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龙

作品数:6 被引量:187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土地利用
  • 2篇交通网
  • 2篇交通网络
  • 1篇地价
  • 1篇地铁
  • 1篇生态赤字
  • 1篇生态足迹
  • 1篇条带
  • 1篇通达
  • 1篇通达性
  • 1篇土地承载力
  • 1篇土地利用变化
  • 1篇土地利用转型
  • 1篇驱动力
  • 1篇转移矩阵
  • 1篇网络
  • 1篇南京地铁
  • 1篇可持续发展
  • 1篇空间分异
  • 1篇空间句法

机构

  • 6篇南京大学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石家庄学院
  • 1篇江苏省土地勘...
  • 1篇联合工程公司

作者

  • 6篇陈龙
  • 4篇周生路
  • 3篇昌亭
  • 3篇吕立刚
  • 2篇周兵兵
  • 1篇李志
  • 1篇吴绍华
  • 1篇戴靓
  • 1篇孙中伟
  • 1篇贺军亮
  • 1篇徐康
  • 1篇王佳
  • 1篇王静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地理学报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经济地理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测绘科学

年份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金坛市土地生态质量的城乡梯度规律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金坛市作为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典型地区,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其土地生态状况具有代表性。从基础、胁迫、结构、效益4个角度构建土地生态指数指标体系,以行政村为评价单元计算4个准则层分值和土地生态指数综合分值,在此基础上假设金坛市土地生态质量分布具有城乡梯度的规律。通过热点和梯度分析验证表明:(1)土地生态指数热点空间分异特征符合城乡梯度规律,城镇化是导致该规律的重要原因;(2)土地生态指数沿着金坛市"城镇—城乡结合部—近郊—远郊"环形梯度分布,总体上土地生态指数不断升高,沿城镇中心向外每增加2 400m,土地生态指数提高1.6%;(3)城镇中心土地生态质量状况处于最低值,且城镇所在地土地生态质量比正常状态差,更精细地表明城镇化对土地生态质量的不良影响;区域土地生态结构是影响金坛市土地生态综合指数波动的最大因素。(4)该文对土地生态指数空间分异规律作了深入探究,对土地生态指数空间分异的驱动力分析和主控因子识别将在进一步研究中进行探索。该研究可引导政府在城镇化进程中实施改善土地生态质量的政策。
昌亭周生路戴靓陈龙
石家庄市交通网络空间发展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文章根据空间句法理论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对石家庄市交通网络进行定量化描述,并利用量化后的交通网络形态分析变量对其发展特征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从1981年到2011年,集成核呈现向城市边缘地区扩散的趋势;在智能度方面,石家庄市整体空间被局部空间感知的能力较高。并在此形态分析基础上,总结了道路交通网络的空间形态发展特征和规律,提出优化建议,为城市的空间扩展提供参考依据。
陈龙贺军亮王佳孙中伟
关键词:空间句法GIS交通网络
南京地铁对城市公共交通网络通达性的影响及地价增值响应被引量:54
2014年
以南京地铁1、2号线为例,通过多个指标测度地铁建成前后的交通通达性及其格局变化,探讨不同类型用地对地铁通达性的增值响应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地铁从时间成本、影响范围等方面增益了研究区交通通达性;外围绝对通达性增幅高于中心区,而"半径陷阱"作用使得中心区的相对通达性高于外围,产生"中心膨胀-外围坍缩"的通达性格局变化;地价格局变化与通达性格局变化类似,不同类型用地对地铁的增值响应模式不同,商业用地增值为对数响应模式、住宅用地为指数响应模式、工业用地为线性响应模式;地铁对城市土地升值的贡献占到总量的1/3,其中地铁对商业用地外部性作用大于住宅和工业用地。研究结果可为评估地铁对城市土地利用影响、城市经济外部性以及制订征收差别化的土地房屋税收政策提供依据。
李志周生路吴绍华代婉莹陈龙吕立刚
关键词:地铁通达性
基于生态足迹的江苏土地承载力评价被引量:4
2013年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以江苏省2008年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对江苏省2007年的各种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程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江苏省人均生态足迹为2.937981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388743 hm2,人均生态赤字达2.549238hm2,比2006年的人均生态赤字上升了近6%。随着江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已经远超过其自身承载力范围,人均生态赤字的加剧更表明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此外,还提出应对生态足迹赤字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
徐康陈龙昌亭
关键词:生态足迹土地承载力生态赤字可持续发展
基于主导功能的江苏省土地利用转型特征与驱动力被引量:104
2015年
运用多视角的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典型相关性分析等方法,以江苏省1985、1995、2005和2008年4期遥感影像解译获取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基于"生产—生态—生活"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分类体系,定量研究了江苏省24年来区域用地转型规律与驱动力变化。结果表明:11985—2008年间,即前工业化阶段到工业化中后期,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显著,整体经历了"缓慢变化—剧烈变化—缓慢变化"的倒U型转型规律。2农业生产用地和绿色生态用地呈逐步减少趋势,区域用地的粮食生产功能与绿库功能相对重要性降低,而其他主导功能用地持续增加,土地利用系统历经了生产、生态与生活用地之间的耦合转型。3转出和转入双重视角下,农业生产用地在三个时期均成为其他用地最主要的来源,而生活用地成为最主要的接受者;绿色生态用地成为其他用地类型的次主要来源,但其和水域生态用地的相互转化调整使得生态用地总量保持稳定。4通过对多种潜在影响土地利用转型的社会经济因子进行典型相关性分析发现,GDP、工业产值、人口数量和粮食产量的变化是对江苏省用地转型贡献作用最大的驱动因子。
陈龙周生路周兵兵吕立刚昌亭
关键词:土地利用转型驱动力转移矩阵
1985年以来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对人类活动程度的响应被引量:14
2015年
利用1985、1995、2005和2008年4期遥感影像解译获取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从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转移方向和土地利用程度方面,借助GIS空间分析和图谱分析技术及Ucinet社会网络分析软件,全面定量分析江苏省1985年以来人类活动作用下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规律。研究表明:(1)1985~1995、1995~2005、2005~2008年3个时段江苏省的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分别为12.95%、17.17%、15.03%,反应了人类活动对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程度呈现出"缓慢影响—剧烈影响—影响减缓"的倒U型曲线规律;(2)1985年以来,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之间的空间转移是江苏省土地利用转移的关键,也是人类影响土地利用最主要的表现形式,3种地类的相互转移占所有土地转移流的80%以上,其中耕地转为建设用地所占比例最大,主要分布苏锡常及南京4市的市辖区,以及昆山、江阴等经济发达的县市及苏北的宿迁市、淮安市、徐州市;(3)1985年以来,追求净产出(利润)的增长是土地利用变化的内在动力,导致建设用地增加及耕地减少,使得全省土地利用程度整体水平不断升高;受可驱动的有效资本量控制,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一直是人类活动影响土地利用最为剧烈的区域,而苏北地区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土地利用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也在逐渐增强。
吕立刚周生路周兵兵陈龙苏全龙王静
关键词:复杂网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