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
- 作品数:28 被引量:27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柳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异基因骨髓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恶性血液病12例
- 2012年
- 目的:探讨异基因骨髓联合外周干细胞移植术在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应用,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2月进行骨髓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12例,接受异基因骨髓联合外周干细胞移植,其中急性白血病4例,慢性白血病8例,供者均为同胞HLA配型,预处理方案采用“改良Bu/CY2”,分两天采集外周干细胞及骨髓不做任何处理输注。采用以CsA、MMF、ATG加短程MTX常规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HLA不全相合移植加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移植后观察预处理毒副作用、移植相关并发症、植入情况、生存情况。结果:12例患者完全植入,均获得造血重建,移植后10—23d白细胞〉1.0×10^-9/1。移植后11~36d血小板〉20×10^-9/L。其中1例死于Ⅲ度aGVHD,2例发生局限性cGVHD;11名患者目前均正常生活或工作。结论:采用改良BU/CY2移植是目前惟一可能治愈白血病的方法,预处理方案的并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足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和进一步总结。
- 马华怡陈宏潘惠安
-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预处理
- WT1基因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预后及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20年
- WT1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11p13,在80%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中高表达,是AML预后不良的分子标志,可作为AML预后评估和微小残留病变(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监测的有效指标。由于WT1在AML中均有异常高表达,故认为是一种AML抗原,可作为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新靶点。一些小规模的临床试验证实以WT1为靶点的免疫治疗是有效的、安全的,这些免疫治疗可作为那些有高危复发风险及初始标准化疗失败的AML患者的辅助治疗。本文就近几年WT1与AML的预后及有关以WT1为靶点的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阳洁陈宏
- 关键词:WT1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
- 一种自带过滤功能的骨髓采集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带过滤功能的骨髓采集装置,包括骨髓血袋和与骨髓血袋连接的连接管道,还包括用于与连接管道可拆卸连接对骨髓血液进行二级过滤的二级过滤装置,所述二级过滤装置包括用于与混合骨髓血液的注射器可拆卸连接的注入接...
- 潘惠安黄顺蒙艺方陈宏阳洁覃春捷谢国然梁庆秋
- 文献传递
- 脐血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扩增、分化比较
- 2010年
- 目的比较人脐血、脐带组织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扩增与成骨、成脂肪细胞分化的方法与条件,比较相应实验的难易度。方法脐血采用沉降红细胞后密度梯度法及CD34+免疫磁珠负选法分离单个核细胞+10%胎牛血清或MesencultTM培养基培养传代,集落生长细胞向成骨、脂肪细胞定向诱导分化;脐带沿血管灌入胶原酶悬液,获取细胞培养、扩增,细胞呈集落生长后传代,定向成骨、成脂肪细胞分化。结果脐血经沉降红细胞后分离的MNCs,使用MesencultTM培养基+10%胎牛血清培养成功率高,集落细胞能向成骨、成脂肪细胞定向诱导分化。脐带去除血管后灌注可获得贴壁生长的细胞,能扩增形成集落,并向成骨、成脂肪细胞定向分化。结论脐血中可分离出MSCs,并可在体外进行培养扩增及分化,但难度较大。脐带组织存在间充质干细胞,并可在体外进行培养扩增形成集落细胞传代,集落细胞能够向成骨、成脂肪细胞分化,方法较脐血容易。
- 田新袁天柱潘强陈宏
-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
- 伴8号染色体三体的急性白血病特征及预后分析
- 2017年
- 目的探讨伴8号染色体三体(+8)的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6年12月在该院住院的60例伴+8染色体异常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血象、骨髓幼稚细胞、亚型、染色体、基因突变、治疗方法等,并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60例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平均中位年龄42岁,60例病例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有48例,其中M2 10例,M3 2例,M5 22例,M4 1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有12例,同时合并Ph+有8例,Ph-4例。30例行基因突变的病例中有基因突变的20例:FLT3-ITD 8例,C-kit 5例,NPM1 3例,CEBPA 4例。截止到随访日期,35例死亡,25例存活,存活病例中有8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2年OS为60%,5年存活50%。中位生存时间70个月(3~125月),其中单纯+8核型中位生存时间80月(5~125月),非单纯+8核型中位生存时间56月(3~125月)。结论性别、年龄、初诊时血红蛋白、血小板数、骨髓幼稚细胞比例等因素与预后无相关性。非单纯+8核型、初诊时白细胞数≥20×10~9/L是影响患者OS的不良预后因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提高OS的预后良好因素。
- 邵晶璇阳洁陈宏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染色体预后
- 一种留置式除血栓导尿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留置式除血栓导尿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包括主管体,其呈软管状,其内部设置有进液通道、排液通道和气道;球囊,其通过一伸缩管与气道一端连接,且该端靠近进液通道入口;膨胀环,其环绕设置在主管体侧壁上,膨胀环自...
- 潘惠安黄顺江庭秀陈宏阳洁覃春捷邵晶璇常捷梁庆秋
- 一种保护手指的安瓿开启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护手指的安瓿开启器,包括安瓿套、推杆组件和砂轮,所述推杆组件的一端活动穿设在安瓿套的顶部上,所述砂轮连接在推杆组件的另一端上;所述推杆组件包括移动杆和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安装在安瓿套的顶部上,所述移动...
- 潘惠安杨旺坚韦春荔陈宏阳洁蒙艺方陈萍杨素芬赵燕芳覃树媛
- 文献传递
- 间充质干细胞的历史沿革、生物学特性与应用前景被引量:1
- 2010年
- 上世纪70年代,首次有报道骨髓中少部分塑性贴附细胞能够分化形成类似骨或软骨的集落,这些细胞最终可以分化为间质系统细胞,被定义为"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n cells,MSCs)"。MSC能表达多种表面抗原,但不具有特定的特征。MSCs具有自身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向骨、脂肪、软骨、骨骼肌细胞、甚至肝细胞、神经细胞分化,近年还发现MSC易于外源基因的转染和表达,被认为是很好的基因载体。MSC支持造血的作用已得到公认。目前的MSC的移植实验多为先在体外诱导分化为相应组织细胞后再植入体内,诱导分化操作易改变细胞特性,运用到临床治疗上,会发生种种无法预测的可能。
- 田新袁天柱符仁义潘强陈宏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
- 一种留置式除血栓导尿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留置式除血栓导尿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包括主管体,其呈软管状,其内部设置有进液通道、排液通道和气道;球囊,其通过一伸缩管与气道一端连接,且该端靠近进液通道入口;膨胀环,其环绕设置在主管体侧壁上,膨胀环自...
- 潘惠安黄顺江庭秀陈宏阳洁覃春捷邵晶璇常捷梁庆秋
- 文献传递
- 一种打开病人口腔的口咽通气道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打开病人口腔的口咽通气道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口咽通气道和开口器,所述口咽通气道包括位于其上部的直管和位于其下部的弧形弯管,所述直管多的上端管口四周围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上连有固定带;所述开口...
- 潘惠安黄顺梁庆秋蒙艺芳陈宏阳洁覃春捷邵晶璇常捷江庭秀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