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柳莎

作品数:9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河北省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锈病
  • 5篇叶锈病
  • 5篇小麦
  • 3篇基因
  • 2篇葡萄
  • 2篇小麦品种
  • 2篇小麦叶
  • 2篇小麦叶锈
  • 2篇小麦叶锈病
  • 2篇抗病
  • 2篇抗病基因
  • 2篇抗叶锈病
  • 2篇抗叶锈基因
  • 2篇QTL作图
  • 1篇冬枣
  • 1篇锈壁虱
  • 1篇悬浮剂
  • 1篇选育
  • 1篇芽孢
  • 1篇芽孢杆菌

机构

  • 9篇河北农业大学

作者

  • 9篇韩柳莎
  • 8篇王佳真
  • 6篇寇宏达
  • 4篇李星
  • 4篇刘大群
  • 4篇康占海
  • 2篇李在峰
  • 2篇陶晡
  • 1篇孟庆芳
  • 1篇王海燕
  • 1篇陈云芳
  • 1篇赵志泉
  • 1篇齐爱勇
  • 1篇师令智
  • 1篇赵绪生
  • 1篇朱琳

传媒

  • 2篇河北林果研究
  • 2篇中国果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7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中国小麦材料SW8588中抗叶锈基因的精细定位
李星康占海寇宏达李在峰赵绪生陈云芳韩柳莎王佳真刘大群
小麦叶锈病是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限制因素,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小麦叶锈病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加快已知抗叶锈基因的高效利用和发掘新的抗叶锈基因,以改造或培育新的抗叶锈小麦品种已迫在眉睫。该项目针对这一突出问题开展了相关...
关键词:
关键词:小麦叶锈病品种选育病害防治
中国小麦品种兰天9号成株抗叶锈QTL作图
由小麦叶锈菌(Puccinia tirticina)引起的小麦叶锈病是影响小麦稳产、高产的一种重要真菌病害。目前防治小麦叶锈病最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是种植抗病品种。小麦的抗叶锈性按抗病类型可以分为:主效基因抗病性和微效...
韩柳莎
关键词:小麦抗叶锈病QTL作图
文献传递
小麦品系渝356-9抗叶锈基因的初步研究
2013年
中国小麦品系渝356-9在苗期和成株期都表现良好的抗叶锈性,本研究利用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FHNQ接种渝356-9、郑州5389杂交获得的F2群体,分别进行温室和田间抗叶锈性鉴定,鉴定结果经卡方检验,均符合3:1的理论分离比例,表明亲本渝356-9的抗性是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暂命名为LrYu。利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和分子标记技术对F2群体进行分子标记检测,运用MapManager QTXb20软件对LrYu进行连锁分析并构建遗传图谱。标记分析表明LrYu与2BS上的3个SSR标记紧密连锁,其中距离最近的标记是Xgwm410,与LrYu遗传距离是9.3 cM。
韩柳莎康占海王佳真李星刘大群
关键词:小麦叶锈病抗病基因SSR分子作图
枯草芽孢杆菌对草莓再植病害防治研究初探被引量:1
2013年
通过盆栽试验考察了枯草芽孢杆菌ZL-3对草莓连作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发现,枯草芽孢杆菌ZL-3的发酵液和灭菌后的发酵液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的微生态环境,抑制了病原菌的生长,促进了连作草莓的生长发育,从而减轻了连作病害的病症。发酵液和灭菌发酵液处理的死苗率分别为19.17%和21.67%,连作处理的死苗率为59.5%,显著高于枯草芽孢杆菌ZL-3的处理。而连作处理的草莓产量为24.266 7g,发酵液和灭菌发酵液处理的草莓产量显著高于连作处理,分别为81.333 3g和68.4g。本试验为枯草芽孢杆菌ZL-3的田间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为草莓连作病害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康林平寇宏达韩柳莎王佳真
关键词:草莓
25%三唑锡可湿性粉剂防治枣园枣锈壁虱试验被引量:2
2013年
2012年在山东省沾化县枣园进行25%三唑锡可湿性粉剂防治枣锈壁虱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三唑锡可湿性粉剂对枣锈壁虱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优于生产上常规药剂,持效期能达到15天,且对枣树安全,是防治枣锈壁虱的理想药剂,生产上推荐使用浓度为1 500倍液。
康占海寇宏达韩柳莎王佳真陶晡
关键词:冬枣三唑锡
葡萄根系浸提液对几种药材种子发芽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用浓度为0、0.05、0.1、0.15g/mL葡萄根系浸提液对白芷、柴胡、甘草种子进行处理,结果显示,根系浸提液对3种药材种子的绝对发芽率都具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越明显;对于发芽势及发芽指数的影响表现为低浓度下促进,高浓度抑制。
康林平寇宏达韩柳莎王佳真
关键词:发芽
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41抗病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分析
李星康占海齐爱勇孟庆芳寇宏达赵志泉韩柳莎王佳真刘大群李在峰王海燕
以含有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41的小麦品种KS90WGRC10为材料,筛选与Lr41相关的抗病基因片段。应用RealTimePCR技术和基因芯片对抗病相关基因进行精确表达量分析。利用BSMVVIGS基因沉默技术对抗病相关基...
关键词:
关键词:小麦抗叶锈病抗病基因基因克隆
中国小麦品种兰天9号慢叶锈性QTL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由小麦叶锈菌(Puccinia triticina)引起的小麦叶锈病是影响小麦稳产、高产的一种重要真菌病害。目前防治小麦叶锈病最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是种植抗病品种。中国小麦品种兰天9号苗期对大多数叶锈菌小种表现感病,成株期对小麦叶锈菌则表现为明显的慢锈性。研究旨在分析中国小麦品种兰天9号的成株抗叶锈性,发掘其中含有的QTL,并利用分子标记进行定位,为小麦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抗病亲本兰天9号和感病亲本辉县红杂交获得到197个家系的F2:3群体,2011—2014年连续3年在河北保定种植,并利用3个叶锈菌生理小种混合菌种(THTT、THTS、THTQ)进行田间接菌,小麦成株期调查最终发病严重度,获得表型数据。利用1 232对SSR标记对兰天9号、辉县红以及F2:3群体进行基因检测,获得基因型数据。结合表型数据和基因型数据,利用Map Manager QTXb20创建连锁图、QTL Icimapping 3.2软件进行抗叶锈病QTL分析。【结果】检测到5个QTL,其中位于2B染色体上的QTL暂命名为QLr.hbau-2BS,在连续两年的数据结果中都被检测到,解释的遗传变异分别为6.0%和9.1%;标记区间分别为Xbarc55-Xgwm148和Xgwm429-Xwmc154;LOD值分别为2.6和3.46;加性效应分别为-6.1和-8.7;显性效应分别为3.03和3.4。1B染色体上1个QTL暂命名为QLr.hbau-1BL.2,连续两年被检测到,解释的遗传变异分别为7.7%和10.7%;标记区间为Xwmc766—Xbarc269;LOD值分别为2.5和3.1;加性效应分别为-1.0和-1.1;显性效应分别为-13.0和-14.9。其他3个QTL只在一个年份被检测到,1B染色体上暂命名为QLr.hbau-1BL.1、4B上暂命名为QLr.hbau-4BS、3A上暂命名为QLr.hbau-3A,均在2011—2012年度检测到,解释的遗传变异分别为11.7%、8.5%、5.6%;标记区间分别为Xbarc80—Xwmc728、Xgwm495—Xwmc652和Xgwm161—Xbarc86;LOD值分别为5.1、4.0和2.8;加性效应分别为6.5、-5.5和-3.1;显性效应分别为-6.5、6.2和
韩柳莎王佳真师令智朱琳李星刘大群
关键词:小麦叶锈病QTL作图
23.4%双炔酰菌胺悬浮剂防治葡萄霜霉病试验被引量:1
2013年
在葡萄霜霉病发病前和发病初期分别使用23.4%双炔酰菌胺悬浮剂对该病进行预防试验和治疗试验,并与保护性杀菌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3%精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和治疗性杀菌剂0.3%苦参碱乳油、66.8%缬霉威.丙森锌可湿性粉剂作了对比。结果表明,23.4%双炔酰菌胺悬浮剂1 500倍液可有效预防和治疗葡萄霜霉病的发生。
寇宏达韩柳莎王佳真陶晡
关键词:葡萄葡萄霜霉病双炔酰菌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