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志光

作品数:49 被引量:261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会议论文
  • 24篇期刊文章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6篇脑功能
  • 25篇磁共振
  • 22篇成像
  • 20篇针刺
  • 17篇脑功能连接
  • 15篇磁共振成像
  • 12篇MR研究
  • 10篇穴位
  • 10篇静息态
  • 10篇功能磁共振
  • 9篇针刺穴位
  • 8篇针灸
  • 8篇帕金森
  • 8篇平衡针
  • 7篇脑部
  • 6篇静息态脑功能
  • 6篇后效
  • 6篇功能磁共振成...
  • 6篇非穴
  • 6篇非穴位

机构

  • 44篇广东省中医院
  • 9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广州市妇女儿...

作者

  • 49篇陈志光
  • 39篇刘波
  • 34篇陈俊
  • 30篇刘岘
  • 26篇龙玉
  • 23篇尚晓静
  • 23篇李晓凡
  • 19篇莫伟钊
  • 7篇李宁娜
  • 7篇钟镜联
  • 6篇叶泳松
  • 6篇梁碧玲
  • 6篇黄穗乔
  • 4篇叶瑞心
  • 3篇周淑琴
  • 2篇吕霞
  • 2篇雒晓东
  • 2篇许晓矛
  • 2篇陈鑫
  • 1篇肖芳

传媒

  • 5篇中国医学影像...
  • 5篇第十一次全国...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第十一次全国...
  • 2篇中国针灸
  • 2篇影像诊断与介...
  • 2篇第十二次全国...
  • 1篇World ...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全国第十三次...
  • 1篇第十次全国中...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17篇2010
  • 11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RI观察针灸后效应对脑功能连接的影响被引量:16
2009年
目的探讨针灸后效应对脑部功能连接的影响。方法选择12名健康志愿者,以双侧后扣带回作为种子点,分别在针刺足三里前、拔针后25 min对其进行功能磁共振扫描,分析针刺前后脑功能连接的差异。结果针刺后,与后扣带回存在脑功能连接的脑区除包含针刺前所见到脑区外,还出现一些新增区域,包括左侧旁中央小叶、右侧顶上小叶、右侧中央后回等,且针刺后原有的大部分脑区的功能连接强度明显增强。结论针灸后效应可增强健康志愿者脑部功能连接。
刘波刘岘龙玉陈俊陈志光尚晓静莫伟钊李晓凡
关键词:针刺磁共振成像
针灸后效应对脑功能连接影响的MR研究
目的:探讨针灸后效应对脑部功能连接的影响.材料方法:选择12名健康志愿者,以双侧后扣带回作为种子点,分别在针刺足三里前、拔针后25分钟对其进行功能磁共振扫描,分析针刺前后的脑功能连接的差异。结果:针刺后,与后扣带回存在脑...
刘波刘岘龙玉陈俊陈志光尚晓静莫伟钊李晓凡
文献传递
嗜铬细胞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5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术前均行MRI扫描,回顾性分析其MR征象。结果53例嗜铬细胞瘤,共59个病灶。单发48例,其中42个位于肾上腺,右侧26个,左侧16个;异位6个。多发5例,均位于肾上腺,双侧各1个,并其中1例左侧术后复发。良性47例,恶性6例。嗜铬细胞瘤呈较大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肿块(平均瘤径5.7cm),T1WI信号强度类似肝实质,T2WI信号较高,肿瘤实体部分多明显强化(40/59),易发生坏死、囊变(36/59)。结论MRI检查可较好地显示肿瘤部位、形态、大小、瘤内成分、血供和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王东烨梁碧玲元建鹏钟镜联陈志光罗嘉玲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磁共振成像
针刺穴位和非穴位对脑部功能连接影响的MR研究
刘波刘岘陈俊龙玉陈志光尚晓静莫伟钊李晓凡
关键词:针刺
手背静脉留置技术在多层螺旋冠状动脉CT血管检查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手背静脉留置技术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3例冠脉检查患者,根据对比剂不同注射方式随机分成两组:A组(常规肘正中静脉注射),B组(手背静脉注射),行冠状动脉CT检查,所得数据经后处理工作站重建。对所得冠状动脉段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测量室间隔CT值及主动脉根部、左主干及右冠状动脉起始部血管腔内CT值、噪声(N),同时计算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结果 2组间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血管腔强化CT值仅右冠状动脉起始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余主动脉根部、左主干血管强化CT值及噪声、SNR、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亚组分析显示不同体质量指数组患者SNR、CNR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手背静脉留置技术可得到较好的冠状动脉CT图像。
周淑琴赖红英陈志光李宁娜刁换胜
关键词:手背静脉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
静息态脑功能成像评价平衡针对正常人的中枢作用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应用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平衡针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0名健康志愿者,于针刺平衡针前后分别进行磁共振脑功能成像扫描,应用功能连接方法处理功能磁共振(fMRI)成像数据,针刺前后两组数据采用组间配对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针刺后的双侧颞中回、双侧眶上回、双侧尾状核头、双侧岛叶、左侧腹背侧核、双侧额上回、左侧额中回、前扣带回、右侧顶下小叶连接增强。结论:针刺平衡针后颞叶、额叶、基底节、扣带回等相关脑区功能连接增强,这些脑区与平衡针的镇痛功能调节作用有关。
叶泳松杨忠诚刘波陈志光李晓凡
关键词:针刺平衡针功能磁共振
磁共振在早期预测鼻咽癌颞叶放射性脑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07年
放射性脑病(radiation encephalopathy,REP)是鼻咽癌放射性治疗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放射性脑病一般不可逆转,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关键是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因而影像界以及临床一直在努力探索早期发现REP的手段。本文综合了现有关于颞叶REP病理、常规MR形态学及MR功能性成像研究的文献,对颞叶放射性脑病的表现及研究进展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发现磁共振的功能性成像能明显提高颞叶放射性脑病的检出率,使早期预测放射性脑病成为可能。
曾斯慧陈志光梁碧玲
关键词:放射性脑病波谱灌注研究弥散张量成像
脑卒中后偏瘫手运动功能恢复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探索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脑代偿形式和机制。方法选择25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患者组,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28~75岁,平均54.1岁;进行fMRI检查时间最短为发病2周,最长为60个月。同时选择1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进行fMRI检查,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35~69岁,平均48.6岁。结果对照组双侧手分别运动时,均在对侧SM1区产生激活,12例右手运动时激活同侧SMl区(12/15),6例左手运动时激活同侧SMI区(6/7)。SMl激活区呈斑片状或不规则状高信号。各非主要运动区亦有一定比例的激活。患者组均在对侧SM1区产生激活,同侧SM1区则有22例产生激活,激活体积多数以对侧较大,LI值为正值。右侧患手对侧SM1激活平均体积及LI值与正常组相近,同侧SM1平均激活体积大于正常组,LI值小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患手的双侧SM1平均激活体积及LI值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M、SMA、CMA激活的出现率有不同程度增高,以对侧明显。结论脑卒中后处于康复进程中者,患手对侧SM1体积已恢复到正常水平,同侧SM1仍有代偿现象。双侧的PM、SMA和CMA也有代偿表现。
黄穗乔梁碧玲钟镜联叶瑞心陈志光
关键词:FMRI脑卒中
静息态脑功能技术对不同针法镇痛的中枢机制的分析应用
目的:针灸镇痛是治疗腰腿痛的一个常用手段,但临床选择针灸方案多依靠个人经验,缺乏客观科学的选择指标。本研究采取简单随机、对照方法 设计研究方案,,利用静息态脑功能成像技术比较平衡针及体针两种不同针法镇痛的中枢作用机制。方...
叶泳松刘波陈志光陈俊
关键词:平衡针体针脑功能连接杏仁核
静息态脑功能技术对不同针法镇痛的中枢机制的分析应用
目的:针灸镇痛是治疗腰腿痛的一个常用手段,但临床选择针灸方案多依靠个人经验,缺乏客观科学的选择指标。本研究采取简单随机、对照方法设计研究方案,,利用静息态脑功能成像技术比较平衡针及体针两种不同针法镇痛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
叶泳松刘波陈志光陈俊
关键词:平衡针体针脑功能连接杏仁核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