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学文

作品数:12 被引量:25H指数:4
供职机构: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艺术

主题

  • 5篇音乐
  • 2篇调式
  • 2篇五声性
  • 2篇五声性调式
  • 2篇和声
  • 1篇调式和声
  • 1篇东方音乐
  • 1篇侗族
  • 1篇侗族大歌
  • 1篇多声部
  • 1篇多声部民歌
  • 1篇多声部音乐
  • 1篇多声思维
  • 1篇艺术
  • 1篇艺术人生
  • 1篇音乐创作
  • 1篇音乐节
  • 1篇音乐事业
  • 1篇音乐文化
  • 1篇音乐文化交流

机构

  • 9篇广西师范大学
  • 3篇中央音乐学院
  • 3篇中国音乐学院

作者

  • 9篇马学文
  • 1篇樊祖荫

传媒

  • 2篇中国音乐
  • 2篇人民音乐
  • 1篇云南艺术学院...
  • 1篇音乐生活
  • 1篇中央音乐学院...
  • 1篇黄钟(武汉音...
  • 1篇大学教育

年份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探讨中国传统多声思维与形态特征的一次盛会——“中国传统多声部音乐形态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被引量:1
2015年
中国音乐学院樊祖荫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重点课题《中国传统多声部音乐形态研究》的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4月18日在北京亚奥国际酒店成功举行。会议由中国音乐学院主办,北京民族音乐研究与传播基地和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承办。此次会议是课题的中期汇报,来自全国各地的相关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马学文
关键词:多声部音乐中国传统音乐多声部民歌侗族大歌民族音乐学
继承、创新与弘扬——2016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乐派与中国音乐节学术研讨会”综述被引量:2
2017年
2016年10月16至17日,中国音乐学院在京举办了"中国乐派与中国音乐节学术研讨会"。会议围绕"中国乐派的界定""为什么要建立中国乐派""中国乐派与世界文化的关系""中国乐派怎么做才算成功""中国乐派的核心任务""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的项目探讨"和"筹备中国音乐节的研讨"等议题展开了充分的讨论。
马学文
金湘室内乐作品《冷月》中的纯五度复合和声探究被引量:5
2014年
纯五度复合和声是金湘室内乐作品《冷月》的主干性和声手法。纯五度复合和声建立在五度相生的律制基础之上,它突破传统"俸五声"的禁锢,将五声拓展至十二声,按照与起始音的亲疏关系,形成一种新的音高结构体系。纯五度复合和声能够产生横向、纵向多种音高素材,这些素材包括了从五声性调式起直至纯五度复合产生的十二音在内。在音高序进逻辑方面借鉴了民间音乐的发展技法,形成包括鱼合八、宝塔尖在内的多种序进逻辑。
马学文
关键词:冷月
五声性调式和声的拓展方法研究——以纯五度和五声音列为基本材料被引量:7
2018年
五声构成音是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基本材料,在实际创作中,作曲家并不仅限于利用五声构成音进行创作,而是在保持五声性调式特性的前提下,以五声构成音为细胞,通过多种拓展方式形成无穷的新材料。本文提出和声细胞的概念,以五声构成音为细胞原核,探究纯五度和五声音列所具备的拓展形式和可能性。
马学文
关键词:五声性调式和声
以五声性调式为基本材料的和声拓展方法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五声性调式和声是从中国现当代音乐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建立在五声性调式基础上的一种开放的作曲理论。五声性调式作为构建中国音乐大厦的地基,具有原发性意义。在五声性调式的基础上,有综合调式性七声音阶、五声性调式的纵横向拓展、不同五声性调式的复合、五声性调式与大小调的混合等多种拓展的方法。
马学文
关键词:中国音乐作品五声性调式
利盖蒂20世纪60年代“常规”创作的电子音乐思维
2014年
1958年之后利盖蒂只为现场演奏方式进行创作,但他的这种"常规"创作观念非常明显地受到当时十分盛行的电子音乐的影响。首先,利盖蒂采用声部细分的方式创作大型管弦乐队作品,从而精确地预制作品的音响。这种精确的预制性具有电子音乐思维特征。其次,在声部细分的基础上采用密集对位的方式,形成一种以"微起伏"状态向前推进的"音响流"。在纵向上形成多个音符叠置在一起的类似"噪音"的音响。这种噪音实质上是以传统演奏的方式制造了非乐音的效果。利盖蒂作品中的时间因素已经大大突破了传统的以速度、节拍、节奏型进行记谱的方式所蕴含的意义。
马学文
关键词:利盖蒂
制定曲谱出版的技术标准 适应音乐事业的蓬勃发展--《音乐曲谱出版规范》述评
2016年
由人民音乐出版社新近编制的《音乐曲谱出版规范》(下文简称《规范》),已于2015年10月出版发行,起草人是该社的编审王建卫先生。"《规范》是关于中国现行音乐曲谱符号体系(不含现代音乐记谱符号)及其使用规范的技术标准。
樊祖荫马学文
关键词:音乐事业出版规范技术标准曲谱《规范》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刘康华教授的艺术人生被引量:1
2018年
工作岗位至今,一直承担着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和声课的教学工作,从未间断。即使在繁忙的行政工作与学术活动中,刘先生也一定会把教学工作放在首位,一辈子秉持了“课比天大”的教学理念。刘先生奉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为师之道,以高度的专业水准、严谨的治学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作曲技术理论人才。
马学文
关键词:艺术人生活水源头作曲技术理论教学工作
“乐音”到“声音”的发展轨迹与意义被引量:4
2012年
人类音乐经历了从"声音"到"乐音"然后再到"声音"的发展过程。声音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开端。随后人类开始以声带为乐器进行歌唱,并在一些工具上凿能发声的孔,以各种方式发出乐律的音符,这就是早期的乐器。音乐从此开始了漫长而辉煌的发展历程,一直到21世纪。贝多芬的《战争交响曲》较早在音乐作品中引进了实际生活中的声音——枪炮声。具体音乐是20世纪早期未来主义艺术思潮在音乐中的延续。1900年以后是电声的时代。
马学文
关键词:乐音声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