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春霞

作品数:10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5篇结肠
  • 4篇结肠炎
  • 4篇溃疡
  • 4篇溃疡性
  • 3篇蛋白
  • 3篇炎症
  • 3篇炎症性
  • 3篇溃疡性结肠炎
  • 3篇肠道
  • 2篇血浆
  • 2篇血浆同型
  • 2篇血浆同型半胱...
  • 2篇炎症性肠病
  • 2篇糖蛋白
  • 2篇同型半胱氨酸
  • 2篇外翻肠囊
  • 2篇维生素B12
  • 2篇息肉
  • 2篇罗丹明
  • 2篇罗丹明123

机构

  • 6篇安徽医科大学...
  • 6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陆春霞
  • 7篇方海明
  • 6篇章礼久
  • 6篇梅俏
  • 5篇许建明
  • 4篇胡乃中
  • 3篇陈茉莉
  • 2篇宋莎莎
  • 1篇杨姣
  • 1篇韩玮
  • 1篇王佳佳
  • 1篇刘晓昌
  • 1篇胡静

传媒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安徽医药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结肠息肉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消化道息肉的病理及内镜下分布特点,预测息肉癌变规律.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4月至2012年6月我科住院67例消化道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特点.结果 67例消化道息肉中,20~29岁占2.985% (2...
杨姣章礼久方海明陆春霞
关键词:胃息肉结肠息肉病理内镜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及维生素B12的检测水平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和维生素B12(VitB12)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法(HPLC—FD)检测112例UC患者和110名健康对照人群血浆Hcy水平.应用ELISA方法检测76例UC患者和12名健康对照人群血浆FA和VitB12水平。结果UC患者中血浆Hcy水平为(11.27±7.26)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9±4.81)μmol/L(P〈0.01);UC患者中血浆Hcy水平与UC病情分度、病变范围及病程均无关(P〉0.05)。UC患者中血浆FA和VitB12水平分别为(7.64±1.95)nmol/L和(108.64±32.22)p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9.14±1.23)nmol/L和(112.64±33.33)pmol/L,均P〈0.01]。高Hcy组患者血浆FA和VitB12水平显著低于低Hcy组(P〈0.05)。UC患者中血浆FA水平与UC病程呈负相关(P〈0.01);而VitB12水平则与病程无相关性(P〉0.221)。结论UC患者血浆Hcy水平升高,可能与FA和VitB12水平下降有关。
陈茉莉梅俏许建明胡乃中陆春霞方海明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
炎症性肠病粪便中钙卫蛋白水平的改变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粪便中钙卫蛋白水平改变在炎症性肠病(IBD)活动性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5例患者[溃疡性结肠炎(UC)26例,克罗恩病(CD)9例]和正常对照30例,采用ELISA方法测定粪便中钙卫蛋白水平,10例IBD患者检测治疗前后粪便钙卫蛋白水平改变。结果IBD活动期患者粪便钙卫蛋白水平(432.74±389.58)μg/g显著高于缓解期患者(145.52±27.12)μg/g和正常对照组(50.66±18.13)μg/g,活动期轻、中、重度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BD治疗前后粪便钙卫蛋白水平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粪便中钙卫蛋白水平可作为IBD活动性评估和临床治疗有效的判断指标。
陈茉莉梅俏陆春霞许建明韩玮胡乃中
关键词:CROHN病粪便
不同质子泵抑制剂对大鼠肠道P-糖蛋白作用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连续服用奥美拉唑和雷贝拉唑对大鼠肠道P-gp功能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分为五组,每组6只,即奥美拉唑组、雷贝拉唑组、地塞米松组、维拉帕米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灌胃给予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地塞米松、...
方海明王佳佳章礼久陆春霞
关键词:奥美拉唑雷贝拉唑P-糖蛋白外翻肠囊罗丹明123
奥美拉唑与雷贝拉唑对大鼠肠道P-糖蛋白作用比较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连续服用奥美拉唑和雷贝拉唑对大鼠肠道P-糖蛋白(P-gp)功能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即奥美拉唑组、雷贝拉唑组、地塞米松组、维拉帕米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灌胃给药,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连续7 d,第8天处死动物,取空肠、回肠、结肠制成外翻肠囊,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囊外液(AP侧)罗丹明123的浓度,计算罗丹明123转运速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的测定不同肠段P-gp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处理90min,奥美拉唑组空肠、回肠及结肠AP侧累积浓度分别为(2.7±0.5)、(1.95±0.21)ng.mL-1和(0.78±0.24)ng.mL-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抑制程度依次为空肠>回肠>结肠,BL→AP转运速率分别为(0.05±0.01)、(0.04±0.02)ng.mL-1.cm-1和(0.01±0.01)ng.mL-1.cm-1;各肠段P-gp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35±0.02)、(0.45±0.05)和(0.43±0.07),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抑制程度依次为空场<回肠<结肠。雷贝拉唑组空肠、回肠及结肠BL→AP转运速率分别为(0.11±0.05)、(0.06±0.02)ng.mL-1.cm-1和(0.02±0.01)ng.mL-1.cm-1,各肠段P-gp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42±0.05)、(0.47±0.06)和(0.52±0.07),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口服奥美拉唑能显著抑制大鼠肠道黏膜P-gp功能和蛋白表达,而连续口服雷贝拉唑未见上述作用。
方海明王佳佳章礼久许建明梅俏陆春霞
关键词:奥美拉唑雷贝拉唑P-糖蛋白外翻肠囊罗丹明123
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中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明确UC患者是否存在高凝状态,PLT能否作为评估UC活动度的指标。方法统计分析51例活动期UC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的PLT、PT、FIB结果,分析UC患者PLT与炎症指标(ESR、CRP)相关性。结果活动期UC患者PLT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按疾病活动程度分组后比较,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活动期UC患者PT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但病例组中FIB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PLT与ESR及CRP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89;0.413)。结论活动期UC患者存在高凝状态,PLT与UC活动度相关,可能作为UC活动度评价指标之一。
陆春霞梅俏章礼久方海明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血小板计数
多药耐药基因多态性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初步观察
2010年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环境、遗传、感染和免疫等因素有关。在遗传因素方面,位于人类染色体7q22的多药耐药基因(MDR1)被认为是IBD的易感基因位点。国外研究表明,MDR1C3435T和G2677T/A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基因与IBD有关联,并能影响MDRI编码产物P蛋白的表达和活性。本文通过收集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测定MDR1基因多态性,分析其与UC之间的相关性。
陆春霞梅俏许建明胡乃中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多药耐药基因基因多态性肠道炎症性疾病慢性非特异性易感基因位点
中度急性胰腺炎178例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中度急性胰腺炎(MSAP)的临床特点,为今后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3年12月急性胰腺炎(AP)362例[分为轻度急性胰腺炎(MAP)、MSAP和重度急性胰腺炎(SAP)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2倒AP患者中MSAP178例(49.2%)。MSAP患者病因以胆石症及高脂血症为主。与MAP比较,MSAP患者的住院时间更长(12d vs 16d),但明显短于SAP(16d vs 40d,P=0.00)。三组BISAP评分差并有显著性(P〈0.01)。MSAP患者86.0%出现局部并发症,43.2%并发SIRS,仅12.9%并发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均显著低于SAP。MSAP患者ICU监护需要率及监护天数、器官支持治疗需要率均明显低于SAP(P〈0.01)。178例MSAP患者均治愈好转出院,而SAP患者35%死亡。结论MSAP并发症以局部并发症为主,全身并发症及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低。ICU监护需要率及器官支持需要率低,监护时间短,预后好,病死率低。
陆春霞章礼久宋莎莎
安徽地区1142例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安徽地区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方法对来自安徽地区的1 142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安徽地区下消化道出血的前四位病因依次为大肠癌417例(36.5%)、大肠息肉178例(15.6%)、痔疮166例(14.5%)、炎症性肠病(IBD)131例(11.5%)。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性别患者的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构成比相比,P均<0.01。下消化道出血表现为显性出血者1 052例(92.1%),导致显性出血的前三位病因是大肠癌、大肠息肉、痔疮。下消化道出血90%以上来源于大肠及肛周;大肠出血的前两位病因是大肠癌、大肠息肉。结论大肠癌、大肠息肉、痔疮、IBD为安徽地区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下消化道出血病因与患者年龄、临床表现、出血部位等有关。
陆春霞章礼久方海明宋莎莎
关键词:下消化道出血大肠癌大肠息肉痔疮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中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褪黑素水平的关联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褪黑素(MLT)水平改变与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关联。方法收集112例UC患者临床资料,以11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采用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法(HPLC-FD)检测血浆HCY、MLT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检测血浆叶酸(FA)、维生素B12水平,并分析该四项指标与UC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UC患者血浆HCY水平高于健康对照[(11.27±7.26)μmol/L比(8.19±4.81)μmol/L,P=0.000],血浆MLT水平低于健康对照[-(49.06±31.40)pg/ml比(64.28±41.16)pg/ml,P=0.008],血浆FA水平低于健康对照[(7.64±1.95)nmol/L比(9.14±1.23)nmol/L,P=0.005]、血浆维生素B12水平低于健康对照[(108.64±32.22)pmol/L比(112.64±33.33)pmol/L,P=0.004]。UC患者血浆HCY、MLT水平与UC病情分度、病变范围、病程、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无关。UC患者血浆HCY与MLT水平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UC患者血浆HCY水平高于健康对照,MLT水平低于健康对照,但二者间无明显相关性。
陈茉莉梅俏许建明胡乃中方海明陆春霞刘晓昌胡静
关键词:结肠炎溃疡性褪黑激素半胱氨酸维生素B12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