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维原

作品数:32 被引量:63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19篇红细胞
  • 17篇细胞
  • 11篇红细胞变形
  • 7篇电导
  • 7篇电导法
  • 7篇红细胞变形性
  • 5篇细胞聚集
  • 5篇红细胞聚集
  • 4篇衰老
  • 3篇蛋白
  • 3篇血液
  • 3篇血液流变
  • 3篇血液流变学
  • 3篇衰老过程
  • 3篇分子
  • 3篇白蛋白
  • 3篇大分子
  • 3篇大分子物质
  • 2篇电阻抗
  • 2篇电阻抗法

机构

  • 25篇北京医科大学
  • 4篇北京大学
  • 2篇承德医学院
  • 2篇张家口医学院
  • 2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力...
  • 1篇北京地质仪器...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

  • 32篇马维原
  • 29篇文宗曜
  • 20篇孙大公
  • 14篇宋立川
  • 10篇施岩
  • 9篇高铁
  • 7篇杨跃平
  • 5篇王鸿儒
  • 5篇陈生
  • 4篇李玉梅
  • 2篇王乃康
  • 2篇窦焕福
  • 2篇王鸿儒
  • 1篇童家明
  • 1篇刘亚平
  • 1篇刘永葆
  • 1篇廖福龙
  • 1篇陶祖莱
  • 1篇黄志清
  • 1篇文宗耀

传媒

  • 10篇中国生物医学...
  • 4篇北京生物医学...
  • 4篇生物物理学报
  • 3篇承德医学院学...
  • 3篇中国医学物理...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第三届全国生...

年份

  • 1篇1999
  • 4篇1997
  • 11篇1996
  • 7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2
  • 5篇1991
  • 1篇1990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电导法研究红细胞聚集-沉降现象被引量:7
1991年
本文建立了一种测量红细胞聚集-沉降现象的电导法。并对所得的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给出了描写红细胞聚集-沉降理象的I—t函数半经验公式,首次引入了描写红细胞聚集-沉降现象的聚集指数f_a(t)、沉降因子H(t)以及它们与时间的函数关系。
文宗曜陶祖莱马维原徐家鸽赵玉衡王鸿儒
关键词:红细胞电导法
血病患者的红细胞变形性研究
1995年
利用GYJ-Ⅱ型新型激光衍射仪,对59例各类白血病患者的红细胞变形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血病患者比正常对照组的红细胞变形性明显降低,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之间的红细胞变形性亦有所不同。
王良绪窦焕福吕智红马维原李玉梅孙大公文宗曜
关键词:白血病红细胞变形性病理学
红细胞膜结构与其微观流变特性的关系研究──膜表面电荷对低粘切变流场中红细胞取向影响被引量:4
1995年
用生化方法,即通过不同剂量神经氨酸酶不同程度去掉红细胞表面电荷,采用本文作者指出的新型激光衍射法,研究其表面电荷的多少与红细胞在低粘切变流场中取向指数的关系。实验表明,表面电荷越少,取向指数越小,而反映在低粘切变流场中等容小变形的(DI)d指数却几乎与表面电荷的多少无关。作者同时指出,这一新方法较传统的激光衍射法在反映细胞膜结构微小变化方面更为灵敏。
文宗曜马维原李田勋孙大公
关键词:流变性红细胞膜结构
电阻抗法测量红细胞的流变特性被引量:1
1999年
本文在FRICKE悬浮液电导理论基础上,利用北医设计研制的红细胞流变特性测定仪(电阻抗法)测量红细胞的松弛过程。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该仪器所测值确实能够反映出红细胞的流变特性,其稳定性和重复性也较好。变异系数均小于5%,并且与激光法测量值有较好的相关性。该测量方法虽受红细胞压积和悬浮介质电导率的影响和限制,但只要在仪器测量范围内,严格控制压积的一致性。
杨跃平马维原孙大公宋立川施岩吕智红文宗曜
关键词:电阻抗法红细胞流变特性
红细胞聚集的电导法研究
1994年
依据S.Velich提出的随机取向红细胞的悬浮液电导方程,提出了测量红细胞聚集动态过程的电导法。在仪器的设计中采用四电极方案克服血液中由于蛋白质等物质吸附在电极表面上对测量结果所造成的影响,采用载波技术克服电极极化所造成的影响,从而提高了测量系统的信噪比、灵敏度和可靠性。根据红细胞悬浮液的电导理论,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描述红细胞聚集的动态过程方程:I=I_s-(I_s-I_m)·exP(-(t_m-t)/τ),从而得到了用该法描述红细胞聚集程度指标:聚集指数AI=I_s-I_m,描述红细胞聚集动态过程的参数:时间常数τ。
马维原文宗曜王鸿儒陈生
关键词:红细胞聚集电导法
血液粘度与电阻率关系的微观流变特性被引量:3
1994年
本文首次将以前我们用毛细管血液粘度和常规电导仪测量所得到的,血粘度(η)与其电阻率(ρ)之间的关系、推广到用旋转式血粘度计与自行研制的电阻抗法红细胞流变特性仪所测得的η-ρ曲线的动态函数关系。即考虑到切变流场中(切变率γ变化范围0-300s^(-1))血液粘度与其电阻率的关系。为了深入理解血液粘度的微观流变特性,我们利用Fricke的悬浮液电导理论以及本文作者对血液电流变特性研究的一些结果,建立了宏观流变学量──血液粘度与血球压积和切变流场中红细胞聚集一解聚、取向、变形等流变学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从而提示出血液粘度的微观流变学机理。
文宗曜童家明马维原孙大公廖福龙李文
关键词:血粘度红细胞变形
低粘流场中红细胞流变行为的研究被引量:3
1996年
对低粘流场中红细胞的流变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与高粘度的15%PVP的测量结果相比,用低粘流场得到的(DI)d所反映的是与膜的粘弹性有关的红细胞微观流变学信息。2.(DI)or随切变率γ而改变,在γ=200s-1附近,(DI)or有一最大值。3.低粘低切条件下,(DI)d基本不随渗透压改变,而(DI)or与DI有相同的变化趋势。说明低粘低切时,(DI)d只与细胞膜的力学性质有关。
宋立川马维原文宗曜
关键词:红细胞变形性渗透压粘弹性
红细胞衰老过程的研究进展
1996年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研究红细胞衰老所采用的各种模型及其优缺点。
文宗曜马维原孙大公吕智红杨跃平施岩喀蔚波
关键词:生存期血液流变学
红细胞衰老过程中的密度变化被引量:9
1997年
作者在用抗体诱发动物急性溶血的方法建立的红细胞在体衰老模型的基础上,对红细胞衰老过程中的细胞密度变化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显示:随着红细胞年龄的增加,其平均密度增加,细胞密度与细胞年龄呈线性相关关系(r=0.847,P<0.01),但同龄红细胞的密度离散度较大,不同年龄细胞间密度重叠的红细胞数量较多。提示用密度的差异对不同年龄红细胞进行分离,分辨率不高。
宋立川吕智红马维原孙大公施岩杨跃平文宗曜黄志清
关键词:红细胞衰老
红细胞聚集的电导法测鼍系统研制被引量:1
1991年
根据S.Velich提出的随机取向红细胞悬浮液电导方程P=[I_0/-1)/[I_0/I-1+f],提出了用电导法测量红细胞聚集动态过程.作者根据这种方法建立了红细胞聚集的电导法测量系统.由于在整个系统中核心部分是四电极电导仪,克服了电极污染;采用载波技术克服了电极极化等干扰因素.因此提高了仪器系统的稳定性、信噪比和灵敏度.用此系统完成了温度稳定性等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完全可以测出RBC聚集动态过程.并对测量系统与测量对象的相互作用问题进行了讨论.
马维原陈生文宗曜韩振山王鸿儒
关键词:红细胞聚集电导法测量系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