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吉轩
- 作品数:28 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 大口鲶出血病组织病理研究
- 1998年
- 李义陈吉轩等
- 关键词:大口鲶出血病组织病理
- 多糖微量元素络合物试喂建鲤效果研究被引量:4
- 1997年
- 本研究按均匀设计,在相同基础饵料中分别添加不同含量的多糖、Fe、Cu、Zn、Mn络合物及相当含量的无机微量元素。在相同饲养条件下试喂一冬龄建鲤30天。结果表明:多糖微量元素络合物对建鲤的相对生长率、饵料系数、耐低氧能力都比无机微量元素好。其中试验Ⅱ组较优,其相对生长率为2165%,饵料系数为244,耐低氧持续时间为7733小时。在这种基础饵料和饲养条件下,添加4种多糖微量元素,优选组合是Cu55μg/g、Fe180μg/g、Zn1105~140μg/g、Mn65μg/g,其相对生长率可达31427%,饵料系数为19788。
- 陈吉轩曾子建李逐波章元明何大涌刘元相汪多训
- 关键词:建鲤多糖饵料饲养
- 大口鲶出血病组织病理研究
- 1998年
- 大口鲶出血病是一种广泛流行,危害严重的鱼病。其组织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全身性小血管损伤和各脏器的广泛病变,其中肝,脾,肾的病变尤为明显。肝细胞发生大量坏死,甚至解体,脾小体坏死,解体;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变性或坏死。此外,血液病理变化结果显示,病鱼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及血红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健康鱼。
- 李义陈吉轩
- 关键词:出血病组织病理大口鲶
- 蟾蜍的血象
- 1997年
- 本文报道了22只正常蟾蜍(♀12只,♂10只)外周血液的正常血象值。其血红蛋白含量7.65—9.20 g/100mL,红细胞数4.742×10~6—7.108×10~6个/mm^3,红细胞直径12.20×22.30μm。红细胞渗逶脆性最大抵抗0.20%—0.25%NaCl,最小抵抗0.35%—0.40%NaCl,血液沉降率2.75mm/h,白细胞总数3181.2—4478.8个/mm^3,嗜中性白细胞28.34%—36.36%,淋巴细胞28.76%—39.94%,单核细胞1.0%—3.5%,嗜碱性粒细胞27.18%—29.42%,嗜酸性粒细胞0.86%—4.64%,血栓细胞1350.7—2013.1个/mm^3。血常规值雌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嗜碱性粒细胞比例大是其最突出的特点,血细胞个体大、红细胞有核、分裂不均等、嗜碱粒细胞胞质颗粒粗、着色深的特征也明显。
- 陈吉轩贺永健向德超
- 关键词:蟾蜍血象
- 鸭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7年
-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高致死、高度传播的病毒性疾病,并常和其它病毒、细菌混合感染,严重影响了养鸭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综述了鸭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和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情况。
- 陈吉轩伍莉
- 关键词:鸭病毒性肝炎
- 饲料中添加阿散酸对建鲤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
- 1995年
- 在相同的基础饲料中添加40、60、80、100ppm四种不同剂量的阿散酸,试喂一冬龄建鲤30天。结果表明:在80ppm以下,随着阿散酸添加量增加,建鲤生长速度加快,饵料系数降低,耐低氧能力增强;但添加100ppm时,则又回复到添加60ppm时的水平。即添加80ppm组效果最好,与仅喂基础料组比较,其相对生长率提高21.1%,饵料系数降低1.47,耐低氧持续时间平均延长2.621小时,差异均极显著(P<0.01)。
- 曾子建陈吉轩雷祥勇杨秀雄
- 关键词:阿散酸生长率饵料系数
- 兽药企业选择经销商策略
- 2008年
- 企业销售的基本原则是选择好的经销商。当企业把产品和市场交给一个经销商后,也就等于把企业的前途和命运交给了该经销商。因此,经销商的选择是决定企业产品能否占领市场的重要一环。
- 陈吉轩黎竹田小平
- 关键词:经销商
- 猪瘟、猪圆环病毒混合感染典型病例的诊治
- 2010年
- 就一起典型猪瘟病毒和圆环病毒Ⅱ型混合感染病例,阐述其发病经过、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并提出详细诊疗过程,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 陈吉轩唐建华黎竹邓九乐
- 关键词:猪瘟圆环病毒病
- 温室养鳖水质监测及调控初探被引量:1
- 1997年
- 本文对温室养鳖水质变化和浮游生物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换水时间的延长,溶氧迅速降低,化学耗氧量和铵态氮浓度迅速增高,浮游植物、轮虫和桡足类的数量逐渐减少,原生动物和枝角类数量急剧增加。水质调控的基本方法是增加温室水体浮游植物的数量,使其保持较高的密度,以生物增氧的方式净化水体。
- 贺蓉郑曙明陈吉轩
- 关键词:温室水质
- 课外实践与预防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被引量:4
- 2009年
- 课外实践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点,以课外实践为载体,探索出一套适合预防医学特色的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 陈吉轩
-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