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黎
- 作品数:15 被引量:48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51例延迟复位的儿童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治疗结果分析
- 目的:通过对51例延迟治疗的儿童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病例的回顾性研究探讨超过24小时治疗的儿童股骨颈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51例2005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超过24小时复位的股骨颈骨折患儿,其中男30例...
- 鞠黎郑朋飞楼跃
- 关键词:儿童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
- 51例延迟复位的儿童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治疗结果分析
- 目的:通过对51例延迟治疗的儿童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病例的回顾性研究探讨超过24小时治疗的儿童股骨颈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51例2005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超过24小时复位的股骨颈骨折患儿,其中男30例...
- 鞠黎郑朋飞楼跃
- 延迟复位的儿童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治疗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治疗超过24h复位的儿童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51例超过24h复位的儿童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男37例,女14例;年龄为1.7—15.5岁,平均9.1岁。骨折根据Delbet分型:Ⅱ型27例,Ⅲ型18例,Ⅳ型6例。根据最终复位方式不同分为2组:闭合复位组(18例)和切开复位组(33例)。记录患者有无并发症发生,根据Ratliff标准评定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51例患者术后获平均36.7个月(17—61个月)随访。闭合复位组和切开复位组分别有6例(33.3%)、29例(87.9%)患者骨折获得解剖复位。除闭合复位组1例患者发生骨不连外,其余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10.9周(9~13周)。闭合复位组患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27.8%,5/18)显著高于切开复位组患者(15.2%,5/33),末次随访时根据Ratliff标准评定疗效:闭合复位组患者优良率(66.7%,12/18)显著低于切开复位组患者(84.8%,28/33),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复位组3例患者发生髋内翻畸形,切开复位组无一例患者发生髋内翻畸形。结论对于超过24h接受复位的儿童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较闭合复位内固定效果更佳,原因可能与切开复位的骨折复位质量更好有关。
- 郑朋飞鞠黎陈杰唐凯楼跃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儿童
- 不同年龄软骨组织多肽的定量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背景:大分子量蛋白质在软骨组织的生理作用已经研究很多,但小分子量的多肽却很少涉及。目的:定量分析低年龄组和高年龄组软骨组织多肽,从差异多肽中筛选出可能跟软骨发育有关的活性多肽。方法:收集6例低年龄组(小于3岁)和8例高年龄组(6-8岁)髂前上棘下端软骨组织标本,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定量分析不同年龄组软骨多肽,应用同位素二甲基标记法分析两组多肽组成的差异。结果与结论:(1)鉴定了588个多肽在低年龄组和高年龄组软骨组织中差异表达,来源于428种蛋白质;(2)16个多肽在高年龄组中高表达(大于4倍),6个多肽在低年龄组中高表达(大于4倍);(3)通过差异多肽的分子质量、等电点和基因本体分析,初步了解了软骨组织多肽的分子学特征,为进一步寻找软骨组织活性多肽提供了信息。
- 周志文鞠黎楼跃
- 关键词:软骨肽类年龄组
- 空心螺钉与小儿髋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儿童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比较空心螺钉与小儿髋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PHP)治疗儿童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38例经闭合复位失败的儿童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2组:空心螺钉组21例,男14例,女7例;平均年龄为(8.0±2.4)岁;采用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LCPPHP组17例,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7.8±2.0)岁;采用切开复位LCPPHP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颈干角丢失、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时Ratliff功能评定结果和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两组患儿的随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Ratliff功能评定结果和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螺钉组与LCPPHP组患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分别为14.2%、11.8%,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螺钉组患儿的手术时间[(90.2±18.9)min]显著短于LCPPHP组患儿[(125.1±20.6)min],术中出血量[(32.4±18.7)mL]显著少于LCPPHP组患儿[(57.7±22.1)mL],颈干角丢失(2.96°±0.74°)显著大于LCPPHP组患儿(1.22°±0.39°),以上项目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闭合复位失败的儿童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和LCPPHP内固定治疗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功能评定方面无明显差异。但空心螺钉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的优势,LCPPHP能防止颈干角丢失。
- 王波楼跃唐凯张志群林刚孙祥水鞠黎陈杰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骨钉
- 共培养诱导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被引量:4
- 2013年
- 背景:研究发现共培养可诱导人源干细胞向特定细胞分化,但如何控制两种细胞间比例以最大效率获得目的细胞是研究中的难题。目的:观察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与兔软骨细胞按不同比例共培养后向软骨细胞分化的情况。方法:复苏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传代,将经流式细胞仪鉴定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与体外分离的兔软骨细胞按照2:1或3:1的比例共培养,并用100μg/L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进行诱导。在共培养14d,提取细胞RNA和蛋白质,实时定量PCR检测聚集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聚集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与兔软骨细胞共培养14d,共培养的细胞聚集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mRNA及蛋白的表达高于单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诱导的细胞。在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与软骨细胞比例相同时,加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可提高细胞聚集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mRNA及蛋白的表达。同时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与兔软骨细胞按3:1共培养更能促进细胞Ⅱ型胶原mRNA和蛋白及聚集蛋白多糖蛋白的表达;而按2:1共培养时,细胞聚集蛋白多糖mRNA表达更多。可见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与兔软骨细胞共培养后可诱导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且按3:1的比例共培养可获得更多的软骨细胞。
- 郑朋飞陈雷董展蒋立鞠黎王儒法楼跃
- 关键词:干细胞软骨细胞共培养软骨组织工程
- 多氯联苯暴露对斑马鱼脊柱形态及BMP-2、BMP-4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环境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暴露对斑马鱼生存率、脊柱形态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2、BMP-4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斑马鱼为模式动物,配制0.125、1.000 mg/L 2个不同浓度的多氯联苯对斑马鱼胚胎进行暴露处理,同时设空白对照,观察多氯联苯暴露对斑马鱼幼鱼存活率、脊柱形态及BMP-2、BMP-4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①低浓度(0.125 mg/L)多氯联苯暴露120 hpf对斑马鱼幼鱼的存活率、脊柱形态无明显影响;②高浓度(1 mg/L)多氯联苯暴露120 hpf后,斑马鱼存活率明显下降且存活的斑马鱼大多出现了脊柱弯曲畸形的现象;③低、高浓度的多氯联苯暴露120 hpf后BMP-2及BMP-4基因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不同浓度的多氯联苯暴露对斑马鱼骨骼发育均有一定的毒害作用,提示我们必须加强对多氯联苯等环境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和控制。
- 鞠黎楼跃王艳萍史春梅朱冠忠郭锡熔
- 关键词:多氯联苯斑马鱼脊柱畸形BMP-2BMP-4
- 胚胎期多氯联苯暴露对斑马鱼骨骼发育的影响
- 环境化学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类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高。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作为一种全球性环境化学污染物...
- 鞠黎
- 关键词:多氯联苯斑马鱼BMP-4VDRPTH
- 文献传递
- 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结果分析(附76例报告)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桡骨背侧T型钢板、尺骨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方法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76例;疗效评价采用改良Gartland-Werley标准评定。结果:术后随访4个月~3年,按改良Gartland-Werley标准评定,优良率达97.37%。无患儿出现肌腱卡压、断裂现象。结论:桡骨背侧T型钢板、尺骨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是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 张志群雍明鞠黎王儒法江波楼跃
- 关键词:尺桡骨远端骨折背侧入路T型钢板弹性髓内针
- 改良Watson—Jones入路联合小儿髋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股骨颈骨折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改良Watson—Jones入路联合小儿髋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PHP)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采用改良Watson-Jones入路联合LCP—PHP治疗11例闭合复位失败的股骨颈骨折患儿,其中男6例,女5例,平均年龄7.8岁;左侧5例,右侧6例。术前拍摄骨盆X线片,测量术前健侧股骨颈干角(颈干角);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测量术后3d和末次随访患侧颈干角,评估颈干角丢失情况及骨折愈合、骨骺早闭和股骨头坏死发生等情况,同时按Harris评分评估随访终末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44个月,平均26个月,术前健侧颈干角为134.70°±3.58°,术后3d患侧颈干角为134.60°±3.46°,末次随访患侧颈干角为133.50°±3.25°,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63,P〉0.05),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无骨骺早闭,股骨头坏死1例(RafliffI型),Harris评分优9例(82.0%),良2例(18.0%)。结论对于闭合复位失败的儿童股骨颈骨折采用改良Watson—Jones入路联合LCP—PHP治疗,术野可以清晰显露骨折断端,直视下骨折复位,内固定坚强,并发症少。
- 王波楼跃唐凯张志群林刚孙祥水刘飞倪磊鞠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