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兵云

作品数:16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外交
  • 2篇身份
  • 2篇外交战略
  • 2篇国家身份
  • 1篇党的建设
  • 1篇党组
  • 1篇党组织
  • 1篇党组织建设
  • 1篇行为体
  • 1篇炎帝
  • 1篇意识形态
  • 1篇义利
  • 1篇义利观
  • 1篇战略互信
  • 1篇政党
  • 1篇执政
  • 1篇执政党
  • 1篇中国特色社会...
  • 1篇中国特色社会...
  • 1篇中国新外交

机构

  • 7篇华中师范大学
  • 6篇广西财经学院
  • 6篇随州市委党校
  • 1篇南开大学
  • 1篇中共随州市委

作者

  • 14篇郭兵云
  • 6篇卓旭春
  • 2篇胡宗山
  • 1篇郭云涛
  • 1篇陈邦瑜

传媒

  • 2篇甘肃理论学刊
  • 2篇宝鸡文理学院...
  • 2篇达州新论
  • 1篇社会主义研究
  • 1篇理论月刊
  • 1篇学习月刊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中共云南省委...
  • 1篇福建省社会主...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8
  • 1篇200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十八大以来的中国新外交被引量:2
2016年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了以"新型大国关系"、"亚太梦"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代表的一系列外交新理念;在维护国家利益等问题上形成了外交新风格;通过提出"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等重大倡议向国际社会展现了新风采;外交领域因此不断取得新突破和新成就。在这些新变化、新动向背后,中国外交新方向正在逐渐明朗化。未来中国要制定新的大国外交战略,要在确定战略目标的同时,推进战略指导思想的调整和战略方针的转变。
胡宗山郭兵云
“两条线”外交战略形成的原因探析
2010年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成就的认识偏差、对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的认识偏差、对第三世界的力量和发展趋势的认识偏差、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力量和发展趋势的认识,以及对它们的国情认识匮乏和传统文化对毛泽东的影响是导致"两条线"外交战略形成的四个重要因素。
郭兵云卓旭春
关键词:毛泽东
中国仍须坚持“韬光养晦”外交战略
2011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邓小平提出的"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为中国赢得了和平的国际环境。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综合国力及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但中国与美国的实力差距仍然十分悬殊,中国所面对的国际环境仍然有许多不利因素,与此同时,中国自身的发展同样面临着诸多困境。因此,中国尚须继续奉行"韬光养晦"外交战略。
郭兵云卓旭春
关键词:韬光养晦外交战略
发展中国家再定义
2013年
发中国家是一个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动态概念,虽然在某个具体的历史时期内,它是相对稳定和静止的,但总体而言,它是绝对变化的。当西方国家已经进入后现代时代时,我们不能用冷战思维、不能工业化标准定义和判断发展中国家,而应该与时俱进。
郭兵云卓旭春
关键词:冷战思维
“三立”干部与“三型”党组织建设
2014年
面对新形势下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建设"三型"党组织,是我党经受住"四大考验"、成功应对"四大危机"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新形势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必然选择。
郭兵云卓旭春
关键词:党组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干部党的建设
试论人民群众反腐败主体地位的具体化研究
2014年
人民群众理应是反腐败斗争的主体,但现实情况却是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严重缺失。只有把人民群众反腐败斗争的主体地位具体化,落到实处,才能有效遏制腐败的蔓延。要提升人民群众素质,使人民群众"会"反腐败。要完善体制机制,使人民群众"能"反腐败。要调整保护措施,使人民群众"敢"反腐败。要加大惩罚腐败力度,使人民群众"愿"反腐败。
郭兵云
关键词:人民群众反腐败斗争具体化
关于“重黄轻炎”现象的几点思考
2013年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炎帝及炎帝文化,对于中国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中华民族自认为"炎黄子孙",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炎帝与黄帝齐名,地位同等重要。由于受帝王功绩观、炎黄二帝历史功绩、文献记载及民间信仰等众多原因的影响,从政治层面到民间层面,一直存在"重黄轻炎"的现象。可通过创新邀请明星方式、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改进宣传内容、建立教育基地等方式改变"重黄轻炎"的现象。
郭兵云卓旭春
关键词:炎帝黄帝
当前中国国家利益探析被引量:3
2008年
国家利益是一国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因此我们要正确地认识我国的国家利益。认识国家利益有不同的视角,建构主义主要通过身份与利益的关系这一视角来认识一国的国家利益。当前我国主要有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处于初期阶段的最主要的社会主义国家、地区大国和崛起中的大国这四种身份,正确地认识每一种身份所代表的利益以及各利益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当各种身份为一种互补关系时,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比较容易,因为其所代表的利益是一种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关系;但当各种身份处于一种冲突状态时,我们就要分清加轻重缓急,只有这样才能最好地维护我国的根本利益和总体利益。
郭兵云卓旭春
关键词:身份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的社交风险与规避——基于“差序格局”视角被引量:3
2017年
21世纪初,在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指导下,中国企业开始走向海外,"一带一路"战略加快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中国企业"走出去"后,遇到诸多风险与挑战,社交风险就是其中之一。费孝通提出的"差序格局"概念框架有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中国人的社交模式。基于"差序格局"视角,中国企业"走出去"后的社交模式具有以下三个特点:重视与政府官员建立和发展关系,忽视培养民众关系;习惯使用人情原则,疏于使用法律手段;更多关注狭隘的企业利益,较少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中国企业在海外的这些社交模式给国家、企业和企业职工均带来一定风险。需从预防、处理和总结三个不同阶段入手以有效规避风险。
郭兵云胡宗山
关键词:一带一路走出去社会交往
当代中国身份探析被引量:2
2007年
中国的国家身份是一个很受关注的问题。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目前国际社会中处于初级阶段的最主要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崛起中的大国;也是一个有较大国际影响的地区大国[。1]以上几种身份之间既有互补性的一面,也有不一致、相冲突的一面。通过分析这几种身份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明确当前处于我国核心地位的身份是:崛起中的大国。
郭兵云郭云涛
关键词:身份国际政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