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宏敏
- 作品数:37 被引量:259H指数:7
-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 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936高产制种技术
- 2007年
- Ⅱ优936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利用航天育种技术与常规杂交育种技术结合育成的中籼型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05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通过湖南省认定。介绍了该组合亲本的主要特征特性及其高产制种技术。
- 杨东马宏敏谢鸿光涂诗航张水金郑家团黄庭旭
- 关键词:杂交水稻高产制种技术
- 新时期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兴农工作的探讨——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为例被引量:2
- 2011年
- 科技兴农是新时期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之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为宗旨,通过组建创新团队、加强团队管理、建设创新平台、强化种质资源等工作途径,培育优势学科集群、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优化整合种质资源体系,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竞争水平,全面提升科技服务"三农"的质量和水平。
- 翁伯琦雷锦桂马宏敏
- 关键词:科技兴农
- 环境生态因子对稻米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4
- 2006年
- 综述了地域环境差异、气候因素、土壤环境、营养环境、环境污染等环境生态因子对我国稻米的外观品质、加工品质、蒸煮品质、食用品质、营养品质等方面的影响。
- 游晴如黄庭旭马宏敏
- 关键词:环境生态稻米品质
- 强化科技服务 促进农业发展被引量:2
- 2011年
- 文章阐述了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通过开展科技特派员、"双百"行动、远程培训等系列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成效,总结了健全科技兴农机制,创立长效服务模式;结合实际明确任务,服务"三农"追求实效;有效开展远程服务,惠及农村办好实事等强化科技服务的成功经验,以期为进一步促进科技服务"三农"提供借鉴。
- 翁伯琦雷锦桂马宏敏
- 关键词:科技兴农科技特派员远程培训
- 转pepc基因籼稻恢复系“N175”产量相关性状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比较了转甘蔗pepc基因的籼稻恢复系"N175"植株及其非转基因对照的光合效率和产量相关性状,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的光合效率、单株穗数、千粒重、单株产量等性状有较大提高。说明甘蔗pepc基因在水稻中的异源表达可以实现增产目的。
- 马宏敏
- 关键词:转基因水稻PEPC基因农艺性状
- 水稻航天诱变育种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被引量:68
- 2003年
- 水稻航天育种技术是将水稻干种子搭载返回式航天器 (卫星 )经过空间诱变作用产生变异 ,在地面选择有益变异培育新种质、新品种的育种方法。随着水稻航天育种研究的不断深入 ,现已育成一批水稻新品种 (组合 )进入商品化生产 ,同时还发掘和筛选出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新种质。本文综述了水稻航天育种的特点、理论依据及研究进展 ,讨论了水稻航天育种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 郑家团谢华安王乌齐张建福张水金黄庭旭杨东马宏敏
- 关键词:水稻航天育种卫星搭载空间诱变
- 特优航1号产量结构分析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被引量:7
- 2003年
- 特优航 1号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用龙特甫A与恢复系航 1号配组而成的三系晚籼杂交水稻新组合 ,具有米质较优、产量高、中抗稻瘟病、适应性广等特点。 2 0 0 2年通过福建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主要介绍了特优航 1号的产量结构分析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 杨东张水金马宏敏黄庭旭王乌齐
- 关键词:晚籼稻高产栽培技术
- 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139的选育与应用
- 王乌齐黄华康章杏陈双龙郑长林杨东涂诗航张水金马宏敏
- Ⅱ优139是三系籼型晚稻杂交水稻新组合。属基本营养型,作双晚种植,全生育期为130.2d,比对照两优2163迟4.4d。株高105cm左右,株型集散适中,群体整齐,生长势较强。主茎叶片数16~18叶,叶片略呈瓦形,叶色淡...
- 关键词:
- 关键词:杂交水稻选育
- 优质香型超级稻宜优673选育与应用
- 黄庭旭谢华安游晴如黄达彪张海峰郑家团杨东涂诗航张水金马宏敏
- 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该项目属于作物遗传育种领域,以遗传育种学为原理,进行水稻新种质创制。自1996年起,历时17年培育出超级稻宜优673。项目主要科技内容:以水稻品种的优质、大粒、抗瘟和丰产性状为目标,通过渗入粳稻成份...
- 关键词:
- 关键词:水稻超级稻宜优673遗传育种栽培技术
- 水稻倒伏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8
- 2007年
- 本文综述了水稻倒伏的类型及成因、影响倒伏的因子以及防止倒伏的措施,并提出了解决水稻株高、生物产量与抗倒伏之间矛盾的初步设想。
- 游晴如马宏敏杨东涂诗航张水金董瑞霞黄庭旭
- 关键词:水稻倒伏稻米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