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敏艳

作品数:14 被引量:52H指数:5
供职机构:福建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热带
  • 4篇降水
  • 2篇登陆
  • 2篇短时强降水
  • 2篇增雨
  • 2篇增雨作业
  • 2篇台湾海峡
  • 2篇气候
  • 2篇气旋
  • 2篇强降水
  • 2篇热带气旋
  • 2篇人工增雨
  • 2篇人工增雨作业
  • 2篇回波
  • 2篇回波特征
  • 2篇概率统计
  • 2篇大风
  • 2篇大风气候
  • 1篇地级
  • 1篇信息化

机构

  • 14篇福建省气象局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福建省海洋与...

作者

  • 14篇陈敏艳
  • 3篇刘爱鸣
  • 3篇陈秋萍
  • 2篇黄铃光
  • 2篇陈彬彬
  • 2篇陈齐川
  • 2篇夏丽花
  • 2篇夏辉
  • 2篇冯宏芳
  • 2篇吴幸毓
  • 2篇隋平
  • 2篇林长城
  • 2篇王宏
  • 1篇张宏升
  • 1篇林新彬
  • 1篇苏同华
  • 1篇李白良
  • 1篇薛峰
  • 1篇曾银东
  • 1篇李金才

传媒

  • 3篇福建气象
  • 1篇气象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大气科学
  • 1篇气象科技
  • 1篇灾害学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海峡科学
  • 1篇气象研究与应...
  • 1篇第33届中国...

年份

  • 2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199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福建近岸海域悬浮泥沙浓度遥感定量监测研究被引量:16
2008年
论文在分析MODIS数据对海洋水体反射光谱特征的基础上,选用合适的探测波段构成悬浮泥沙遥感参数,并根据2003~2004年福建近岸海域海洋监控区内9个站点的海洋水色数据建立悬浮泥沙浓度遥感定量反演模式。利用已建立的模式对2001~2005年福建近岸海域悬浮泥沙浓度进行遥感反演,根据反演结果分析该海域悬浮泥沙浓度的分布及其变化特征,着重分析闽江口海域的悬浮泥沙运动特点。结果表明:福建近岸海域悬浮泥沙浓度与基于MODIS蓝光(0.438~0.448μm)和绿光(0.545~0.565μm)探测波段数据构成的遥感参数呈指数函数关系,定量反演效果比较理想,反演结果能客观地揭示福建近岸海域悬浮泥沙的浓度分布及其变化特征,为今后对该海域悬浮泥沙运动规律的深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张春桂张星陈敏艳潘卫华曾银东
关键词:遥感悬浮泥沙MODIS
登陆福建热带气旋短时强降水特征
利用地面逐时降水资料、常规天气资料、雷达、卫星以及台风年鉴资料,对39个登陆福建不同地段的台风短时强降水空间、时间分布及强降水强度、落区、过程雨量分布及其与登陆时台风强度关系等进行统计分析,揭示登陆福建台风短时强降水规律...
陈秋萍陈敏艳刘爱鸣陈齐川黄铃光
关键词:热带气旋强降水
文献传递
美国天气预报业务体制简介
1999年
一、在90年代以前,美国实行的是三级预报体制. 3个国家级中心.国家气象中心,国家飓风预报中心,国家强风暴预报中心 52个天气预报服务台(Weather Service Forecast Obser Vatory)
邓志陈敏艳
关键词:SERVICE
内蒙古流动沙丘下垫面水热交换研究
2009年
利用2001年夏季的内蒙古东部流动沙丘地区大气边界层试验资料,采用空气动力学方法和涡动相关法计算动量通量、感热通量等湍流通量;分析了非平坦下垫面风速、温度廓线结构对湍流通量获取结果的影响和通量廓线关系的适用性;对比了空气动力学方法和涡动相关法获取湍流通量结果。同时,结合流动沙丘可移动、含水量多等地形和气候特征,讨论了非均匀下垫面下湍流通量获取方法。
陈敏艳张宏升朱好康凌杜金林
关键词:湍流通量非均匀流动沙丘
课题申请书的写作程序与技巧
2008年
为了提高有限科学研究经费的效益,目前的科研课题设立一般都采用自由申请,专家评审,择优资助的原则。在科研课题的申请过程中,评审专家与申请者没有交流,他们能看到的只有课题申请书,只能通过阅读课题申请书来获取信息,进行评价。因此,课题申请书的撰写非常重要,在一定程度上与课题能否成功获得批准有很大的关系。本文根据各类常见课题管理办法.针对课题申报中出现的常见问题,以省气象局课题的申报为例,介绍课题申请书的写作程序与技巧,期望对科研人员撰写申请书有所帮助。
陈敏艳林新彬
关键词:写作课题管理
台湾海峡致灾大风气候特征分析
本文利用福建省沿海、台湾海峡及台湾岛布设的气象站、自动站、浮标站的观测资料,以小时极大风达到8级以上定义致灾大风,分析台湾海峡致灾大风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台湾海峡的致灾大风风速分布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出现概率...
夏丽花吴幸毓陈敏艳
关键词:台湾海峡概率统计
文献传递
登陆福建热带气旋短时强降水特征被引量:9
2016年
利用地面逐时降水资料、常规天气资料、雷达、卫星以及台风年鉴资料,对39个登陆福建不同地段的台风短时强降水空间、时间分布及强降水强度、落区、过程雨量分布及其与登陆时台风强度关系等进行统计分析,揭示登陆福建台风短时强降水规律,结果表明:(1)登陆中部台风强降水站数虽多,但单站强降水持续时间最短;登陆北部台风强降水站数虽少,但单站强降水持续时间最长。(2)强降水主要时段登陆北部、中部类是登陆前5小时至登陆后5小时,登陆南部及南海北上类是登陆时至登陆后15小时。此外,南海北上类及登陆北部类强降水落区多数在内核区;登陆中部类强降水落区在台风中心附近的频率是几类中最低的,大部分强降水落区在北侧的螺旋雨带上。
陈秋萍陈敏艳刘爱鸣陈齐川黄铃光
关键词:热带气旋强降水
季节内振荡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两次北跳的机制被引量:9
2017年
夏季期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存在两次明显的北跳,其中第一次北跳导致华南前汛期结束、江淮梅雨建立,而第二次北跳则意味着江淮梅雨结束、华北雨季开始。本文基于观测资料和再分析数据,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和合成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不同时间尺度季节内振荡对气候态和异常年副高两次北跳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季节内尺度上,平常年和异常年影响副高两次北跳的季节内振荡的主导周期不同。气候态上,以10~20天和准60天为主;第一次北跳异常年和第二次北跳偏早年,以30~60天为主;第二次北跳偏晚年,则呈现出10~20天和30~60天两个主导周期。不论气候态还是异常年,东亚—热带西北太平洋地区低频振荡在年循环背景下均呈现出明显的北传特征,这是导致副高发生两次北跳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印度季风区低频振荡在东北向传播过程中所引起的西风东伸是造成副高第一次北跳更为明显的原因。源自澳大利亚高压的冷空气入侵所激发的暖池对流的准双周振荡则是造成气候态和偏晚年副高第二次北跳更为显著的原因。由于前期春季西北印度洋海温出现异常,造成局地低频振荡发生位相迁移,进而导致副高第一次北跳发生异常。而副高第二次北跳异常则是因为ENSO改变了暖池地区季节内振荡的尺度和振幅所造成的。
苏同华薛峰陈敏艳董啸
关键词:季节内振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江淮梅雨ENSO
台湾海峡致灾大风气候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利用福建省沿海、台湾海峡及台湾岛布设的气象站、自动站、浮标站的观测资料,以小时极大风达到8级以上定义致灾大风,分析台湾海峡致灾大风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台湾海峡的致灾大风风速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出现概率呈双峰型分布,峰值出现在10月和1月,谷值在5月,即秋冬季最多、春末夏初最少;10级以上大风主要出现在8~10月。致灾大风空间分布上,台湾海峡海面出现的概率远大于海峡东岸和西岸,海峡西岸中南部岸段大于北部岸段,海峡东岸北部岸段大于南部岸段。1~5月和9~12月以东北风为主,海峡海面和海峡东岸的偏北分量比西岸大;4月起西南风逐渐增多,6~8月以西南风为主,但各风向概率值的大小差异不大,特别是海峡海面和海峡东岸7~8月西南风和东北风的风向概率近乎相当,这与此时正值台风季、受台风影响时容易出现旋转风密切关系。
夏丽花吴幸毓陈敏艳
关键词:台湾海峡概率统计
利用人工降水效果统计量评价人工降水效果被引量:5
1999年
采用统计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人工降水增雨效果统计量的分布及特征。结果表明:人工降水增雨效果统计量服从正态分布(正态拟合概率> 0.70),增雨效果统计量的均值与增雨效果相关密切(r> 0.99,α< 0.001),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显著,可信度达99% 以上。利用这一规律,通过统计增雨效果统计量可以求出人工增水效果。
冯宏芳郑淑贞陈敏艳曾光平
关键词:人工降水降水效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