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郜军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1
供职机构:天津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电子电信
  • 2篇理学

主题

  • 4篇电致发光
  • 4篇发光
  • 2篇掺杂
  • 1篇电致发光特性
  • 1篇乙炔
  • 1篇喹啉
  • 1篇羟基
  • 1篇羟基喹啉
  • 1篇聚对苯
  • 1篇聚对苯乙炔
  • 1篇光致
  • 1篇光致发光
  • 1篇发光特性
  • 1篇薄膜电致发光
  • 1篇苯乙炔
  • 1篇PPV
  • 1篇8-羟基喹啉
  • 1篇8-羟基喹啉...

机构

  • 4篇天津理工学院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郜军
  • 4篇华玉林
  • 3篇冯秀岚
  • 1篇侯延冰
  • 1篇王荣顺
  • 1篇仇永清
  • 1篇谢德民
  • 1篇黄宗浩

传媒

  • 1篇功能材料
  • 1篇发光学报
  • 1篇天津理工学院...
  • 1篇发光快报

年份

  • 4篇199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利用两类材料实现彩色TFEL显示的初步研究
1994年
本文对利用两类材料实现彩色薄膜电致发光显示的新途径进行了初步研究,其中包括含三基色成份的无机类ZnS:PrFl3白光材料和器件及能得到绿光和黄光的有机类8-Alq材料和器件,并对它们的光学和电学性能分别进行了讨论。
华玉林侯延冰彭俊彪郜军冯秀岚
关键词:电致发光
掺杂8-羟基喹啉铝薄膜的电致发光特性研究被引量:1
1994年
在具有电致发光(EL)的有机整合染料8-羟基喹啉铝(Alq3)中接以染料罗丹明6G(R6G),用真空热蒸发的方法制备器件,获得了峰值波长575nm的黄色直流薄膜电致发光,从而通过掺杂改变了发光颜色.并在Alq3发光层不同区域插入一掺杂薄层(Alq3:R6G),利用其发光波长与未掺杂部分(Alq3)的不同,以此作为“探测层”,通过对器件光谱及电学特性的测量与分析,探讨了有关发光区域,发光机理,界面对发光影响等基本问题.
郜军冯秀岚华玉林
关键词:电致发光8-羟基喹啉铝
聚对苯乙炔(PPV)的薄膜电致发光特性被引量:8
1994年
聚对苯乙炔[poly(p-phenylene vinylene),缩写为PPV]是一种典型的线性共轭高分子.早在1968年,美国化学家Wessling就宣布合成出了PPV,但由于当时对该材料的应用前景不清,故未能引起科学界的重视.80年代中期,Murase等用AsF5及其它多种掺杂剂成功地对PPV进行了掺杂导电研究,使其电导率提高了16个数量级,由绝缘体变成了导体.1990年Burroughes等又发现PPV不仅是一种导电高分子材料,同时也是一种性能良好的电致发光材料,制成的发光器件,在14V左右即可发黄绿色光。
郜军华玉林黄宗浩王荣顺谢德民白永平仇永清
关键词:聚对苯乙炔电致发光
一种有机掺杂体系的光致发光及薄膜电致发光研究被引量:1
1994年
将具有薄膜电致发光(TFEL)性能的有机络合染料8-羟基喹啉铝(Alq3)掺以染料罗丹明6G(R6G),用真空热蒸发的方法获得了峰值波长575nm的黄色直流电致发光(EL)。通过对不同掺杂浓度的粉末,溶液,薄膜样品及电致发光器件的光谱及寿命测量和对比,证实了能量传递的存在并初步探讨了可能的途径。同时发现掺杂器件EL谱的形状随驱动电压升高发生明显的改变,基质(Alq3)的发射(相对于掺杂剂R6G的发射)明显增强,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作了分析,并由此讨论了有机掺杂TFEL中复合,发射区域等问题。
郜军华玉林冯秀岚徐叙
关键词:电致发光光致发光掺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