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淑云
- 作品数:79 被引量:235H指数:7
-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中医研究述评被引量:6
- 2015年
- 对近年来关于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该病是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病证结合进行治疗。中医药疗法在改善症状方面具有优势,又可调整全身及局部胃黏膜功能,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延缓西药耐药性的发生,减轻西药不良反应。在改善症状、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降低幽门螺杆菌复发率等方面都有较大优势。
- 陈海燕郭淑云赵文霞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流行病学研究病因病机
- 舌苔辨病
- 2018年
- 常言道:每天照一照,有病早知道.一个健康的人,面对镜子看自己的舌头,应当是舌体柔润,舌质淡红,舌面上铺有薄而均匀的颗粒、干湿适中的白苔,此谓“舌淡红,苔薄白”.但是,患病后,舌质与舌苔就会发生变化.因此,经常观察舌象,可以了解健康状况,及时进行自我保健与调理.
- 郭淑云
- 关键词:舌苔辨病自我保健患病后舌质
- 郭淑云从瘀论治慢性胃痛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研究郭淑云教授从瘀论治慢性胃痛的经验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郭淑云教授从瘀论治慢性胃痛的门诊病案281例,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构建数据库,基于该软件的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郭淑云教授从瘀论治慢性胃痛的经验及用药规律进行总结。结果:郭淑云教授从瘀论治慢性胃痛,分为六型进行辨证施治,以气滞血瘀型最常见。常用的活血化瘀药有延胡索、丹参、莪术、三棱、五灵脂、蒲黄、郁金。常用的药物组合有5对,分别为延胡索-川楝子、丹参-砂仁、三棱-莪术、五灵脂-蒲黄、炒白芍-炙甘草。结论:郭淑云教授擅于从瘀论治慢性胃痛,总结出胃痛瘀血证的6条指征,提出"无形之瘀"理论,临证以治瘀六法从本论治,组方喜用药对。
- 秦善文郭淑云
- 关键词:胃痛从瘀论治用药规律
- 郭淑云教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体会被引量:1
- 2014年
- 吾师郭淑云教授师从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在消化系统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观点,现将其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部分经验分享如下。
- 张小会郭淑云
-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胃痛名医经验
- 李振华治疗水肿验案被引量:2
- 2011年
- "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行医60余年,从教50余载,善于从脾胃论治其他疑难病症。兹举以健脾为主,兼以温阳、行气等法使之痊愈的水肿2则案例如下。1水肿(慢性肾小球肾炎)韩某,女,28岁,已婚。于2005年8月20日来诊。
- 郭淑云黄清
- 关键词:水肿名医经验
- 郭淑云教授诊治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被引量:4
- 2014年
- 郭淑云教授是国家级名中医,善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 李静郭淑云
-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
- 一种治疗湿热内蕴、气血瘀滞型消化性溃疡的中药颗粒
- 本发明涉及治疗湿热内蕴、气血瘀滞型消化性溃疡的中药颗粒,有效解决治疗消化性溃疡,并消除疼痛,胀满,纳差食少,食后饱胀,泛吐酸水,嗳气频作,口苦粘腻等症状的用药问题,方法是,由醋玄胡索180-220g,连翘350-450g...
- 郭淑云李墨航陈天朝
- 李振华教授治疗肝病临证经验撷菁
- 2010年
- 李振华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学家、教育家,原河南中医学院院长,今年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国医大师”称号。李教授幼承庭训,精读医典,博采众方,勤于治学,学识渊博,医技精湛,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60余载,早年长于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症,晚年精于脾胃病研究,均有较精深造诣。笔者有幸作为李教授弟子,随其临证、科研,颇有感悟,现将李教授治疗肝病临证经验总结整理如下。
- 杨国红李郑生郭淑云徐江雁
- 关键词:肝病名医经验
- 国医大师李振华治疗内科疑难杂症采撷被引量:5
- 2014年
- 李振华教授是河南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60余年,1990年被评为全国首批500名名老中医,2009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首届"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急性热性病、脾胃病及疑难杂病。他除善治脾胃疾病外,对疑难杂症的诊治颇具特色,兹将其治疗中风、眩晕、痹证的验案3则整理如下。
- 李墨航郭淑云
- 关键词:中医师疑难杂症中医药疗法中医药方法中医药疗法
- 从《温疫论》探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被引量:20
- 2020年
- 明代吴又可《温疫论》认为"疫病"是感染杂气所致,首次提出杂气是有别于六淫而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流行时间捉摸不定的外感病邪。强调杂气发病类型为"伏而后发",即杂气为病具有一定的潜伏期。与伤寒六经传变、温病卫气营血及三焦传变不同,吴又可提出杂气为"邪伏膜原,表里分传",即以膜原为中心,而后出表、入里。故治疗疫病既要扶助正气,亦要祛除邪气。祛除杂气以宣通疏利为本,用药上善用走而不守之大黄,而慎用守而不走之黄连等寒凉药物。《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医药治疗方案遵循了《温疫论》"邪自窍而入,未有不由窍而出"之治则。
- 王宇亮马利节钤培国郭淑云李墨航
- 关键词:《温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