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锴
- 作品数:95 被引量:683H指数:18
- 供职机构: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更多>>
- 加氢裂化尾油在SRT-Ⅳ(HC)型裂解炉上裂解建模及应用被引量:3
- 2006年
- 介绍了加氢裂化尾油的裂解性能.并针对鲁姆斯SRT-IV(HC)型工业裂解炉,对加氢裂化尾油裂解过程而建立基于Hirato模型的分子动力学模型,模型的一次反应选择性系数的调整采用随机搜索算法,既可以满足碳氢平衡和又可以保证较高的模拟精度。采用特雷纳数值积分算法对所建立的模型作了模拟计算,通过改变操作条件,包括炉管出口温度、停留时间和汽/油比,研究了裂解炉出口产物收率分布的变化情况,对照实际生产数据作分析。证实模型合理,对生产具有参考价值。
- 魏巍崔韶华张树增郭锴
- 关键词:裂解炉计算机模拟
- 超重力硫酸法制备白炭黑工业中试放大研究
- 2013年
- 以水玻璃和硫酸为原料,在实验室小试的基础上将超重力制备流程放大40倍,重新设计了一套超重力中试化装置进行白炭黑制备。分别研究了反应温度、旋转床转速、老化时间等参数对样品性能的影响,最终确定实验最优条件为:旋转床转速1100~1200 r/min,反应温度控制在85℃,老化温度80℃,老化时间60 min,洗涤时间180min。该条件下所得白炭黑粉体平均粒径在20 nm左右,同时样品的各项性能参数均可达到行业相关标准。
- 江小波罗会娟宋俊男郭锴
- 关键词:旋转床白炭黑沉淀法中试放大
- 超重力法脱除变换气中的CO2被引量:11
- 2008年
- 用N2和CO2的混合气体模拟变换气,采用苯菲尔溶液为吸收液进行了超重力法脱除CO2的实验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系统压力、超重力水平、气液比对反应器出口CO2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和超重力水平的增强,反应器出口CO2含量先降后升;随着压力的升高,反应器出口CO2含量逐渐降低;液体流量一定时,随着气液比的增大,反应器出口CO2含量逐渐升高。
- 郭锴李幸辉邹海魁初广文杨春基陈建峰
- 关键词:超重力反应器变换气脱碳
- 低成本制备孔容和孔径可控的介孔二氧化硅(英文)被引量:1
- 2008年
- 通过可控的溶胶凝胶过程,使用廉价的水玻璃为硅源、氨水为助剂制备了孔容和孔径可控的介孔二氧化硅。研究了溶胶凝胶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控制氨水/二氧化硅的比例、水玻璃的浓度、凝胶温度和终点的pH值可以制备出介孔二氧化硅。制备的介孔二氧化硅的主要特点包括孔容高和孔径可调。
- 沈淑玲毋伟郭锴陈建峰
- 关键词:溶胶凝胶介孔二氧化硅大孔容
- 流体振荡对纯液体气液相平衡压力的影响
- 2012年
- 通过恒温水浴振荡器使液体(乙醇、异丙醇和水)产生振荡,以此研究在振荡条件下气液相平衡压力与饱和蒸汽压的偏离程度。结果表明:流体的振荡使气液相平衡压力与其饱和蒸汽压发生了明显的偏移,且偏移程度随振荡时间的增加而增大,3 min左右趋于稳定;振荡频率越大、温度越高偏移程度越大,在温度35℃和振荡频率210 min-1的条件下,乙醇最大偏移程度为14.5%。
- 吴彩艳严为张珍禛郭锴
- 关键词:气液相平衡饱和蒸汽压
- 两步反相微乳液法原位制备纳米SiO_2/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微粒被引量:7
- 2005年
- 采用两步反相微乳液法原位聚合制备纳米SiO2/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复合微粒。首先,通过混合2 个分别增溶有2种反应物的微乳液,制备纳米SiO2粒子;然后,向混合后的微乳液中滴加单体及引发剂,通过单体的原位聚合反应得到SiO2/ PMMA复合微粒。通过相图研究:确定了微乳液法制备复合微粒时初始组分的用量。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热重分析、X射线光电 子能谱等手段对复合微粒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合后的PMMA包覆在SiO2表面,复合微粒的平均粒径为30nm,分散性良好。复合微粒 中不能被抽提出来的聚合物占10.08%,这部分聚合物以Si—O—C键形式接枝在SiO2表面。
- 沈淑玲毋伟郭锴陈建峰
- 关键词:反相微乳液原位聚合复合微粒
- 错流旋转床超重力场装置
- 本发明错流旋转床超重力场装置由机壳与转子构成。转子上的叶轮、环状填料层和除雾段装在圆筒形转壳内与轴一并作旋转运动,转壳上均布有孔。液体从轴中心经轴上的孔送入填料层,通过转壳上的孔再排除机壳外,气体进入机壳内,从填料层前端...
- 周绪美郭锴陈建峰郭奋郑冲
- 文献传递
- 旋转床填料内支撑对气膜控制传质过程的影响被引量:4
- 2002年
- 采用(氨+空气)-水这一典型的气膜控制传质体系,研究了旋转床(RPB)中填料内支撑对气膜控制传质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转速的增加,旋转床传质系数值提高;随着液量的增加,旋转床传质系数值降低.与无内支撑时情况相比,有内支撑时的传质效果变差.在40%~100%开孔率范围内,随着开孔率的增加,传质系数值缓慢升高,而内支撑在填料中安置位置对传质无明显影响.
- 郭奋赵永华陈建峰郭锴郑冲
- 关键词:填料内支撑传质过程旋转填料床传质系数
- 硫酸沉淀反应制备超细二氧化硅粉体的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超细二氧化硅粉体的方法。该方法是以水玻璃和硫酸为原料,在超重力反应器旋转的填料层中进行沉淀反应,控制加酸速度与旋转床转速使之与沉淀反应速度匹配,且不产生凝胶,反应后的料液经过常规的后处理,得到超细二氧...
- 郭锴郭奋陈建峰赵柄国
- 文献传递
- 静态导流板式旋转填料床的结构设计及其传质效果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在以增大端效应区为手段的旋转填料床(RPB)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结构的RPB,即静态导流板式RPB,通过在主体填料区设置静态导流板,使周向运动的液体重新获取径向上的速度分量,液体重新被切割,产生第二端效应区,从而使气液传质效果得到加强。在脱碳实验中,对比静态导流板4种不同安装方式下的传质效果,结果表明,当导流板弧面切线方向与外填料垂直时,传质效果最好;CO2-Na OH气液传质实验的结果表明,安装静态导流板时设备的脱碳率比传统的满填料转子高5%左右,比未安装导流板时高10%左右;在H2S-CO2-MDEA的竞争反应体系中,H2S的脱除效率较高,选择因子较大,脱硫效率大于99.8%,净化气中H2S体积分数低于0.002%,同时选择性因子高达13.5。
- 李宗祥宋俊男郭锴王洋郑月伦钱智
- 关键词:脱碳选择性脱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