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薇薇 作品数:10 被引量:15 H指数:2 供职机构: 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肥胖女性钙补充干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2010年 李颖 郑薇薇 毕欣欣 王骋 孙长颢关键词:补钙 体脂 血压 母乳喂养对儿童时期肥胖的保护效应 母乳喂养与儿重肥胖的关系得到了极大的关注。自2000年公布了16项不同的研究数据,都是关于母乳对儿童肥胖的潜在保护效应。Dewey在2003年发表的一篇综述中提出了母乳的保护性效应,但是英国医学杂志(BritishMed... 郑薇薇关键词:超重 肥胖 儿童期 文献传递 单壁碳纳米管肺脏毒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2005年 周晓蓉 郑薇薇关键词:单壁碳纳米管 肺脏 毒性 母乳喂养与成人肥胖及超重关系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早期母乳喂养与成年后肥胖和超重的关系,为有效预防成人肥胖和超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黑龙江省哈尔滨市35~45岁居民800人,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方法搜集资料,以体质指数(BMI)作为肥胖和超重的判定标准。结果非母乳、混合母乳和母乳喂养人群肥胖发生率分别为21.21%,12.08%,11.31%,各组肥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287,P=0.071);各组超重发生率分别为45.45%,37.68%,2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82,P=0.005);非母乳组超重率高于纯母乳喂养组(χ^27.493,P〈0.05)。非母乳喂养和母乳喂养人群(混合和纯母乳)肥胖和超重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肥胖和超重发生率未随纯母乳喂养时间延长而减少。在影响成人肥胖的各种因素中,母乳喂养为保护因素,可使肥胖的危险性减少到0.816倍,出生体重、母亲BMI和能量摄入为危险因素,可使肥胖的危险性分别增加1.516,1.922和1.738倍。结论母乳喂养对于成人肥胖和超重的发生具有一定预防作用,应大力提倡合理母乳喂养。 王小雪 刘丽 王骋 赵丹 郑薇薇 孙长颢关键词:母乳喂养 成人 肥胖 超重 早期膳食长期程序性效应的实验数据 在胚胎或胎盘发育的特殊时期进行营养控制,尽管不会对胚胎的重量产生影响,但可以导致胚胎器官发育过程中的实质性改变。尤其是使营养素受限制幼仔的肾脏和脂肪量发生了较大的定向改变,同时瘦素,胰岛素样生长因Ⅰ/Ⅱ和糖皮质激素受体的... 郑薇薇关键词:胚胎发育 MRNA 瘦素 文献传递 早期膳食长期程序性效应的实验数据 2005年 在胚胎或胎盘发育的特殊时期进行营养控制,尽管不会对胚胎的重量产生影响,但可以导致胚胎器官发育过程中的实质性改变。尤其是使营养素受限制幼仔的肾脏和脂肪量发生了较大的定向改变,同时瘦素,胰岛素样生长因I/II和糖皮质激素受体的mRNA水平增高。对幼仔时期的营养素限制,会使刚成年大鼠出现心血管的压力反射变迟钝。交感神经刺激血清瘦素水平增加,这在对照组是不会出现的,这说明了脂肪细胞应激对敏感性的恢复。总之,对早期发育时期的营养素整体限制,一定形式上改变了成年鼠的生理状况,说明了如果再给予相应的环境刺激则会对后期疾病产生诱导作用。 郑薇薇关键词:胚胎发育 MRNA 瘦素 胚胎 母乳喂养对儿童时期肥胖的保护效应 2005年 母乳喂养与儿童肥胖的关系得到了极大的关注。自2000年公布了16项不同的研究数据,都是关于母乳对儿童肥胖的潜在保护效应。Dewey在2003年发表的一篇综述中提出了母乳的保护性效应,但是英国医学杂志(British Medical Journal)的一篇社论在当年晚些时候引用了两项最近的研究,这两项研究并没有发现该种效应,指出了该种说法的的不确定性。然而,最近的一项偏回归分析(meta-analysis)显示了一个细微的,但是意义重大的母乳保护效应。本篇文章概括了这项偏回归分析,探讨了该项偏回归分析的可信性及局限性。 郑薇薇关键词:超重 肥胖 儿童期 补充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对肥胖影响的研究 【研究目的和意义】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矿物质和维生素与肥胖的关系密切。但是以往的研究多侧重于某一种矿物质或维生素与肥胖或肥胖相关疾病的研究。对待肥胖这种代谢紊乱尚缺乏整体上的认识,没有考虑到肥胖个体为纠正机体代谢紊乱... 孙长颢 王骋 王舒然 李颖 赵丹 王艳艳 郑薇薇 赵丽君 王少玲文献传递 钙补充对肥胖及相关慢性病影响的干预研究 为了研究钙补充对人群肥胖及相关慢性病的影响,探讨补碳酸钙和鲜奶制品的作用差异,在哈尔滨市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十三个社区,分别选择了肥胖女性和体重正常女性,按照BMI分别随机分成了三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碳酸钙组,4... 郑薇薇关键词:钙补充剂 肥胖 慢性病 碳酸钙 单壁碳纳米管肺脏毒性的研究 <正>目的本研究将通过动物试验观察单壁碳纳米管对肺脏的毒性作用,并揭示其可能的毒作用机制,从而为评价单壁碳纳米管对人体的潜在性影响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单壁碳纳米管剂量分... 周晓蓉 郑薇薇关键词:单壁碳纳米管 肺脏 毒性 文献传递