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英
- 作品数:95 被引量:213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天然橡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海南外来入侵杂草概况
- 海南目前有外来入侵杂草35科、103属、140种(亚种/变种),其中豆科种类最多,有19属31种,其次是菊科,有16属19种,其它种类较多的科依次为禾本科12属17种,苋科4属11种,大戟科5属10种,茄科5属7种,唇形...
- 范志伟沈奕德陆英
- 关键词:外来入侵杂草
- 文献传递
- 聚乙二醇介导咖啡炭疽菌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建立高效制备咖啡炭疽菌原生质体及聚乙二醇(PEG)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的方法,为开展咖啡炭疽菌的致病分子机理研究打下基础。【方法】以咖啡炭疽菌野生型菌株BSC2-2为试验材料,通过PEG介导原生质体转化法将含有氯嘧磺隆标记和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GFP)的质粒pCB1532-G转入BSC2-2原生质体中,对获得的转化子进行遗传稳定检测、PCR分子检测和激光共聚焦显微观察。【结果】BSC2-2对氯嘧磺隆的耐受浓度为200.0 mg/L。最佳遗传转化体系为:28℃下用2.5%裂解酶酶解BSC2-2菌丝2 h,收集原生质体,再经MTC缓冲液冲洗重悬后将质粒pCB1532-G转入原生质体,在RM培养基中混匀再生,获得转化子。GFP基因的PCR扩增和分生孢子荧光观察结果表明,GFP基因已成功插入并整合到咖啡炭疽菌BSC2-2基因组中。转化子与野生型菌株在菌落形态、生长速率及致病力上无明显差别,表明GFP基因在咖啡炭疽菌BSC2-2基因组中稳定遗传。【结论】成功建立了PEG介导的咖啡炭疽菌遗传转化体系,获得与野生型菌株在菌落形态、生长速率及致病性上无明显差别的转化子,为后续研究咖啡炭疽菌的基因功能和致病机理提供技术支持。
- 陆英贺春萍吴伟怀梁艳琼黄兴郑金龙李锐易克贤
- 荔枝龙眼炭疽病和霜疫霉病的识别与防治被引量:4
- 2012年
- 总结了荔枝龙眼重要病害炭疽病和霜疫霉病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指出荔枝龙眼炭疽病和霜疫霉病主要为害叶片、花穗和果实,叶片早落,花穗干枯死亡,果实腐烂并产生异味;两种病害为害造成的损失很大,防治必须及时,且防治措施以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为主。
- 曾港盛陆英李松刚谢艺贤
- 关键词:荔枝龙眼炭疽病霜疫霉病
- 枯草芽孢杆菌菌株Czk1抗菌物质的分离
- 天然产物是动植物以及微生物体内本身所含有的或是它们代谢产生的一大类非人工合成的物质,其种类繁复,往往是人们开发新型药物的重要来源。天然产物的分离纯化是后续研究其物质结构、生物活性和作用机制的关键和前提。枯草芽孢杆菌菌株C...
- 梁艳琼吴伟怀谭施北习金根李锐陆英黄兴贺春萍易克贤
- 关键词:抗菌物质抑菌活性
- 中粒种咖啡新发砖红镰刀叶枯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病原生物学分析
- 2022年
- 针对引起海南省白沙农场中粒种咖啡成株叶片呈砖红色枯萎症状的一种未知病害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分离得到菌株21BS02-1和21BS02-2。将分离菌株接种到叶片并观察症状,发现菌株21BS02-1的发病症状与田间症状一致,通过再分离获得的菌株发病症状也与初始病原菌症状一致,由此确定菌株21BS02-1即为致病菌。菌株21BS02-1的菌落主要呈白色,毡状,菌丝致密,菌落中央呈玫瑰色;其菌丝体细长,部分菌丝为有隔菌丝;大型分生孢子两端稍弯曲,形状似镰刀,其大小为(56.26~175.76)μm×(12.93~19.78)μm,有3~7个分隔;小型分生孢子较少,呈椭圆形,0~1个分隔;根据形态特征初步鉴定该病原菌为镰刀菌(Fusarium sp.)。进一步对菌株21BS02-1的ITS、β-tubulin、TEF基因序列进行克隆测序,经Blast搜索表明,其ITS、β-tubulin、TEF序列与Fusarium lateritium的同源性分别达到99.56%(MN686293)、100%(KJ00154)、99.68%(KF918550)。3个单基因聚类树均一致,表明菌株21BS02-1属于砖红镰刀菌(F. lateritium)。生物学特性测定表明,致病菌21BS02-1最适合的培养基为OMA和CMA培养基;碳源为蔗糖时的利用率最高;牛肉浸膏为致病菌最适生长的氮源;12 h光暗交替条件下菌丝生长最快;pH在7~9范围内最适合该致病菌生长。本研究是砖红镰刀菌(F. lateritium)侵染中粒种咖啡较为详细的报道。
- 王倩吴伟怀吴伟怀贺春萍梁艳琼陆英
- 关键词:叶枯病病原鉴定
- 我国咖啡炭疽病菌致病力分化被引量:11
- 2021年
- 【目的】明确我国咖啡炭疽病病原菌种类组成、分布及其致病力分化情况,为咖啡炭疽病的有效防治和抗病育种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形态学结合ApMat基因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进化分析方法,对从我国咖啡种植区典型炭疽病的叶片、枝条、浆果上分离获得的74株炭疽菌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对所获得的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分析菌株的致病力差异。【结果】通过形态学及ApMat基因序列比对分析,55个菌株被鉴定为胶孢复合种群,且归为3个种:Colletotrichum siamense、Colletotrichum nupharicola、Colletotrichum theobromicola。致病力试验表明,不同菌种之间的致病力存在差异,Colletotrichum theobromicola的致病力最强,其次是Colletotrichum siamense,最后是Colletotrichum nupharicola。其中,来自海南白沙咖啡种植基地和农业农村部云南瑞丽咖啡种质资源圃的大部分炭疽病菌株致病力属中等以上水平。【结论】我国主要咖啡种植区的55株咖啡炭疽病病原菌均能致病,但致病力分化明显,且与地理来源具有相关性。
- 陆英贺春萍吴伟怀梁艳琼郑金龙黄兴习金根谭施北易克贤
- 关键词:咖啡致病力
- 硫藤黄素在防治植物疫霉病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硫藤黄素在防治植物疫霉上的应用。本发明发现硫藤黄素能够有效抑制植物疫霉病病原菌的生长,具有防治植物疫霉病的用途。研究表明硫藤黄素可以抑制烟草疫霉菌丝生长,引起烟草疫霉病原菌细胞器受损,从而有效防治烟草疫霉病的...
- 吴伟怀徐刚易克贤梁艳琼谭施北黄兴贺春萍陈河龙陆英郑肖兰
- 不同杀菌剂对荔枝胶孢炭疽菌的室内抑菌效果测定被引量:4
- 2012年
- 采用生长速率法,在室内测定了w=10%的苯醚甲环唑、w=40%的氟硅唑、w=40%的腈菌唑和w=45%的咪鲜胺4种杀菌剂对编号为4-1-1和1-1的胶孢炭疽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对4-1-1和1-1的抑菌效果均最好,其EC50分别为1.6077mg·L-1和1.6140mg·L-1;腈菌唑对4-1-1和1-1的抑菌效果均最差,其EC50分别为9.4059mg·L-1和10.5950mg·L-1。苯醚甲环唑对这2个菌株的抑菌效果分别是腈菌唑的5.9倍和6.6倍。
- 邱晓聪李松刚谢艺贤占魏张贺陆英
- 关键词:杀菌剂胶孢炭疽菌毒力测定
- 王草草茎点霉叶斑病病原菌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
- 王草(Pennisetum)别称皇草、皇竹草,以象草为母本、美洲狼尾草为父本杂交(Pennisetum purpureum×P.americanum)育种而成。我国于1982年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从哥伦比亚引进,经过多年...
- 陆英何宝霞林培群贺春萍吴伟怀梁艳琼易克贤
- 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 施肥对剑麻园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通过研究不同的施肥对剑麻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生长有赖于土壤的肥力水平和环境状况,微生物和土壤状况之间具有相互促进作用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大小可以作为表征土壤状况的重要生物学指标。研究发...
- 习金根谭施北郑金龙贺春萍吴伟怀梁艳琼黄兴陆英李锐易克贤
- 关键词:剑麻施肥土壤微生物类群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