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翔
- 作品数:7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化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 转铁蛋白载体携带阿霉素的分子间结合作用
- 2005年
- 利用荧光光谱法和吸收光谱法研究阿霉素与转铁蛋白间的结合作用,确定了阿霉素对转铁蛋白的荧光猝灭过程的猝灭机理,测定了不同浓度下该结合反应的结合常数K=(0.98~89.1)×105,结合位点数n=1.09~1.37,并依据能量转移理论确定了药物和蛋白间的结合距离r=1.94 nm.
- 杨培慧陈晓翔蔡继业曾慧兰
- 关键词:阿霉素转铁蛋白荧光光谱法吸收光谱
- 表面活性剂引起的血红蛋白构象变化被引量:14
- 2005年
- 目的通过研究表面活性剂对血红蛋白构象变化的影响,探讨环境中存在的表面活性剂对人类健康的隐患。方法利用同步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和原子力显微镜,对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作用下血红蛋白的光谱性质、电化学行为及直观形貌拓扑图进行表征。结果采用同步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电化学行为和原子力显微镜都可以观察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对血红蛋白的构象变化影响明显。结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可以引起血红蛋白的构象改变。
- 陈晓翔杨培慧蔡继业
- 关键词:血红蛋白表面活性剂同步荧光光谱
- 不同电极上血红素对青蒿素的电催化还原被引量:3
- 2004年
- 在含 2 0 %乙醇的Britton Robinson缓冲液介质 (pH =7 2 )中 ,采用循环伏安法在玻碳电极和银电极上比较了血红素对青蒿素还原的催化作用 .由于血红素和青蒿素加合物的形成及血红素中Fe2 + 的催化作用 ,青蒿素在玻碳电极和银电极上的还原过电位分别降低了 0 32和 0 0 9V ,还原活化能分别降低了 6 2 1和 17 6kJ/mol.还比较了血红素和配合物EDTA Fe3 + 对青蒿素的催化还原效果 ,结果表明 ,EDTA Fe2 + 的催化作用远低于血红素 .进一步证实了血红素在青蒿素的药理研究中起着关键作用 .
- 杨培慧陈晓翔周志军蔡继业
- 关键词:青蒿素血红素电催化还原循环伏安法银电极玻碳电极
- ADR和ADR-Tf复合物与DNA作用的电化学表征
- 简便、快捷的电化学分析方法,探讨了阿霉素(ADR)和阿霉素-转铁蛋白(ADR-Tf)复合物与DNA作用的电化学行为的差异,以及实验条件变化对两者作用的影响.通过对两者与DNA作用电化学行为的比较,进一步了解ADR、复合物...
- 蔡怀鸿苏章益陈晓翔杨培慧
- 关键词:阿霉素电化学表征
- EB荧光探针表征阿霉素及其转铁蛋白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研究阿霉素(ADR)及其转铁蛋白复合物(ADR—Tf)与DNA作用机理的差异。方法:利用荧光光谱法,以溴化乙锭(EB)为荧光探针研究阿霉素及其转铁蛋白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采用Scatchard方程,对作用机理进行判别。结果:ADR、ADR—Tf与DNA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1.10×10^6,1.95×10^6;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4.3,2.6。ADR、ADR—Tf与DNA的作用方式有所不同,前者通过嵌插作用,而后者则为静电作用。结论:ADR—Tf并不具有ADR插入DNA的特征,表明了两者在抗癌机制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 杨培慧苏章益陈晓翔
- 关键词:阿霉素转铁蛋白DNA溴化乙锭荧光光谱法相互作用
- 青蒿素与还原型谷胱甘肽相互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研究了青蒿素与还原型谷胱甘肽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在含20%乙醇的 B-R 缓冲介质(pH 7.2)中,利用电化学分析方法,对青蒿素与还原型谷胱甘肽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结果:在1.0×10^(-3)mol·L^(-1)青蒿素溶液中,加入谷胱甘肽4.0×10^(-1)mol·L^(-1)时,青蒿素在银电极上-0.64 V 的还原峰消失,于-0.96V 处出现1个新的还原峰,该峰为二者加合物的还原峰,该加合物的形成导致青蒿素的还原峰负移320 mV。通过青蒿素和谷胱甘肽共存体系随 pH 的变化和红外光谱进一步说明了加合物的形成。结论:青蒿素与谷胱甘肽相互作用形成加合物,有可能会影响青蒿素的药理活性。
- 杨培慧陈晓翔周志军
- 关键词:青蒿素谷胱甘肽银电极循环伏安法
- 阿霉素及其与转铁蛋白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光谱和电分析化学研究
- 阿霉素(Adriamycin,ADR)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蒽环类抗癌药物,它通过嵌入DNA碱基对中影响DNA的复制从而对于治疗各种肿瘤疾病具有明显疗效。但由于治疗过程中所带来的副作用使其使用受到一定限制。利用肿瘤细胞表面过...
- 陈晓翔
- 关键词:阿霉素转铁蛋白荧光光谱法微分脉冲伏安法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