。(2)影像学特点:所有患者的病变部位均为肺叶内型,且位于肺下叶,其中左下肺10例,右下肺3例。13例患者均接受了胸部X线检查和胸部CT平扫+增强检查。胸部X线检查提示:肺部圆形、椭圆形团块影或分叶状或三角形阴影。胸部CT检查提示: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或囊液性密度影。2例螺旋CT肺血管成像(spiral CT pulmonary angiography,SCTPA)提示:患者供血动脉来源于降主动脉。(3)所有患者均行经胸腔镜手术治疗,手术顺利,术后康复出院。随访6个月~2年,1例失访,其余12例随访期间均无复发。结论:较低的发病率、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和临床医生较低的认识度是导致PS诊断困难的重要因素。胸部CT增强是诊断PS常规的诊断方法,SCTPA则可用于确诊。明确诊断后,可首选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
- 鲁勇国万志渝李晓明殷君太周小伟牟海德
- 关键词:肺隔离症
- 经右胸三野淋巴结清扫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经右胸清扫颈、胸、腹三野淋巴结的意义和术后的疗效。方法收集经右胸食管癌根治手术365例,对颈、胸、腹三野区域淋巴结进行清扫。分析淋巴结清除总数、淋巴结转移数、淋巴结转移率、手术并发症。结果 365例食管癌患者共清扫淋巴结2866枚,淋巴结转移率为50.95%(186/365),转移度为17.30%(496/2866);不同年龄段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部位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率、转移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淋巴结的转移率和转移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肿瘤浸润深度的淋巴结转移率与转移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右胸是行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的有效途径,可减少术后的复发率和转移率,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
- 万志渝何东权殷君太李晓明鲁勇国周小伟武韬
- 关键词:食管癌手术治疗淋巴结清扫
- 食管破裂的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总结食管破裂的诊治经验,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从2005年08月至2012年10月治疗的19例食管破裂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16例,死亡3例(病死率15.79%)。结论:食管破裂是一种急危重症,及时明确诊断,并根据食管破裂的不同病因及就诊时不同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 周小伟殷俊太万志渝鲁勇国李晓明牟海德梅波
- 关键词:食管破裂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
- 外周血炎性指标比值对中晚期食管鳞癌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分析术前外周血炎性指标比值在中晚期食管鳞癌术后复发中的预测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4 年 7 月至 2015 年 7 月在我院行手术 150 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其中男 128 例、女 22 例,平均年龄(62.23±8.48)岁。根据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的 ROC 曲线结果将患者分别分组分析。采用 log-rank 法行单因素分析,Cox 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高比值组(NLR>3.49、PLR>152.28、MLR>0.36)患者术后复发率和生存时间均显著低于或短于低比值组。分层分析结果示:术前患者的 NLR、PLR、MLR 的单独或同时升高与患者的 N 分期以及术后复发率呈正相关关系,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关系。术前 NLR>3.49、PLR>152.28 及 MLR>0.36 提示患者预后不良,其中 MLR>0.36 是ⅢA~ⅣA 期食管鳞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12.95,95%CI 2.31~72.56,P=0.00)。结论术前 NLR、PLR 及 MLR 单独或多项同时升高预示着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可能术后复发,可作为术后预后的参考指标。
- 李晓明向宗骏万志渝鲁勇国牟海德殷君太
- 关键词:中晚期食管鳞癌术后复发
- 孤立性肺结节153例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为恶性结节的危险因素。方法:统计153例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特征,对这些临床特征与孤立性肺结节的性质之间的关系作单因素分析,进一步对有统计学意义者作多因素分析。结果:153例中有86例(56.21%)术后病检结果为恶性病变,单因素分析中,年龄、吸烟史及恶性肿瘤影像学特征3个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中年龄、恶性肿瘤影像学特征两个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吸烟史及恶性肿瘤影像学特征,尤其是前二者是孤立性肺结节为恶性结节的危险因素,综合分析这些因素,可提高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判断的准确性。
- 鲁勇国万志愉
-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
- 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对术后肺部感染和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32
- 2016年
- 目的探讨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后肺部感染与炎症细胞因子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该院经术前胃镜病理活检确诊的食管癌患者72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手术分为胸腔镜组(27例)和传统手术组(45例),所有患者于入院时、术后2h、术后24h、术后3d,以及术后1周共5个时间点观察和记录患者的体温、呼吸频率及白细胞(WBC)变化,并在这5个时间点采取外周静脉血液,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IL)-6、IL-8和IL-10水平。结果胸腔镜组手术后有4例发生肺部感染,传统手术组有18例(P<0.05)。两组患者术后拔管后呼吸频率较术前明显增加,术后72h最高,至术后1周时,患者呼吸仍呈浅快呼吸。在术后72h时和术后一周胸腔镜组患者呼吸频率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两组患者CRP术后24h开始升高,术后72h达峰值后开始回落,在术后24h和72h两个时间点胸腔镜组患者CRP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中IL-6、IL-8和IL-10在术后2h、术后24h和术后72h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IL-6、IL-8在术后2h达到最高峰,术后1周回落至正常范围。在术后2h、术后24h这两个时间点,IL-6、IL-8和IL-10在胸腔镜组中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较传统手术能明显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发生,胸腔镜手术术后早期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均低于传统手术。
- 鲁勇国梅波万志渝殷君太李晓明周小伟牟海德
- 关键词:食管肿瘤胸腔镜肺部感染
- 管状胃重建消化道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管状胃在食管癌手术中的意义和术后结果。方法:收集食管癌病例200例,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行管状胃成形胃代食管吻合术,对照组行常规胃代食管吻合术式。分析术后并发症,测定术后14天和1月肺功能,术后14天胸胃排空时间,并随访观察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术后14天和1月,研究组患者肺功能各指标改善比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的每次平均进食量和食物通过上消化道的平均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无胸胃潴留。结论:管状胃能减少胸胃潴留和有效地改善肺功能。
- 李晓明殷君太万志渝何东权鲁勇国武韬周小伟
- 关键词:食管癌食管癌手术管状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