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艳秋

作品数:12 被引量:56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化学工程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篇德育
  • 5篇人格
  • 4篇道德
  • 3篇大学生
  • 3篇儒家
  • 3篇教育
  • 3篇和谐人
  • 3篇和谐人格
  • 3篇高校
  • 2篇大学生和谐人...
  • 2篇道德教育
  • 2篇道德人格
  • 2篇德教
  • 1篇大学德育
  • 1篇道德认知
  • 1篇道德认知能力
  • 1篇德育工作
  • 1篇德育教育
  • 1篇德育思考
  • 1篇德育研究

机构

  • 8篇南通大学
  • 4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12篇陈艳秋
  • 1篇姚春雷
  • 1篇顾正桂
  • 1篇侯蔚
  • 1篇冯照军
  • 1篇屈艾
  • 1篇董玉玮
  • 1篇侯进慧
  • 1篇高焕
  • 1篇朱小娟

传媒

  • 3篇高教探索
  • 1篇教育探索
  • 1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中国成人教育
  • 1篇文教资料
  • 1篇现代教育科学...
  • 1篇廉政文化研究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学生和谐人格建构的德育研究
和谐人格是体现个体内部心理各因素健康积极、完整平衡,并能协调好个体与他人、社会及自然等外在关系的稳定的行为倾向,是健全统一的心理人格,更是道德智慧与审美情趣相协互促的理想人格。当今的中国正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陈艳秋
关键词:大学生和谐人格德育教育心理人格人格缺陷
文献传递
论“比德”的情理结构被引量:1
2013年
"比德",即"与自然物合德",表达了儒家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理想,对其涵义的理解需要深入到儒学的本义中去。"比德"是儒家以仁义为本的君子人格的一种修养进路,其中充满了"观物取象"的审美愉悦,体现了儒家独特的人生境界。对"比德"情理结构的文化分析可以从"天人合一、异质同构、忧乐基调"等方面展开。
陈艳秋
关键词:天人合一异质同构
儒家“比德”及其对现代学校德育的启示被引量:2
2007年
儒家教育重视道德人格的培养,其教育过程诗性与理性紧密交融。“比德”是儒家诗性德育的重要形式。“比德”在化育道德情感、启迪道德自觉、融通人与自然、陶冶“知行合一”的道德人格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比德”对日益倾向于理性化的现代学校德育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陈艳秋
关键词:学校德育道德人格
学生社团的发展与大学善治被引量:5
2008年
随着善治理念和模式对社会生活影响的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善治理论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大学善治是一个有意义的研究方向,其中,对实现大学善治的载体和中介组织的研究显得格外重要。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方兴未艾,对于大学善治的共同愿景而言,学生社团也是一个极具价值的研究对象。
侯蔚陈艳秋姚春雷
关键词:学生社团善治
浅析现代高校德育的“知识化”困境被引量:4
2006年
现代高校德育育人效果不理想有着诸多外因,但“知识化”倾向则是使其自身面临困境的更为根本的诱因。重道德认知、轻情感培育,重灌输说教、轻主体自觉,重德育“专修”、轻课堂延伸,“知识化”德育导致的严重后果是大学生“知德”与“行德”的割裂。
陈艳秋
关键词:高校道德教育情感培育教育手段道德认知能力
儒家“比德”与大学廉洁文化建设被引量:1
2013年
"廉洁",修养学范畴中一个兼具伦理属性和政治属性、精神价值与实践品质的概念;"比德",儒家的一种修养美学思想,它为古人的廉洁修养提供了一条善美相融、情理相通的进路。借鉴古人,当代"大学廉洁文化"的"比德"式建构可以落实到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之中,将"以美养廉"培育成廉洁文化制度化建设的良性基础和内在支撑。
陈艳秋朱小娟
关键词:儒家
Zn基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及对苯甲醚乙酰化反应性能研究
傅-克酰基化反应是生产芳香酮的一类重要反应,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生产中。其中,苯甲醚的乙酰化产物对甲氧基苯乙酮(P-MAP)被广泛应用于农药、医药、香料和染料。现有的工业生产中仍以使用传统的金属卤化物催化剂和质子酸催化剂为主...
陈艳秋
儒家“中和”理念与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培育被引量:1
2008年
儒家"中和"理念蕴含着追求宇宙万物平衡有序、普遍和谐的哲学智慧。儒家认为,为了走向身心发展的和谐,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相融相通须对人、对事"执两用中"、"叩两竭中",同时还应谨守"和而不同"的准则。"中和"理念对于当今学校德育培育大学生和谐人格的追求具有独到的启迪作用,这些作用从"欲理并重"、"知行合一"、"以和为贵"等方面显现出来。
陈艳秋
关键词:和谐人格大学德育
关于大学生和谐人格构建的德育思考被引量:37
2005年
和谐人格是个体组织好内部心理因素并且协调好外在关系的最佳人格,是健全统一的心理人格,也是善美相谐的道德人格,培养具有和谐人格的大学生是高校德育的根本追求。然而当今大学生的人格冲突正从人格的“单面化”倾向、“知行分离”、心理健康隐患以及忽视外在关系的和谐等诸多方面表现出来。高校德育要构建大学生和谐人格,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必须在德育实践中倡导审美化德育、树立大学生“我与你”的世界观、借鉴儒家“中和”教育理念,发挥其人格教育的特殊作用。
陈艳秋
关键词:大学生和谐人格德育工作高校
论道德教育的“人性化”和“主体性”理念
2008年
随着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提高,道德教育应凸显其"以人为本"的人性化、主体性理念,以摆脱实效低下的局面.人性化理念要求道德教育走入青少年的生命世界,关注他们的需要和人生体验,从"物化"向"人化"转变;主体性理念要求教育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师生之间角色定位、对话形式的重新建构、教育活动的合理设计、开放性教育环境的营造,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性,实现道德教育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而努力的价值追求.
陈艳秋
关键词:道德教育人性化主体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