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虹
- 作品数:83 被引量:303H指数:11
- 供职机构: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动物学省级重点学科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河南发现斑腿树蛙被引量:7
- 2004年
- 文章报道了采自河南省的一种树蛙科标本,经鉴定为斑腿树蛙(Rhacophorusmegacephalus).树蛙科动物主要分布在东洋界,在河南省发现树蛙科动物,可为古北界与东洋界在河南省和我国中东部地区分界的确定提供一定依据.
- 陈晓虹夏中荣胡焕富应浩欧阳凤
- 关键词:树蛙科斑腿树蛙
- 秦巴拟小鲵在河南的发现及地理分布探讨被引量:11
- 2007年
- 报道了采自河南省内乡县的一种小鲵科标本,经形态学鉴定以及DNA序列比对,确定为秦巴拟小鲵(Pseudohynobius tsinpaensis)。内乡是该物种已知分布区的东限,与已知分布点相差3个经度,呈间断分布。秦巴拟小鲵在内乡的发现可为探讨小鲵科动物的起源和演化提供重要的动物地理学依据。
- 陈晓虹杨杰瞿文元
- 关键词:小鲵科地理分布
- 卫河水对中国林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 2013年
- 为评价卫河水的水质状况,用曝气3 d以上的自来水将卫河水稀释成不同体积浓度(70%、50%、30%、10%),处理发育至27~28期的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蝌蚪。结果显示:70%浓度组的卫河水对蝌蚪具有致死效应;50%浓度组的卫河水对蝌蚪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可使蝌蚪的全长变短,体重减轻,发育分期亦明显滞后;10%和30%浓度组的蝌蚪全长和体重的增长率降低,发育分期也有所滞后;所有经卫河水处理的蝌蚪均不能发育至变态。说明卫河水污染严重,其毒性物质对中国林蛙蝌蚪的生长发育危害极大,应多措并举,加快卫河综合治理。
- 应浩刘鸣宇陈晓萍陈晓虹
- 关键词:蝌蚪生长发育
- 湖南省花臭蛙复合体分类及分布格局被引量:3
- 2017年
- 运用形态特征系统聚类和分子系统学分析,研究先前报道的湖南省花臭蛙(Odorrana schmackeri)各地理种群的分类组成及其分布格局。结果显示,原认定的花臭蛙湖南省各地理种群已分化为花臭蛙和黄岗臭蛙(O.huanggangensis)两个物种。分布于湘西南及南部雪峰山和南岭的花臭蛙种群应修订为黄岗臭蛙,为湖南省臭蛙属物种新发现,湘西北及湘东南罗霄山脉的种群为花臭蛙,黄岗臭蛙与花臭蛙在张家界市武陵源景区同域分布。湘西北武陵山与雪峰山之间以及湘中丘陵地带花臭蛙种群的分类归属,黄岗臭蛙和花臭蛙在湖南省分布格局的形成以及同域分布的机制值得探讨。
- 何玉晓朱艳军冯琦琦李真陈卓陈晓虹
- 河南臭蛙属新纪录——合江臭蛙
- 2018年
- 2008年至2014年对河南伏牛山区进行野外考察,陆续发现、采集一批臭蛙属(Odorrana)标本,经形态学比较、系统聚类分析及12SmtDNA序列比对,分别为花臭蛙(O.schmackeri)与合江臭蛙(O.hejiangensis).河南南召为合江臭蛙已知分布北限,与模式产地四川合江相距近5个纬度,与合江臭蛙已知分布区呈间断分布,这种分布格局的形成与地质结构变迁、气候及水系演变的关系值得探讨.河南南召合江臭蛙繁殖季节较模式产地四川合江种群晚一个月左右,与同域分布的近缘种花臭蛙存在明显的繁殖季节隔离.两个近缘物种同域分布,其同域和物种分化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李真陈卓朱艳军何玉晓陈晓虹
- 江西寻乌样区两栖动物多样性的时空格局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江西省寻乌县位于赣南赣州市东南部,闽、赣、粤三省交界处,因独特的地理位置、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发达的水系河网,被全国两栖动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列为观测样区。根据地形、地貌和生境,选择河流、池塘、人工水渠设置12条调查样线,于2018年4月底、6月中旬和7月底进行观测。此次调查发现两栖动物755只,隶属于1目5科10属10种,黑眶蟾蜍(Duttaphrynus melanostictus)、沼水蛙(Boulengerana guentheri)和泽陆蛙(Fejervarya multistriata)的优势度指数(P_(i))均大于0.1,为调查期间优势种,被IUCN列为濒危(EN)等级的虎纹蛙(Hoplobatrachus chinensis)共调查到15只(P_(i)>0.01),其优势度高于长肢林蛙(Rana longicrus)、大树蛙(Rhacophorus dennysi)和饰纹姬蛙(Microhyla fissipes)(P_(i)<0.01)。区系组成表现为典型的华中华南区,而广布种仅为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生态型以陆栖静水型和静水型为主,流水型和树栖型各有1种。两栖动物丰富度和相对多度在4月达最高,物种多样性时间格局受繁殖季节和繁殖期时长的影响,此次观测物种大部分为春季繁殖,而繁殖期集中于夏季的弹琴蛙(Nidirana adenopleura)和黄岗臭蛙(Odorrana huangangensis)仅在7月被观测到。空间格局分析显示,河流生境样线数量多,环境异质性高,物种丰富度高;池塘生境相对稳定,虽然样线数仅占调查总数的25%,相对多度则占观测总数的51.4%,人工水渠物种丰富度和相对多度最低。由于此次调查缺乏长期观测数据,且调查时间和空间未覆盖所有季节和生境,导致物种多样性低于江西省已有记录,有必要进行长期的数据积累和全面观测。
- 王秦何玉晓可灿李真陈卓王秋亚徐海根刘文明陈晓虹
- 关键词:两栖动物丰富度相对多度
- 一种简便高效提取两栖动物肌肉组织基因组DNA的方法被引量:4
- 2015年
- 为得到一种高效的适用于两栖动物的基因提取方法,以臭蛙属6个物种的肌肉组织为材料,通过充分破碎组织、频繁更换双蒸水、加快消化速度和低温沉淀加速DNA析出等方法,对常规的DNA提取方法(酚-氯仿抽提法)加以改进.改进后的DNA提取过程耗时缩短至12 h,提取的基因组DNA适合长片段PCR扩增,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基因组DNA和12S、16S rDNA片段均得到清晰、明亮、整齐的条带,证实该方法在提取基因组DNA时,具有快速、准确、可靠的特点.
- 李佳璇陈卓朱艳军何玉晓陈晓虹
- 关键词:两栖动物肌肉组织基因组DNAPCR检测
- 中国疣螈属一新亚种被引量:20
- 2010年
- 对采自河南省大别山区商城县的一种蝾螈科标本进行形态特征比较,发现与文县疣螈Tylototriton wenxianensis相似,但存在明显差异;经与文县疣螈等4种蝾螈进行12SmtDNA部分序列比对,显示其与文县疣螈的遗传分化已达亚种级水平,因此定为1新亚种,文县疣螈大别亚种Tylototriton wenxianensis dabienicus ssp.nov.。新亚种的主要鉴别特征为:头长远大于头宽;4肢较短,前后肢贴体相对指、趾端不相遇;前肢前伸,指末端达眼前角;泄殖腔孔周缘橘红色。
- 陈晓虹王新卫陶娟
- 关键词:两栖纲有尾目蝾螈科文县疣螈新亚种
- 我国现存有尾类及研究现状分析被引量:14
- 2000年
- 本文从地理分布特征和数量方面介绍了我国现存的 3 7种 (亚种 )有尾类动物 。
- 陈晓虹瞿文元
- 关键词:有尾类地理分布两栖动物
- 河南伏牛山两栖动物资源调查被引量:9
- 2006年
- 于2003年8月21~30日、10月1~6日、2004年3月17日~5月28日,采用样线法或样地法,结合资料和走访调查,目前伏牛山共有两栖动物12种,隶属2目、4科、9属,占河南省现有两栖动物物种总数的46.2%.其中分布于南坡的有12种,北坡有9种,南坡比北坡物种丰富、群落多样性高.
- 夏中荣陈晓虹梁俊波
- 关键词:两栖动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