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诚 作品数:16 被引量:39 H指数:3 供职机构: 福建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食管癌3种放疗方式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探讨常规放疗、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IMRT)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差异。方法 117例食管癌中,38例采用常规放疗,32例采用3DCRT,47例采用IMRT。并对疗效和毒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常规放疗组、3DCRT组和IMRT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2.1%、96.9%、9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7)。3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77.9%、87.5%、86.7%(P=0.193);2年生存率分别为38.6%、55.1%、57.7%(P=0.211)。3DCRT组+IMRT组总疼痛缓解率为90.9%,常规放疗组为8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2)。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3DCRT组+IMRT组较常规放疗组高(P=0.012),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常规放疗组较3DCRT组+IMRT组高(P<0.001),放射性气管炎常规放疗组较3DCRT组+IMRT组高(P=0.028),骨髓抑制常规放疗组较3DCRT组+IMRT组高(P=0.010)。结论 3DCRT和IMRT能提高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并减轻患者的放射性损伤。 李建成 刘迪 陈明强 王捷忠 陈俊强 钱飞宇 陈诚 张和平 潘建基关键词:食管癌 常规放疗 三维适形放疗 调强放疗 不同的肺体积定义对肺癌放疗肺剂量学的影响 目的利用不同的肺体积定义对正常肺组织分别进行勾画,比较同一调强放疗计划下肺剂量参数的变化,评估不同的肺体积定义对肺癌调强放疗计划的肺剂量学影响。
材料和方法
临床资料:收集2010年福建省肿瘤医院接受胸部... 陈诚关键词:肺癌 剂量学 胸中下段食管癌肿瘤靶区内扩边范围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通过测量平静状态下吸气末与呼气末间胸段食管癌肿瘤靶区的位移,为临床提供胸段食管肿瘤靶区内扩边界的参考范围。[方法]以22例不能手术的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16排螺旋CT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扫描,获取平静呼吸状态下吸气末及呼气末两个时相的CT图像,图像由计算机软件重建后,分别将图像传至核通OTP靶区勾画系统。根据人体在CT的坐标系统所形成的坐标获得食管肿瘤靶区位移、GTV的体积变化,并分析此变化与潮气量、肿瘤位置和肿瘤长度是否相关。根据肿瘤靶区位移的95%百分位数,作为食管胸中下段肿瘤靶区内扩边的参考范围。[结果]平均潮气量为463.6ml。GTV的平均体积:吸气末是33.3ml,呼气末是33.5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4,P>0.05)。食管中下段肿瘤靶区内扩边范围分别为:(X轴方向)左界2.79mm、右界2.00mm,(Y轴方向)上界即朝头方向8.70mm、下界即朝脚方向11.21mm,(Z轴方向)前界4.47mm、后界2.15mm。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食管肿瘤靶区运动与患者的潮气量呈正相关(r=0.6,P<0.05),与肿瘤位置、肿瘤长度无明显相关性(r=0.09和0.29,P=0.71和0.21)。但胸中下段食管肿瘤靶区位移在头、脚方向明显,尤其是朝脚的方向。[结论]因呼吸运动及周围器官运动可造成食管肿瘤靶区(GTV)在各个方向存在不同的位移。所以,建议临床上食管癌放疗计划靶区(PTV)的扩边应考虑每次放疗中呼吸运动及周围器官运动所致的位移。 李建成 王笑良 赵云辉 刘迪 陈诚 张秀春 潘建基关键词:食管肿瘤 肿瘤靶区 不同肺体积定义对肺癌放疗剂量学的影响 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评估不同的正常肺体积定义对肺癌放疗计划的肺剂量学影响。[方法]收集接受放射治疗的肺癌患者20例,均用CT模拟定位。勾画肺癌靶区GTV、CTV、PTV-GTV、PTV-CTV及危及器官(OAR)。正常肺体积按4种定义分别勾画,A组:双肺体积包含GTV;B组:双肺体积减去GTV;C组:双肺体积减去CTV;D组:双肺体积减去PTV-GTV。获取不同肺体积定义的肺剂量学参数值V5、V20、MLD,以B组为对照组分别与其余三组配对比较肺的剂量学参数。[结果]不同肺体积定义会导致肺剂量参数值显著变化(P值均小于0.000),各参数值变化幅度与GTV大小呈正相关,其中肺V20相关性较V5及MLD强。当以GTV/双侧肺体积代表GTV因素时,能更好地反映GTV大小对肺剂量参数指标的影响。[结论]肺癌靶区勾画中肺体积的不同定义影响正常肺剂量学。 李建成 陈诚 潘建基 李奇欣 刘迪 张和平 许之晨 王玲华关键词:肺肿瘤 放射疗法 EGFR SiRNA抑制EGFR基因表达以提高食管鳞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用小RNA干扰(siRNA)抑制EGFR基因表达以提高食管鳞癌细胞Eca109的放射敏感性。方法:化学合成3种序列EGFR siRNA(EGFR siRNA1、EGFR siRNA2、EGFR siRNA3),... 李建成 张和平 王玲华 许之晨 刘迪 陈诚 潘建基关键词:SIRNA 表皮生长因子 食管肿瘤 术前栓塞对颈动脉体瘤切除预后的影响 目的: 通过对术前栓塞组和术前未栓塞组的比较,分析评估颈动脉体瘤(CarotidBody Tumor,CBT)切除术中及术后的神经血管并发症,总结CBT的临床诊疗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陈诚关键词:颈动脉体瘤 术前栓塞 手术切除 临床诊疗 不同的肺体积定义对肺癌放疗肺剂量学的影响 目的:评估不同的正常肺体积定义对肺癌放疗计划的肺剂量学影响。方法:我院接受放射治疗的肺癌患者20例,患者均用CT模拟定位。勾画肺癌靶区GTV,CTV,PTV-GTV,PTV-CTV及OAR。正常肺体积按4种定义分别勾画,... 李建成 陈诚 潘建基 李奇欣 刘迪 张和平 许之晨 王玲华关键词:肺肿瘤 放射疗法 剂量学 放射性肺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11年 放射性肺炎(RP)影响肺癌放疗剂量的提高并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基于分子水平的研究进展,多细胞因子介导的多细胞参与RP的发生机制越来越受人关注,基因多态性的研究也证实不同种群RP的发生机制可能存在差异;而更多研究探讨了物理指标V20、平均肺剂量及生物指标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的临床预测价值。治疗上要注意肺毒性的药物,推广放疗新技术。药物预防方面,针对正常组织放射性损伤的靶分子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陈诚 李建成关键词:肺肿瘤 放射疗法 放射性肺炎 不同肺体积定义对肺癌放疗剂量学的影响 [目的]评估不同的正常肺体积定义对肺癌放疗计划的肺剂量学影响。[方法]收集接受放射治疗的肺癌患者20例,均用CT模拟定位。勾画肺癌靶区GTV、CTV、PTV-GTV、PTV-CTV及危及器官(OAR)。正常肺体积按4种定... 李建成 陈诚 潘建基 李奇欣 刘迪 张和平 许之晨 王玲华关键词:肺肿瘤 放射疗法 吡非尼酮预防食管癌放射性肺炎的初步探索:逆概率处理加权分析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放疗期间预防性使用吡非尼酮对放射性肺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1月至2020年1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接受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的胸段食管癌患者资料,按是否使用吡非尼酮将患者分为吡非尼酮组和对照组,通过逆概率处理加权法(inverse probability of treatment weighting,IPTW)将各协变量在两组人群进行加权处理,分析两组人群2级及3级以上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共纳入170例符合要求的病例,其中吡非尼酮组40例,对照组130例。中位随访时间22.6个月,通过对年龄、吡非尼酮用药史、放疗剂量、双肺V_(5)及V_(20)等可能影响放射性肺炎发生的临床因素及肺体积剂量参数等进行IPTW法加权分析,加权后两组基线特征标准化均值差值下降99.72%,两组2级以上、3级以上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3.92%vs.14.73%(P=0.0007)及3.92%vs.10.99%(P=0.01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吡非尼酮用药史(2级P=0.0017,3级P=0.0191)、年龄(2级P=0.0336,3级P=0.0028)、放疗剂量(2级P=0.0119,3级P=0.0031)均与2级和3级以上放射性肺炎相关。吡非尼酮组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接受IMRT治疗食管癌患者,放疗期间同步使用吡非尼酮可有效降低2级及3级以上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安全性好,值得开展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陈诚 曾邦伟 陈诚 曾邦伟 薛聃 林壮镔 张晓琳 李小波 徐本华关键词:食管癌 吡非尼酮 放射性肺炎 调强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