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韦必则

作品数:17 被引量:96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7篇变质
  • 5篇榴辉岩
  • 5篇辉岩
  • 4篇岩石
  • 4篇造山带
  • 3篇山带
  • 3篇流变学
  • 3篇绿辉石
  • 3篇辉石
  • 3篇剪切带
  • 3篇变质岩
  • 2篇地质
  • 2篇动力学
  • 2篇抬升
  • 2篇推覆
  • 2篇推覆构造
  • 2篇流体
  • 2篇流体流
  • 2篇流体流动
  • 2篇大别造山带

机构

  • 13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金...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大港石油管理...

作者

  • 17篇韦必则
  • 4篇游振东
  • 4篇韩郁菁
  • 3篇索书田
  • 3篇张泽明
  • 2篇孟大维
  • 2篇周汉文
  • 2篇杨巍然
  • 2篇吴秀玲
  • 2篇钟增球
  • 2篇何斌
  • 1篇李斗星
  • 1篇王雅玫
  • 1篇张宏飞
  • 1篇郑用华
  • 1篇孙家振
  • 1篇桑隆康
  • 1篇熊保贤
  • 1篇邓清禄
  • 1篇杜国银

传媒

  • 5篇地质科技情报
  • 4篇地球科学(中...
  • 2篇电子显微学报
  • 2篇地学前缘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岩石学报
  • 1篇地球学报(中...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2
  • 1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7
  • 4篇1996
  • 2篇1995
  • 2篇199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褶皱—冲断构造的动力学研究现状和力学分析初探被引量:1
1993年
综述了褶皱—冲断构造的几何特征,造山带的岩石物理性质以及临界锥体力学分析研究现状,认为运用临界锥体力学原理可以很好地解释褶皱—冲断构造发育和发展动力学机制。
韦必则
关键词:褶皱冲断构造增生作用造山带
桐柏—大别—苏鲁UHP和HP变质带的结构及流变学演化被引量:11
2002年
在岩石圈流变学基本原理指导下 ,运用现代构造解析学方法 ,在不同尺度上判别和分析了桐柏—大别—苏鲁UHP和HP变质带内深俯冲、同碰撞构造及UHP和HP岩石折返过程中的变形特征 ,重点讨论同碰撞形成的高角度网结状榴辉岩相剪切带阵列、高角闪岩相剪切及有关变形组合以及碰撞期后伸展韧性薄化变形样式 ,强调指出不同地壳层次和物理条件下变形分解作用的重要性 ,而且 ,在UHP和HP变质带内最有效的应变体制是剪切作用 ,并在三维空间上形成不同格式的剪切带网状系统 .以构造学记录为主线 ,结合已有可利用的岩石学、变质作用 pT轨迹和同位素年代学资料 ,提出一个UHP和HP变质带尺度上的流变学演化模式 ,其中 ,UHP和HP变质岩石由地幔深度折返到地壳表层 ,经历了楔状挤出、碰撞期后地壳韧性薄化及晚造山伸展塌陷。
索书田钟增球韦必则张宏飞周汉文游振东
关键词:岩石圈流变学剪切带变形分解作用
周口坳陷形成机制及其与大别造山带的耦合关系被引量:9
1995年
周口坳陷形成机制及其与大别造山带的耦合关系孙家振,韦必则,熊保贤,郑用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河南石油勘探局研究院,南阳,473132)不同类型盆地的演化历史和动力背景是不同的。研究表明前陆盆地与造山带活动密切相关。对于具叠加性质的复...
孙家振韦必则熊保贤郑用华
关键词:造山带
绿辉石流变学研究的某些进展被引量:2
1997年
简要概述了绿辉石的晶体结构、反相畴、显微构造及其变形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与进展。结合大别山榴辉岩中绿辉石的最新研究成果,着重讨论了其构造物理学研究意义,认为绿辉石晶体结构的有序化不仅是温度和化学成分的函数,而且是晶内应变程度的函数。
韦必则
关键词:绿辉石显微构造流变学
桐柏山南坡的脆-韧性逆冲推覆构造被引量:2
1993年
桐柏山南坡广泛出露的前寒武纪3个变质地体中,发育了多期脆-韧性逆冲推覆构造。本文详述了它们的几何学、岩石变形特点和运动学特征,并讨论了它们在桐柏造山带自古元古代晚期到中生代漫长的地壳构造发展演化过程中的地质意义。
韦必则韩书杰周汉文何斌
关键词:变质地体推覆构造
流体流动在超高压榴辉岩形成和抬升中的作用
1999年
韦必则
关键词:榴辉岩流体流动岩石形成抬升作用
黄骅坳陷孔西潜山推覆构造的发现及意义被引量:11
1998年
印支-燕山期的推覆构造在华北地台的北缘、南缘及内部台褶带都已有发现,但在地台东部广大的盆地地区,至今未见有报道。本文通过地震剖面解释、钻孔资料等研究,厘定了黄骅坳陷孔西潜山推覆构造,并分析认为郯庐断裂带的左行剪切运动为其发生、发展的动因模式。这一发现对指导黄骅坳陷及临近盆地基底中进一步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邓清禄韦必则杜国银王占岐肖敦清苏俊青
关键词:推覆构造油气勘探石油地质
秦岭-大别榴辉岩中绿辉石的显微结构特征
1996年
本文对秦岭-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中的绿辉石进行了高分辨电镜研究。绿辉石的超微结构以P2有序结构为主,其次为P2/n次有序结构和C2/c无序结构。并观察到绿辉石的P2或P2/n结构的反相畴界及π层错;C2/c结构中1/2(a+b)或1/2<110>的反相畴结构;有序绿辉石中的位错斜壁和低角度亚晶界;绿辉石的有序无序结构的相转变及晶畴结构。由电子衍射和高分辨像的分析结果表明,三个不同地区的绿辉石是在高压超高压条件下形成。反相畴的大小可作为变质温度和地质年代的重要标志。上述超微结构信息充分揭示了秦岭-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构造的本质特征和演化规律。
吴秀玲孟大维韩郁菁韦必则杨巍然李斗星
关键词:榴辉岩绿辉石电子显微术
超高压—高压剪切带被引量:7
1997年
超高压—高压剪切带是在大陆碰撞造山过程中变质—变形分解作用形成的一类特殊的剪切带。剪切带内的构造岩以含柯石英、金刚石等超高压—高压矿物的榴辉岩、面理化超基性—基性岩、片麻岩、大理岩为特征,具有复杂的变形组构和变形历史。最终形成布丁—基质或残斑—基质结构。深入研究超高压—高压剪切带的几何学、运动学和流变学特征,对分析超高压—高压变质岩石的形成—折返过程及碰撞造山动力学。
索书田游振东钟增球张泽明韦必则桑隆康
关键词:剪切带碰撞造山带构造几何学
豫南熊店高压变质岩的pttD轨迹
1998年
豫南熊店高压变质岩块体经历了6期变形和变质作用,即从深地壳层次挤压缩短体制下的不均匀韧性剪切、榴辉岩进变质作用,到中地壳层次挤压体制下的逆冲推覆、钠长绿帘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到地壳浅层伸展体制下的脆性—韧性滑脱、绿片岩相变质作用,以及更浅层次的脆性变形,动力变质作用。高压变质岩的形成与向地壳中、浅层次的大幅度抬升均是在挤压机制下韧性变形作用的结果,而高压变质岩暴露到地表是伸展滑脱、断块升降和差异抬升所致。
张泽明韦必则韩郁菁游振东
关键词:高压变质岩变质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