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中抗Jo-1抗体的水平与疾病活动性相关研究 谢瑶 倪晓燕 卢昕 舒晓明 陈晔 王国春吸气肌训练结合有氧训练对慢性心衰患者吸气肌功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9 2018年 目的:探索吸气肌训练结合有氧训练对慢性心衰(CHF)患者吸气肌功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2015年3月~2016年9月怀柔中医院心内科住院CHF患者3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7例。除常规药物治疗外,对照组给予有氧训练,治疗组在有氧训练的基础上加做吸气肌抗阻训练,2组均进行12周的干预。干预前后测量患者最大吸气压(MIP)、吸气峰流速(PIF)和6min步行试验(6-MWT)。结果:干预后治疗组较对照组6-MWD、MIP和PIF均显著提高,治疗组Borg呼吸困难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休息次数少于对照组。结论:CHF患者有氧运动结合吸气肌训练可以提高运动能力、吸气功能和对呼吸困难的耐受,优于单纯有氧运动。 袁佳铭 陈晔 刘居然 李致衡 王培建 王思远关键词:慢性心衰 有氧运动 步行-执行功能双任务训练对慢性脑卒中患者康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2018年 步行是人类日常生活中重复最多的动作之一,而丧失独立步行能力,尤其是户外步行,是导致脑卒中患者功能衰退的重要原因。对许多脑卒中患者来说,重返社区活动是他们进行康复训练的主要目标,而社区活动除了要求患者在简单和可预测环境中能安全步行,还要求患者在不可预测、具有干扰和挑战性的复杂环境下能够安全步行,同时在实际步行中常常还伴随着其他任务,如提重物、查看周围环境及从事社会性活动等,这些都要求患者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 黄彩平 谢欲晓 王思远 李敏 黄丹妮 葛丽君 陈晔 刘佳琦 郑鑫鑫关键词:脑卒中患者 康复训练 慢性 周围环境 以肌肉麻痹无力为首发症状的干燥综合征1例 2009年 患者男性,50岁,主因“四肢无力1个月”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麻木、握力下降,左腿无力,抬腿困难,后出现双下肢无力,摔倒在地。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血电解质K^+2.0mmol/L,予静脉补钾后肌无力缓解,随后加重.为明确诊断就诊于我科。既往“支气管哮喘”病史8年,“荨麻疹”病史1年。无反复腮腺肿大。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及其他遗传病、传染疾病家族史。 陈晔 王国春关键词:四肢无力 干燥综合征 首发症状 肌肉麻痹 双下肢无力 血电解质 阻力递增踏车对年轻健康男性相关呼吸、运动肌肉血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健康男性在强度递增的运动中相关肌肉血流量的变化趋势,进一步探讨潜在的机制。方法:8名健康男性进行阻力递增的运动,利用近红外光谱设备监测实验过程中胸锁乳突肌、股四头肌、肱二头肌的血流量(BV)变化。结果:股四头肌血流量在运动过程中先升高,亚极量运动强度后(81.8%VO_(2max))降低,直至运动终止。胸锁乳突肌在运动早期血流量保持稳定,在运动强度达到一定强度(71.9%VO_(2max))后快速上升,直至运动终止。肱二头肌血流量在运动开始后即刻出现下降,而后(37.1%VO_(2max))转入平台,维持较低水平直至运动终止。结论:年轻健康男性在中低强度的踏车运动中,呼吸吸气肌血流量基本维持不变,股四头肌(原动肌)血流量上升,肱二头肌(非原动肌)血流量下降;亚极量-极量运动中呼吸胸锁乳突肌肌血流量上升,原动肌血流量下降且呼吸肌血流量上升先于原动肌血流量下降。 王培建 王思远 黄彩平 于海洋 陈晔 郭京伟关键词:血流量 原动肌 全身振动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动脉硬度的急性影响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初步探索全身振动(WBV)对COPD患者动脉硬度的急性影响。方法:18例COPD患者按随机顺序进行3次随机交叉对照试验:非运动对照试验(CON)、静蹲(SS)试验和全身振动试验(WBVT),SS试验要求患者以屈膝45°半蹲位维持2min×4组,间歇2min作为运动试验方案,WBVT要求患者在全身振动设备上维持半蹲位的同时,加以26Hz的振动干预。分别于运动前(BL)、运动后即刻(AF)和运动后40min测定心-踝血管指数(CAVI)。结果:CON和SS试验CAVI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显著的变化。WBV试验CAVI值运动后即刻降低,随后恢复,至40min时较基线水平仍有显著性差异(BL、AF和40min分别为10.00±2.10、9.01±1.97、9.51±1.97)。运动试验后HR、RR、Borg评分均立即升高,差异出现在AF时间点,在40min时恢复至基线状态。两种运动试验后RBS和RDS没有显著改变。两种运动试验后均未使SPO2产生明显变化。CON试验中各项数值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WBV作为COPD患者的辅助运动训练形式,对改善COPD心血管系统状态的价值尚待探索。 王思远 王培建 张阳现 邢园园 陈晔 于海洋 陈欣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动脉硬度 白细胞介素-18在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和意义 倪晓艳 张荣富 谢瑶 舒晓明 陈晔 马丽 王国春肌内效贴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配合吞咽功能训练改善咽期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患者分为3组,即肌内效贴治疗组(肌贴组),安慰贴扎治疗组(安慰组)和常规吞咽治疗组(对照组)各20例。3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进行反复唾液吞咽试验(RSST)和洼田饮水试验(WST)评定。结果:治疗2周后3组患者肌贴组RSST和WST较对照组、安慰组均有升高(P<0.05),安慰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肌内效贴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 刘佩婉 葛丽君 王思远 李致衡 陈晔 邓爱文 谢欲晓关键词:脑卒中 吞咽障碍 特发性炎性肌病相关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研究特发性炎性肌病(IIM,即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合并肿瘤的发生率、临床表现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1986年3月至2007年8月就诊的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143例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实验室参数的特点,比较IIM伴发肿瘤与不伴发肿瘤患者的差异。结果在143例特发性炎性肌病患者中,有10例并发肿瘤,发生率6.99%,其中8例为皮肌炎(80.00%),2例为多发性肌炎(20.00%);男4例,女6例;平均发病年龄明显高于不伴肿瘤的IIM患者的发病年龄[(56.6±15.5)岁比(41.6±15.1)岁;P<0.05)]。平均病程(55.3±66.7)个月;3例患者肿瘤发生于IIM诊断前;1例在诊断IIM时同时被诊断为肿瘤;6例发生于诊断之后。发生肿瘤的类型:肺癌3例,乳腺癌2例,鼻咽癌、食管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卵巢癌、胸腺肿瘤各1例。临床资料完整的8例中没有患者并发肺间质性病变(ILD),不伴肿瘤的IIM患者ILD的发生率为32.3%,但两组ILD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肌痛、四肢无力、Gottron征、Helitrope征、抬头困难、吞咽困难、肌酸激酶(CK)及血沉(ESR)值的升高程度与是否合并肿瘤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较高年龄发病的IIM患者肿瘤发生率更高,皮肌炎较多发性肌炎患者可能更易合并肿瘤,伴发的肿瘤类型具有多样性。临床上有肺间质病变的患者伴发肿瘤的风险可能较低。 陈晔 王国春关键词: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 肿瘤 特发性炎性肌病与肿瘤的关联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08年 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v,ⅡM)是一种横纹肌非化脓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包括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皮肌炎(derrnatomyositis,DM)、儿童DM、包涵体肌炎(inclusion body myositis,IBM)和重叠综合征。自从1916年ⅡM与肿瘤的相关性被首次报道以来,它们的关联性一直成为争论的话题。随着ⅡM研究的不断进展,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已得到证实,但ⅡM中肿瘤的发生率以及相关的危险因素、发生机制、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等并不十分清楚。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陈晔 王国春关键词:特发性炎性肌病 肿瘤 多发性肌炎 包涵体肌炎 重叠综合征 非化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