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轩
- 作品数:25 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囊肾病慢性疼痛的手术治疗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于缓解多囊肾病引起的慢性疼痛的效果。方法:对1992年1月至2002年11月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有疼痛症状的多囊肾患者,利用相对疼痛缓解指数(RPR),比较囊肿穿刺抽吸术、开放去顶减压术、内引流联合去顶减压术和腹腔镜去顶减压术4种手术对于疼痛的缓解效果。结果:4种手术在术后24个月内对于疼痛的缓解无显著性差异;术后36个月穿刺组RPR低于其它3组;术后48个月,内引流组RPR高于其它3组,而穿刺组全部复发;术后60个月,腹腔镜组RPR低于内引流组和开放组。术后72和96个月,内引流组RPR高于开放组。疼痛缓解时间穿刺组短于其它组,其它3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手术是治疗由多囊肾病慢性疼痛的较好方法,但不同手术各自具有自身的优缺点,仍有待改进。
- 刘征丁克家曹庆伟高德轩萧畔陈辑
- 关键词:多囊肾疼痛去顶术
- 应用DGGE在中国ADPKD病人中检测到2个新的PKD1基因突变
- 目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ADPKD)是最常见的肾脏遗传病之一,该病为单基因遗传病.引起成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的基因至少有三种:多囊肾病基因1(PKD1)、多囊肾病基因2(PKD2)、多囊肾病基因3(Tg73...
- 高德轩
- 关键词:PKD1基因
- 文献传递
- 两个中国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家系的表型与基因型分析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研究中国人多囊肾病基因1(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1gene,PKD1)突变的特点,检测基因突变位点。方法25例多囊肾患者,正常对照16名,扩增PKD1基因的第44、45外显子的基因片段,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突变检测系统进行初筛,然后测序。结果发现1个移码突变(12431delCT)、1个无义突变(C12217T)、1个多态性(A50747C),突变检测率为8%(2/25)。结论检测到2个新的可能的致病突变1个移码突变(12431delCT)、1个无义突变(C12217T)。
- 高德轩曹庆伟丁克家赵跃然王来成牛志宏吕家驹
- 关键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基因PKD1单拷贝区突变
- 2007年
- 丁克家刘征高德轩曹庆伟萧畔陈辑
- 关键词:基因突变PKD1基因
- 基因突变对多囊肾去顶减压手术预后的影响
- 2008年
- 目的研究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基因1(PKD1)突变对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992-2002年间在我院行囊肿去顶减压手术的患者进行PKD1基因的全长检测。比较突变类型以及突变位点对手术预后的影响。结果不同突变类型间肾功能正常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9,P=0.021)。近3′端突变患者疼痛缓解时间(53个月±4个月)明显长于近5′端突变患者(39个月±5个月)(χ^2=7.677,P=0.006),近3′端突变患者肾功能正常时间(52.7个月±3.1个月)也明显长于近5′端突变患者(40.2个月±2.6个月)(χ^2=7.963,P=0.005)。结论PKD1基因突变对患者手术预后存在影响,有可能成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的新的指标。
- 刘征丁克家吕家驹曹庆伟傅强高德轩
- 关键词:多囊肾常染色体显性突变预后肾囊肿去顶术
- 1962~2005年某院泌尿外科住院情况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吕家驹马玉秀高德轩丁森泰丁克家
- 关键词:住院情况分析泌尿外科医疗护理工作疾病谱住院病人
- 肾嗜酸细胞腺瘤12例临床诊治分析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肾嗜酸细胞腺瘤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临床特征、影像及病理表现、治疗和预后。结果:肿瘤均为单发,直径1.5~11.0cm,平均(4.4±3.1)cm。CT平扫显示,肿瘤包膜完整,密度均匀一致;增强扫描成中等强化,2例瘤体中央可见星芒状瘢痕。术前B超、CT诊断2例为肾嗜酸性细胞腺瘤,10例为肾癌。行肾癌根治术者7例,肾部分切除者5例。术后观察肿瘤包膜完整,切面呈棕色或棕黄色,质地均匀。光镜下瘤细胞胞质内含丰富的嗜酸性颗粒,细胞无明显异形性和核分裂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ytokera-tin8/18(+),CD10(-),EMA(+),vimen-tin(-),Hale胶体铁染色(-)。随访2~102个月,平均(19.4±27.3)个月,均无瘤生存。复习国内文献70篇,病例211例,英文文献19篇,病例92例。结论:肿瘤较小肾嗜酸细胞腺瘤在影像学上极易被诊断为肾癌;直径>4.0cm肿瘤星芒状瘢痕改变多见,CT或磁共振多可作出正确诊断,保留肾单位手术应尽量考虑。对于<4cm肿瘤不论是术前影像学是否诊断正确,均应该以保留肾单位手术为主。
- 高德轩宁豪丁克家吕家驹王法成李善军尉立京
- 关键词:肾肿瘤嗜酸细胞腺瘤
- 位于8q24的NOV和WISP-1基因在前列腺癌的表达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定位于8q24的CCN家族成员NOV基因和WISP-1基因在前列腺癌的表达。方法采用半定量的RT-PCR方法和免疫组化法分析37例前列腺癌组织和10例正常前列腺组织中NOV和WISP-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37例前列腺癌组织和10例正常前列腺组织中均检测到NOV mRNA表达,前列腺癌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前列腺组织(P<0.05),而且T3,T4期前列腺癌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T1,T2期前列腺癌(P<0.05)。在37例前列腺癌中有24例(64.7%)检测到WISP-1的mRNA表达,而正常前列腺组织中均为阴性,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研究显示前列腺癌组织的NOV蛋白染色强度明显高于正常前列腺组织(P<0.05)。正常前列腺组织和前列腺癌组织均未检测到WISP-1蛋白。结论 NOV基因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牛志宏吕家驹张辉丁森泰高德轩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基因
- 中国ADPKD患者PKD1基因突变位点检测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检测中国人PKD1基因突变位点,探讨其突变规律。方法采集38个家系的多囊肾患者病理标本(血样及组织)共43份,无病个体血样15份。提取基因组DNA,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特异性扩增含PKD1基因的12、14、21外显子片段。扩增产物经分离纯化后用遗传分析仪进行基因测序,进入互联网基因库查找正常基因序列并与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测序结果。结果在外显子12检测到一个无义突变(C26017A),在外显子21检测到一个错义突变(A33849G)。多囊肾突变率为4.7%(2/43)。未发现突变热点。结论检测到2个新的可能的致病突变位点C26017A、A33849G。中国ADPKD人群PKD1基因不存在突变热点。
- 萧畔丁克家高德轩曹庆伟
- 关键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PKD1基因基因突变
- 多囊肾病患者两侧肾小球滤过率差异性分析
- 2007年
-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ADPKD)是人类最常见的遗传病之一,发病率约为1/1000。ADPKD主要表现为双侧肾脏同时发生多个囊肿,随囊肿增大肾功能不断下降。肾小球滤过率(GFR)是反映肾功能的定量指标,能够判断肾功能受损程度。对两侧肾GFR差异的了解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 高德轩申超李霞丁克家曹庆伟傅强牛志宏吕家驹
- 关键词: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肾小球滤过率肾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