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姗姗

作品数:18 被引量:25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湖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喜树碱
  • 6篇9-硝基喜树...
  • 4篇透皮
  • 4篇挥发油
  • 4篇促渗
  • 3篇药物
  • 3篇制剂
  • 3篇中药
  • 3篇中药挥发油
  • 3篇包合
  • 2篇药物组合物
  • 2篇液体制剂
  • 2篇脂质体
  • 2篇内酯
  • 2篇皮外
  • 2篇肿瘤
  • 2篇抗肿瘤
  • 2篇固体制剂
  • 2篇包合物
  • 1篇胆碱

机构

  • 18篇南京中医药大...
  • 5篇荆楚理工学院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江苏省中药炮...

作者

  • 18篇陆姗姗
  • 17篇陈军
  • 7篇杨希雄
  • 6篇顾薇
  • 4篇董洁
  • 4篇顾薇
  • 3篇彭佩
  • 3篇姚俊宏
  • 2篇蔡宝昌
  • 2篇严旭
  • 2篇王冬月
  • 1篇谷巍
  • 1篇段金廒
  • 1篇赵玉荣
  • 1篇熊泽云
  • 1篇邱蓉丽
  • 1篇方芸
  • 1篇严国俊
  • 1篇刘娥
  • 1篇韩晶晶

传媒

  • 3篇中国现代应用...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国医药工业...
  • 1篇中成药
  • 1篇中草药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中药新药与临...
  • 1篇药学研究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苷类成分效果与经皮水分散失量的相关性研究
2024年
目的研究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苷类成分效果与对经皮水分散失量(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3种苷类成分(栀子苷、龙胆苦苷、芍药苷)的含量及油水分配系数,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以离体SD大鼠腹部皮肤为透皮吸收屏障进行体外透皮实验,考察高良姜、干姜、薄荷、胡椒和吴茱萸5种中药挥发油对3种苷类成分的体外透皮促渗效果,采用经皮水分散失量评价5种中药挥发油对大鼠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通过相关性分析考察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苷类成分效果与其对皮肤屏障功能影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高良姜油、干姜油、薄荷油、胡椒油能促进3种苷类成分的透皮吸收,也能显著降低大鼠的皮肤屏障功能,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中药挥发油对苷类成分的透皮促渗效果与其对皮肤经皮水分散失量的影响显著相关。结论TEWL为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剂的快速筛选提供了一种简便快捷的在体评价方法。
黄森兰祝茜茜陆姗姗宋芝超董洁董洁陈军
关键词: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剂皮肤屏障功能
一种基于电子舌与GC-MS技术鉴别潞党参道地性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子舌与GC‑MS技术鉴别潞党参道地性的方法,本发明通过电子舌技术对不同商品的党参(潞党、白条党、台党、纹党、刀党、条党)溶液的滋味进行评价,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方法对不同商品的党参进行...
谷巍陆姗姗韩赟马奇翰邱蓉丽李思蒙胡守芳
9-硝基喜树碱-环糊精包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含有该包合物的药物组合物
针对现有技术中9-硝基喜树碱溶解度差、生物利用度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9-NC-环糊精包合物,其含有分子摩尔比为1:30~200的活性成分9-NC和包合剂β-CD或其衍生物;具体制备方法为:将9-NC丙酮饱和溶液滴加到...
顾薇陈军杨希雄陆姗姗严旭
文献传递
小茴香油微乳凝胶的制备及其体外透皮促渗行为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优化筛选出小茴香油微乳凝胶的最佳处方组成,并考察小茴香油微乳凝胶的体外透皮性能。方法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分别优化了微乳和微乳凝胶的处方,Franz扩散池法考察小茴香油微乳及其凝胶的体外透皮性能。结果微乳最优处方为油相∶乳化剂和助乳化剂(吐温-80︰二乙二醇单乙基醚=2.5︰1)∶水=20︰27.6︰52.4,进一步制备得到了小茴香油微乳凝胶。小茴香油微乳的流动性及稳定性好,平均粒径为(42.03±0.9)nm、多分散性指数为(0.154±0.005)。小茴香油微乳凝胶均匀细腻,易涂展,有一定流动性,为乳白色半透明半固体凝胶。体外透皮性能结果表明小茴香油作为油相,制备成微乳和微乳凝胶,其体外透皮吸收量分别提高了3,4倍。结论该研究为小茴香油的制剂技术奠定了基础,也为挥发油类药物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陆姗姗陆姗姗陈军徐怡冰张曼琦李浩榕
关键词:微乳微乳凝胶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经皮渗透
NGR多肽修饰的9-硝基喜树碱隐形脂质体药剂学性质与抗肿瘤作用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考察NGR修饰前后9-硝基喜树碱(9-nitrocamptothecin,9-NC)隐形脂质体的药剂学性质与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薄膜-超声化法制备NGR修饰9-NC隐形脂质体,以未经NGR修饰的隐形脂质体作对照,考察包封率、体外释放度、内酯稳定性等药剂学性质;以HT1080为细胞模型,MTT法考察NGR修饰与未修饰9-NC隐形脂质体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实验比较NGR修饰与未修饰组的入胞效率。结果 NGR修饰对9-NC隐形脂质体的药剂学性质没有显著影响。修饰后的9-NC隐形脂质体对HT1080细胞的抑制率明显高于未修饰组(P<0.05),流式细胞实验显示修饰后的脂质体入胞效率显著提高。结论 NGR修饰能够显著提高9-NC隐形脂质体的抗肿瘤效果和入胞效率。
顾薇陈军彭佩胡梦雅陆姗姗杨希雄
关键词:NGR9-硝基喜树碱隐形脂质体抗肿瘤
热性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能力与倍半萜角质层贮库效应的相关性研究
2023年
目的 研究热性中药挥发油影响皮肤屏障功能、发挥透皮促渗作用的主要机制。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高良姜Alpiniae Officinarum Rhizoma、干姜Zingiberis Rhizoma、胡椒Piperis Fructus、肉桂Cinnamomi Cortex、吴茱萸Euodiae Fructus 5种热性中药挥发油,测定相对密度和折光率等理化参数,利用GC-MS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经皮给药后倍半萜类成分在皮肤角质层内的驻留行为。以经皮水分流失值(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评价挥发油对大鼠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即透皮促渗能力,采用在体红斑分析考察挥发油的皮肤刺激性,通过相关性分析考察热性中药挥发油倍半萜角质层贮库效应与其对皮肤屏障功能影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5种热性中药挥发油均含有一定比例的倍半萜类成分,经皮给药后能够驻留于角质层中。经皮给药后挥发油能够显著提升大鼠皮肤TEWL,其排序为高良姜油>干姜油>胡椒油>肉桂油>吴茱萸油,红斑分析表明热性中药挥发油的皮肤刺激性均显著低于化学促渗剂氮酮,但不同挥发油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倍半萜在角质层驻留能力与其降低皮肤屏障功能显著相关。结论 倍半萜角质层贮库效应是热性中药挥发油发挥透皮促渗作用的重要机制,为诠释经皮外用途径下“热者易效”规律提供了依据。
祝茜茜黄森兰宋芝超陆姗姗王裔惟陈军
关键词:挥发油水蒸气蒸馏法
基于药性表征思路的中药挥发油经皮外用“药辅兼济”研究模式被引量:2
2022年
中药挥发油具有“药”“辅”双重作用并可以直接组方入药,传统效应研究思路是比较加入挥发油前后复方效应变化但不能阐明促渗作用,现代研究则套用化学促渗剂思路研究透皮促渗作用而忽视了其整体效应。该文在证明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作用存在药性规律的基础上,基于“组分-递送-效应”外用中药药性表征思路,探索性地提出中药挥发油经皮外用“药辅兼济”研究模式,其核心思想是认为中药挥发油多元组分及其不同递送过程是决定其外用效应的关键因素,该研究模式有望为在中医原创思维指导下开展中药挥发油经皮外用研究提供借鉴。
陈军姚俊宏王裔惟东梅陆姗姗严国俊段金廒
关键词:中药挥发油
转铁蛋白修饰香豆素-6脂质体的制备与评价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考察转铁蛋白(Tf)修饰香豆素-6脂质体的最佳工艺并验证修饰后的靶向递药效果。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香豆素-6脂质体;通过DSPE-PEG2000-COOH上的活性羧基末端与Tf上的氨基连接实现Tf表面修饰香豆素-6脂质体;测定Tf修饰香豆素-6脂质体的粒径、电位、包封率等药剂学性质及转铁蛋白结合效率,并比较反应p H和反应时间对结合效率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实验比较人肝癌细胞Hep G2对修饰前后香豆素-6脂质体的摄取情况。结果:Tf修饰香豆素-6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105.4±0.35)nm,Zeta电位为(-10.8±2.06)m V,平均包封率为(95.73±0.13)%,最佳工艺下的蛋白结合效率为95.41μg Tf·μmol-1磷脂。与未修饰的脂质体相比,肝癌细胞Hep G2对Tf修饰香豆素-6脂质体的摄取显著增加。结论:所优选的修饰工艺适用于Tf修饰靶向脂质体的制备。
陆姗姗王冬月顾薇彭佩陈军杨希雄
关键词:转铁蛋白脂质体
马钱子减毒总生物碱的制备及毒性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制备去除大部分士的宁的马钱子减毒总生物碱,并考察马钱子总生物碱减毒前后成分及毒性的变化。方法用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溶解马钱子总生物碱,经磁力搅拌、离心后制备得到马钱子减毒总生物碱,HPLC法测定马钱子减毒总生物碱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的量。用Q-TOF-MS技术比较鉴定了马钱子总生物碱减毒前后的主要生物碱类成分。通过小鼠口服急性毒性试验考察了马钱子总生物碱减毒前后的毒性变化情况。结果以20%乙醇为溶剂制备的马钱子减毒总生物碱去士的宁效果最好,同时不影响其他19种生物碱类含有量。小鼠口服急性毒性LD50实验表明马钱子减毒总生物碱与马钱子总生物碱的LD50分别为31.08 mg/kg、10.92 mg/kg。结论马钱子总生物碱中士的宁占38.49%,减毒后仅占14%,减毒工艺提高了马钱子总生物碱临床使用的安全性。
王冬月陈军董洁陆姗姗蔡宝昌
关键词:马钱子总生物碱LC-MS/MS急性毒性试验
不同内酯型比例9-硝基喜树碱对胆汁排泄的影响
2015年
目的考察9-硝基喜树碱(9-nitrocamptothecin,9-NC)不同形式(内酯型或羧酸盐型)给药对胆汁排泄的影响。方法建立HPLC测定胆汁中9-NC浓度的方法,比较不同内酯型比例的9-NC溶液以4 mg·kg?1剂量静脉注射后大鼠胆汁中原形药物的排泄量。结果静脉注射100%,75%,50%,25%,0%内酯型比例的9-NC在8 h内的胆汁累积排泄百分数分别为(7.03±2.23)%,(13.36±0.83)%,(22.68±4.83)%,(28.01±6.71)%,(32.65±2.82)%。结论 9-NC羧酸盐型更易经胆汁途径排泄。
陆姗姗胡蓉蓉顾薇陈军杨希雄
关键词:9-硝基喜树碱胆汁排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